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69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电池包、若干风扇及若干散热器,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及若干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且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间隔排列,每个电池模组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风扇组及一个散热器,且每个风扇组位于对应的电池模组与对应的散热器之间;每个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单体电池、用于安装对应风扇组的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围设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每个收容空间的底部与对应电池箱的内部连通且顶部通过对应的风扇组与电池箱的内部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利于制造,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合理利于均匀每个风道的风量,有效提高均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为电池,并且为了达到新能源汽车能行驶使用的功率,通过将多个电池成组形成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然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为二次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池包中部的热量容易产生聚集,导致电池包容易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进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衰减,甚至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发生。目前针对电池包的均温散热通常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前者需要复杂的风道设计才能保证均温的效果且散热效率较低;后者散热效率高但液冷管设计安装非常复杂,且一旦液冷管破损将严重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安全。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包散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通过风冷达到对电池包进行散热的目的,且对电池包具有均温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电池包、若干风扇及若干散热器,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及若干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且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间隔排列,每个电池模组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风扇组及一个散热器,且每个风扇组位于对应的电池模组与对应的散热器之间;每个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单体电池、用于安装对应风扇组的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所述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围设形成一个收容若干单体电池的收容空间;每个收容空间的底部与对应电池箱的内部连通且顶部通过对应的风扇组与电池箱的内部连通,每个收容空间内的空气在对应的风扇组的作用下流向对应的散热器并交换热量后从该收容空间的底部回流至该收容空间形成散热循环。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每个风扇组包括若干风扇,每个电池模组的顶板与对应单体电池相背的一侧凸起形成若干与对应风扇组中的若干风扇一一对应的风扇安装座,每个风扇安装于对应的风扇安装座上。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每个风扇安装座呈正四棱锥状且所述正四棱锥状沿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去顶角。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每个侧板呈L形并包括与对应顶板连接的竖板及与竖板垂直连接的横板,且每个电池模组的一对侧板中的两个横板位于对应的两个竖板之间并间隔相对形成供空气流动的开口。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箱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且所述底壁及顶壁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底端及顶端对应;每个侧板的横板在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若干底座,所述若干底座抵靠所述底壁并用于承载对应的电池模组,且所述底座使得对应的电池模组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间隙。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每个电池模组中的若干单体电池在沿所述顶壁到所述底壁的方向上呈多列排列,且相邻的两列单体电池之间及单体电池与对应的侧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2-5mm,且设于中部的两列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小于其他的间隙。作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间隔竖直设置的散热片及若干连接所述若干散热片的导热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散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利于制造,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合理利于均匀每个风道的风量,有效提高均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包散热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电池模组、风扇组及散热器的组装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100,包括电池包10、若干风扇组20及若干散热器30。具体的,所述电池包10包括电池箱11及若干收容于电池箱11内的电池模组12,所述若干电池模组12依次间隔排列,每个电池模组12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风扇组20及一个散热器30,且每个风扇组20位于对应的电池模组12与对应的散热器30之间。每个电池模组1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单体电池121、用于安装对应风扇组20的顶板122、一对侧板123及一对端板124,所述顶板122、一对侧板123及一对端板124围设形成一个收容若干单体电池121的收容空间125。每个收容空间125的底部与对应电池箱11的内部连通且顶部通过对应的风扇组20与电池箱11的内部连通,每个收容空间125内的空气在对应的风扇组20的作用下流向对应的散热器30并交换热量后从该收容空间125的底部回流该收容空间125形成散热循环。进一步的,每个风扇组20包括若干风扇201,每个电池模12的顶板122与对应单体电池121相背的一侧凸起形成若干与对应风扇组20中的若干风扇201一一对应的风扇安装座1221,每个风扇201安装于对应的风扇安装座122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风扇安装座1221呈正四棱锥状且所述正四棱锥状沿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去顶角,以方便对应的风扇201将对应收容空间125的空气抽向对应的散热器30,从而能减小风扇201的功耗。进一步的,每个侧板123呈L形并包括与对应顶板122连接的竖板1231及与竖板1231垂直连接的横板1232,且每个电池模组12的一对侧板123中的两个横板1232位于对应的两个竖板1231之间并间隔相对形成供空气流动的开口12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箱11包括底壁111及与所述底壁111相对设置的顶壁112,且所述底壁111及顶壁112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12的底端及顶端对应,即每个电池模组上的开口1233正对所述电池箱11的底壁111;每个侧板123的横板1232在靠近所述底壁111的一侧设有若干底座1234,所述若干底座1234抵靠所述底壁111并用于承载对应的电池模组12,且所述底座1234使得对应的电池模组12与所述底壁11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所述电池箱11内的空气能从每个电池模组12的开口1233处进入到对应的收容空间125中。进一步的,每个电池模组12中的若干单体电池121在沿所述顶壁112到所述底壁111的方向上呈多列排列,且相邻的两列单体电池121之间及单体电池121与对应的侧板123之间设有间隙,从而所述间隙沿对应风扇201吹动空气流动的方向设置,进而方便空气流动并快速带走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的宽度为2-5mm,且由于风扇201中部产生的风速较大,为了使电池模组12内的每个单体电池121在单位时间内与周围间隙内的空气热交换效率保持一致,设于中部的两列相邻单体电池121之间的间隙小于其他的间隙,以确保通过每个间隙的风量均匀。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30包括若干间隔竖直设置的散热片301及若干连接所述若干散热片301的导热柱30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301采用铝基材料制成,具有重量轻导热性能良好的特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30还可以增加液冷板或蒸发器以加强散热效果。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电池包、若干风扇组及若干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及若干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且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间隔排列,每个电池模组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风扇组及一个散热器,且每个风扇组位于对应的电池模组与对应的散热器之间;每个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单体电池、用于安装对应风扇组的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所述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围设形成一个收容若干单体电池的收容空间;每个收容空间的底部与对应电池箱的内部连通且顶部通过对应的风扇组与电池箱的内部连通,每个收容空间内的空气在对应的风扇组的作用下流向对应的散热器并交换热量后从该收容空间的底部回流至该收容空间形成散热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电池包、若干风扇组及若干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及若干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模组,且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间隔排列,每个电池模组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风扇组及一个散热器,且每个风扇组位于对应的电池模组与对应的散热器之间;每个电池模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单体电池、用于安装对应风扇组的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所述顶板、一对侧板及一对端板围设形成一个收容若干单体电池的收容空间;每个收容空间的底部与对应电池箱的内部连通且顶部通过对应的风扇组与电池箱的内部连通,每个收容空间内的空气在对应的风扇组的作用下流向对应的散热器并交换热量后从该收容空间的底部回流至该收容空间形成散热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风扇组包括若干风扇,每个电池模组的顶板与对应单体电池相背的一侧凸起形成若干与对应风扇组中的若干风扇一一对应的风扇安装座,每个风扇安装于对应的风扇安装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风扇安装座呈正四棱锥状且所述正四棱锥状沿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