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359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牵引车,具体的说是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属于飞机牵引车技术领域。其包括驾驶室主体和升降机构,驾驶室主体内部设有驾驶座和乘员座,驾驶座前端设有操纵台;驾驶室主体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前后端面,驾驶室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导水坡面外侧设有导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机坪太阳直射高温,有效防止大量雨水直接冲击前后挡风玻璃,进而避免遮挡驾驶视线,提供了雨雪天气的驾驶安全性。

An aircraft tractor can be used as a lift cab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ctor, in particular to a lifting cab for aircraft towing vehicle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craft towing vehicles. A driver's body and a lifting mechanism are includ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cab. The front end of the driver's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table, and the front and rear end faces of the cab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extend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driver's main body,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driver's room are provided with a sloping surface with an outward side. A water guide. The utility model relieves the direct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flat sun, effectively prevents a large number of rainwater from directly impacting the windshield, and thus avoids the occlusion of the driving line of sight, and provides the driving safety of the rain and snow wea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牵引车,具体的说是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属于飞机牵引车

技术介绍
飞机牵引车是军用和民用机场调度飞机必不可少的一种机场地面专用保障设备。传统有杆飞机牵引车通过飞机牵引车前端牵引座和牵引杆连接飞机起落架进行顶推作业,以及通过飞机牵引车后端牵引座和牵引杆连接飞机起落架进行维护牵引作业。由于飞机牵引车需要在大型飞机机腹下顶推作业,驾驶室高度应不低于1650mm;而进行维护牵引作业时需要高位置驾驶室以提供良好的后视拖钩视野而需要抬高驾驶室高度。目前,小型飞机牵引车固定驾驶室不能满足大飞机牵引作业要求,需要大型飞机牵引车具有升降驾驶室功能。现有可升降驾驶室设计,多数采用油缸链接举升架刚性链接驾驶室和驾驶室主体,驾驶室与举升架采用滑轨结构,振动大,驾驶员舒适性差;现有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分成两块,中间有钢梁隔断,视野差;驾驶室等通风口设计,防雨密封性差,室内不美观;现有驾驶室设计通常只有一个添乘座椅,不能满足某些机场操作人员配置调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增大了内部空间,提高了驾驶操纵舒适性和安全性。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和升降机构,驾驶室主体后端设有升降机构,驾驶室主体左右两侧设有侧门,驾驶室主体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倒车镜,其特征是:驾驶室主体左右两侧设有移窗框架,移窗框架内滑动安装移窗玻璃,移窗玻璃位于侧门上方;驾驶室主体前端设有一个前挡风玻璃框架,前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前端设有两个雨刮器,两个雨刮器左右对称设置;驾驶室主体后端设有两个后挡风玻璃框架,每个后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一个后挡风玻璃;驾驶室主体内部设有驾驶座和乘员座,驾驶座前端设有操纵台;驾驶室主体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前后端面,驾驶室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导水坡面外侧设有导水槽。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举升油缸和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左右两侧连接滑块框架,滑块框架外侧设有滑块安装槽,滑块安装槽内固设有多个滑块,滑块框架上端固定多个支座,每个支座通过销轴铰接固定板,固定板上端通过螺栓连接驾驶室对接板,驾驶室对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驾驶室主体后端;升降框架中部设有举升油缸,举升油缸一端通过球头支座连接驾驶室连接板,驾驶室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驾驶室主体,举升油缸另一端通过连接销连接两个阻尼式减震块,两个阻尼式减震块左右对称设置在连接销两侧。进一步的,固定板和支座之间设有减震套。进一步的,举升油缸上连接液压储能器。进一步的,驾驶室主体采用内外两层板体拼焊而成,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隔热隔音海绵。进一步的,驾驶室主体顶部设有航空障碍灯和限位开关。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带有储能器的举升油缸,举升架、车架、驾驶室带有阻尼减震设计,使得驾驶室升降平顺,工作稳定可靠耐用;驾驶室主体前部、后部和左右两侧能够提供宽阔的视野,便捷操作前后拖钩;驾驶室主体内部空间简洁并能提供乘员座椅,满足多数机场地勤服务配置要求;驾驶室主体的双层板体结构提高驾驶室主体整体隔热,抗噪,密封,减震等效果;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隔热隔音海绵,缓解了机坪太阳直射高温;驾驶室主体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前后端面,能够起到雨棚的效果,有效防止大量雨水直接冲击前后挡风玻璃,进而避免遮挡驾驶视线,提供了雨雪天气的驾驶安全性;驾驶室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导水坡面外侧设有导水槽,在行车过程中,保证雨水沿驾驶室后边缘流向地面,避免了雨水对侧窗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后端立体图。