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9587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此方法采用弯曲的氮化铝全塑管包裹在电池上,氮化铝全塑管具有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电绝缘体,室温强度高等特点,弥补弯曲管道带来的液体流速阻力而弱化加热和冷却效果,用在电池和液体介质之间建立传热通道;当电池需要冷却时,液体从水箱通过冷却控制阀进入制冷器里冷却,再由电动液泵输送液体从进液口进入电池,利用弯曲的氮化铝全塑管特性,液体吸收电池放出的热量,从出液口再流回水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热传导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最大化吸收和放出热量,使得电池组模块内部单体之间的温度均衡,实现电池冷却和加热两种功能,解决了寒冷环境下电池难加热和高温条件下难散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增加,动力电池的应用也大量的增长,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环境很容易引起动力电池组内部一定的温差,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都是单一化操作,并且形成的冷却和加热效果相对不明显,因此为了最大化的吸收和放出热量,使得电池组模块内部单体之间的温度均衡,实现电池冷却和加热两种功能的优化设计,解决寒冷环境下电池难加热和高温条件下难散热的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最大化的吸收和放出热量,使得电池组模块内部单体之间的温度均衡,实现电池冷却和加热两种功能的优化设计,解决了寒冷环境下电池难加热和高温条件下难散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单体电池、全塑管、固定支架、固定底座和温控系统,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设有竖板,固定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中侧底板,固定底座上设有凹槽,凹槽分别位于中侧底板的两侧;所述中侧底板的一端设有全塑管固定凸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单体电池(1)、全塑管(2)、固定支架(3)、固定底座(4)和温控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4)包括底座(41),底座(41)的两端设有竖板(42),固定底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中侧底板(43),固定底座(4)上设有凹槽(44),凹槽(44)分别位于中侧底板(43)的两侧;所述中侧底板(43)的一端设有全塑管固定凸台(45);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整体呈π型的折弯板(31),折弯板(31)中间部分设有一矩形槽(32),折弯板(31)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3);所述全塑管(2)包括横向全塑管(21),横向全塑管(21)的两端设有对称设置的S型全塑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单体电池(1)、全塑管(2)、固定支架(3)、固定底座(4)和温控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4)包括底座(41),底座(41)的两端设有竖板(42),固定底座(4)的中间位置设有中侧底板(43),固定底座(4)上设有凹槽(44),凹槽(44)分别位于中侧底板(43)的两侧;所述中侧底板(43)的一端设有全塑管固定凸台(45);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整体呈π型的折弯板(31),折弯板(31)中间部分设有一矩形槽(32),折弯板(31)的两端均设有通孔(33);所述全塑管(2)包括横向全塑管(21),横向全塑管(21)的两端设有对称设置的S型全塑管(22),横向全塑管(21)和两个S型全塑管(22)形成整体结构呈U型的全塑管(2);所述全塑管(2)包裹在单体电池(1)的外侧,并通过固定支架(3)固定,形成电池包裹单元(6);所述全塑管(2)的外侧设有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通过向折弯板(31)两端的通孔(33)内拧入螺栓组件(34)将全塑管(2)包裹在单体电池(1)的外侧;所述中侧底板(43)上设有单体电池(1),中侧底板(43)的两端设有电池包裹单元(6);所述电池包裹单元(6)的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