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菌株JN7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286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株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高效降解菌JN7及其应用,属于生物修复技术领域。所述降解菌JN7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978,分类号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石油烃类降解功能的菌株JN7用途为以降解石油烃类的方式进行含油污泥的治理。该细菌30天内对含油污泥中总石油烃(TPH)的降解率为50.75%。该细菌以单一菌株对n‑C10~n‑C30的石油烃类具有明显的降解能力,通过GC‑MS分析表明,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物质在该菌株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大量酚、酮类中间产物。该细菌对石油污染物的最适降解条件为20‑50℃、pH值7‑11。该生物法用于含油污泥的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A kind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ing strain JN7 in oily sludg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fficient degradation bacterium JN7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troleum sludge containing petroleum sludge,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The degrading bacteria JN7 is preserved in the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Chinese common microbial species preserva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14978, and the classification number is Pseudomonas Pseudomonas sp.. The strain JN7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function is used for treating oily sludge in the way of degrading petroleum hydrocarbon.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 in oily sludge in 30 days was 50.75%. The bacteria have obvious degradation ability to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of n C10 ~ n C30 by a single strain. Through the GC MS analysis,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the oily sludge are oxidiz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is strain, forming a larg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of phenol and ketones. The optimum degrad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acteria for petroleum pollutants are 20 50 pH and 7 11. The biolog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oily sludge repair technology,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菌株JN7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修复
,具体涉及一株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及其在降解含油污泥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以来,石油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而在被大量开采和使用的同时,石油及其加工品对环境及人类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原油年产量已超过1亿t,成为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的中国拥有400多个勘探、开发的油田和油气田,以约占国土面积3%的比例分布于全国25个省(市)和自治区。然而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们对油田区域进行采油的技术工艺仍然相对落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同时对石油类污染的修复技术较缺乏,使得我国石油类污染程度远高于发达国家,且呈逐年累积加重态势。油泥是中国各大油田普遍存在的主要废弃物污染问题,早在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将油泥列为危险废物(废物类别HW08),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含油污泥的来源不同,其组分、性质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各类含油污泥的取样分析,含油污泥一般含油15%~50%。对环境危害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国内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含油污泥有效处理的研究,相继尝试过固化填埋、焚烧、淋洗、化学氧化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处理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能实施原位处理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修复手段。但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难于降解,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修复研究相对较少。生物处理方法分两类,一是向含油污泥中投加营养物质,曝气,促进污泥土著微生物生长增殖,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二是向含油污泥中投加高效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菌剂。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物转移;二是工艺简单,处理费用低;三是处理效果好,经过生化处理,污染物残留量可以大幅度降低。研究表明,投加石油烃降解菌可使降解率提高到50%以上。利用代谢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对含油污泥处理,提高石油烃类溶解度,可提高石油烃类的降解效率,利用生物处理可去除PAHs类有害物质,生物处理可同时降解含油污泥中脂肪烃和芳香烃,但是生物处理方法存在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处理周期长等局限性,因此生物处理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在国内还没有投入规模化应用。同时,现有技术中也并没有使用单一的菌种实现较为优异的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的技术方案。CN1594549A公开了一种施氏假单胞菌菌株的制备及其在对含硫有机化合物脱硫中的应用技术,该菌株为PseudomonasstutzeriUP-1;它主要来源于含硫较高的油田污水、油田污泥以及被油污染的土壤中,该菌株可通过特定的培养、分离和制备手段得到,它的培养基液体细胞、静息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均能通过Kodama路线作用于含硫有机化合物,生成溶于水的含硫有机物。CN101074425A公开了一株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是从石油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并经纯化培养得到的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S1,其对苯并噻唑具有高效专一降解性能,适用于含苯并噻唑的废水、废气、污染的水及土壤的生物治理过程。CN104001712A公开了一种碱茅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将石油降解菌剂与土壤以重量比按1:5比例混合均匀,撒入碱茅种子,浇水待植物发芽,按照植物正常生长要求管理;所述的石油降解菌剂为施氏假单胞菌与谷氨酸棒状杆菌按1:1混合;所述用于种植碱茅的土壤为总石油烃质量分数为10000+5000mg/kg的污染土壤。本方法是在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中加入菌剂并混匀,然后播种碱茅种子,定期浇水,使得植物与微生物协同降解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碱茅除具有促进石油烃降解的作用外,还具有绿化的作用,加入微生物菌剂使得降解率和降解速度都得到提高,且微生物降解后得到的有机质作为植物肥料,植物与微生物互利共生,降解时间持续较长,使得石油烃类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N104276738A提供了一种针对蜡质油污泥的快速无害化生物降解方法,通过制备种子液、加热分散蜡质油污泥、制备降解体系和生物降解来实现,专门针对采油炼油过程产生的蜡质油污泥,能够有效地降解蜡质油污泥中的物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NY3和施氏假单胞菌N2为菌源,能够有效地降解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物质,将部分石油烃转化为糖蛋白类物质,最终达到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利用生物处理工艺,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不产生影响;处理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时间短,效率高。油污泥转化产物对油污泥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在本专利技术试验过程中的一个意料之外的效果。CN105254144A公开了一种无害化油泥处理工艺,包括油泥流态化、生物处理、污泥脱水和生物诱导四个步骤,所述的处理工艺步骤是向生物反应罐中投加保的解脂假丝酵母Y-57和恶臭假单胞菌P-101,经过曝气生物反应后,以绝干泥计油泥含油小于3%,水含油小于130mg/L;在水面上部浮油通过收油装置回收利用,底部细泥沙达标外排,油泥进入污泥脱水步骤。本专利技术将微生物处理法和生物诱导法及机械法联合应用,能使污泥含油率达到0.5%的标准,恢复污泥环境,达到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CN106565066A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生物处理方法,其方法按如下步骤:1)添加原油解凝剂,解凝原油;2)添加辅助材料,厌氧堆腐;3)添加微生物菌剂,有氧发酵;4)植物辅助降解;其中微生物菌剂包括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微球菌属的藤黄微球菌、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属的琼氏不动杆菌、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其重量百分比例为1:1.5:1:1.6: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CN107299066A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的微生物降解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降解处理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一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步骤S1的所述第一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一菌群降解液,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群为抗辐射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扁桃假单胞菌和分支节杆菌按照重量比1:1-2:0.3-0.7:1-1.4:1:2-3进行混合;S3:配制微生物菌群第二培养基;S4:将所述第一菌群降解液接种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第二菌群降解液;S5:使用所述第二菌群降解液来降解含油污泥,完成微生物降解处理。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微生物菌群选择、培养方法和降解工艺操作等多个技术特征的综合组合和协同,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降解效果。专利技术人从辽河油田含油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CGMCCNO.14978,并进一步研究菌株对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的降解能力,以期应用于含油污泥的微生物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株石油烃类降解菌株,并将其在含油污泥降解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株假单胞菌属及其在降解含油污泥中的应用,技术方案为:一种石油烃类降解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于2017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含油污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菌株JN7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97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1497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菌以石油烃类降解的方式进行含油污泥的降解修复的用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条件为20-50℃、pH值7-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菌以单一菌株对n-C10~n-C26的石油烃类具有明显的降解能力,通过GC-MS分析表明,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物质在该菌株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大量酚、酮类中间产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污泥降解修复的菌株JN7的应用,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挑取Pseudomonassp.JN7单菌落于灭菌的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用透气封口膜封口,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中于120rpm、30℃,活化24h制成种子培养液。(2)将上述培养的种子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含LB培养基发酵罐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芳姜楠赵泉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