图3为升降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应用在飞机牵引车上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驾驶室主体、2-升降机构、2.1-举升油缸、2.2-驾驶室连接板、2.3-阻尼减震块、2.4-连接销、2.5-升降框架、2.6-滑块框架、2.7-液压储能器、2.8-滑块、2.9-固定板、2.10-驾驶室对接板、2.11-支座、2.12-减震套、3-侧门、4-倒车镜、5-前挡风玻璃、6-后挡风玻璃、7-移窗玻璃、8-雨刮器、9-驾驶座、10-乘员座、11-操纵台、12-航空障碍灯、13-限位开关、14-导水坡面、15-导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驾驶室主体1和升降机构2,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升降机构2。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举升油缸2.1和升降框架2.5,升降框架2.5左右两侧连接滑块框架2.6,滑块框架2.6外侧设有滑块安装槽,滑块安装槽内固设有多个滑块2.8,滑块对应滑动连接在车身的滑槽中。滑块框架2.6上端固定多个支座2.11,每个支座2.11通过销轴铰接固定板2.9,固定板2.9上端通过螺栓连接驾驶室对接板2.10,驾驶室对接板2.10通过螺栓连接在驾驶室主体1后端。所述固定板2.9和支座2.11之间设有减震套2.12,减震套2.12能够提高驾驶室升降稳定性。升降框架2.5中部设有举升油缸2.1,举升油缸2.1一端通过球头支座连接驾驶室连接板2.2,驾驶室连接板2.2通过螺栓连接驾驶室主体1。举升油缸1另一端通过连接销2.4连接两个阻尼式减震块2.3,两个阻尼式减震块2.3左右对称设置在连接销2.4两侧,两个阻尼式减震块2.3与车身对应连接。阻尼式减震块2.3确保举升油缸工作时驾驶室主体1升降平顺无卡顿。所述举升油缸2.1上连接液压储能器2.7,液压储能器2.7能够确保油缸压力稳定,确保飞机牵引车在行驶过程中减震。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侧门3,驾驶室主体1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倒车镜4。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移窗框架,移窗框架内滑动安装移窗玻璃,移窗玻璃位于侧门3上方。驾驶室主体1前端设有一个前挡风玻璃框架,前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前挡风玻璃5,前挡风玻璃5前端设有两个雨刮器8,两个雨刮器8左右对称设置。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两个后挡风玻璃框架,每个后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一个后挡风玻璃6。驾驶室主体1前部、后部和左右两侧能够提供宽阔的视野,便捷操作前后拖钩。驾驶室主体1内部设有驾驶座9和乘员座10,驾驶座9前端设有操纵台11。驾驶室主体1内部空间简洁并能提供乘员座椅,满足多数机场地勤服务配置要求。驾驶室主体1顶部设有航空障碍灯12和限位开关13,航空障碍灯12和限位开关13警示和连锁控制驾驶室升降避免冲撞飞机机腹。所述驾驶室主体1采用内外两层板体拼焊而成,双层板体结构提高驾驶室主体1整体隔热,抗噪,密封,减震等效果。在内外两层板体之间设有隔热隔音海绵,缓解了机坪太阳直射高温。驾驶室主体1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1前后端面,能够起到雨棚的效果,有效防止大量雨水直接冲击前后挡风玻璃,进而避免遮挡驾驶视线,提供了雨雪天气的驾驶安全性。驾驶室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14,导水坡面14外侧设有导水槽15,在行车过程中,保证雨水沿驾驶室后边缘流向地面,避免了雨水对侧窗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带有储能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1)和升降机构(2),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升降机构(2),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侧门(3),驾驶室主体(1)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倒车镜(4),其特征是: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移窗框架,移窗框架内滑动安装移窗玻璃(7),移窗玻璃(7)位于侧门(3)上方;驾驶室主体(1)前端设有一个前挡风玻璃框架,前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前挡风玻璃(5),前挡风玻璃(5)前端设有两个雨刮器(8),两个雨刮器(8)左右对称设置;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两个后挡风玻璃框架,每个后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一个后挡风玻璃(6);驾驶室主体(1)内部设有驾驶座(9)和乘员座(10),驾驶座(9)前端设有操纵台(11);驾驶室主体(1)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1)前后端面,驾驶室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14),导水坡面(14)外侧设有导水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主体(1)和升降机构(2),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升降机构(2),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侧门(3),驾驶室主体(1)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倒车镜(4),其特征是:驾驶室主体(1)左右两侧设有移窗框架,移窗框架内滑动安装移窗玻璃(7),移窗玻璃(7)位于侧门(3)上方;驾驶室主体(1)前端设有一个前挡风玻璃框架,前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前挡风玻璃(5),前挡风玻璃(5)前端设有两个雨刮器(8),两个雨刮器(8)左右对称设置;驾驶室主体(1)后端设有两个后挡风玻璃框架,每个后挡风玻璃框架内安装一个后挡风玻璃(6);驾驶室主体(1)内部设有驾驶座(9)和乘员座(10),驾驶座(9)前端设有操纵台(11);驾驶室主体(1)的顶盖前后端分别延伸出驾驶室主体(1)前后端面,驾驶室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导水坡面(14),导水坡面(14)外侧设有导水槽(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牵引车可升降驾驶室,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举升油缸(2.1)和升降框架(2.5),升降框架(2.5)左右两侧连接滑块框架(2.6),滑块框架(2.6)外侧设有滑块安装槽,滑块安装槽内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羽邓文龙邓金权但奇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航勤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