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hyristor with a emitter short circuit is provided, in which the contact area covered by an electrical contact section of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214) and the first emitter layer (206) and the emitter short circuit (228) is included in the orthogonal projection parallel to the plane of the first main side (202), which includes the shape of the tunnel (250A 250D), and the emitter short circuit is short circuited. The area coverage of the section (228) in the roadway is less than the area coverage of the emitter short circuit (228) in the rest of the contact area, in which the area coverage of the emitter short circuit (228) in a specific region is the ratio of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emitter short circuit (228) to the area in the particular area. The thyristor of the invention shows fast connection process, even without complicated amplifying ga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改进的等离子体散布的晶闸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晶闸管。
技术介绍
晶闸管,有时也被称为可控硅整流器(SCR),是可通过对门极接线端供应正门极触发电流脉冲而沿正向方向(即,当正向偏压时)接通的开关装置。然后晶闸管被称为处于正向传导状态或接通状态,其中电流可沿正向方向从阳极流到阴极。另一方面,晶闸管也可处于正向阻断状态,也被称为断开状态,这表示可阻断正向方向上的高的正电压。在与正向方向相反的反向方向上,晶闸管不可接通。晶闸管可为反向阻断,这表示它可在反向方向上阻断与正向阻断状态中至少大致相同的电压,或者可为不对称的,这表示它实际上在反向方向上没有阻断能力。由于相控应用通常需要反向阻断能力,所以相控晶闸管(PCT)典型地为反向阻断。在图1中示意性地显示已知晶闸管100的横截面。晶闸管包括半导体晶片,其中形成包括四个具有交替导电率类型的半导体层的晶闸管结构,即,n-p-n-p层堆叠结构。在从晶闸管100的阴极侧102到阳极侧104的顺序中,晶闸管结构包括n+掺杂阴极发射极层106、p掺杂基极层108、n-掺杂基极层110和p掺杂阳极层112。n+掺杂阴极发射极层106由形成于半导体晶片的阴极侧表面上的阴极金属化物114电接触,以邻接所述n+掺杂阴极发射极层106。p掺杂阳极层112由形成于半导体晶片的阳极侧表面上的阳极金属化物116电接触,以邻接所述p掺杂阳极层112。p掺杂基极层108由形成于半导体晶片的阴极侧表面上的门极金属化物118电接触,以邻接所述p掺杂基极层108。n+掺杂阴极发射极层106和阴极金属化物114之间的接触区将被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闸管装置(200),包括:半导体晶片(301;501),其具有第一主侧(202)和与所述第一主侧(202)相反的第二主侧(204);第一电极层(214),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侧(202)上;第二电极层(218),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侧(202)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4)电隔离;第三电极层(216),其布置在所述第二主侧(204)上;其中,所述半导体晶片(301;501)包括以下层: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一发射极层(206),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4)处于电接触;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导电率类型的第一基极层(208),其中,所述第一基极层(208)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18)处于电接触,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基极层(208)和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形成第一p‑n结;所述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基极层(210),所述第二基极层(210)和所述第一基极层(208)形成第二p‑n结;所述第二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发射极层(212),其中,所述第二发射极层(212)与所述第三电极层(216)处于电接触,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发射极层(212)和所述第二基极层(210)形成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9 EP 15169806.51.一种晶闸管装置(200),包括:半导体晶片(301;501),其具有第一主侧(202)和与所述第一主侧(202)相反的第二主侧(204);第一电极层(214),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侧(202)上;第二电极层(218),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侧(202)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4)电隔离;第三电极层(216),其布置在所述第二主侧(204)上;其中,所述半导体晶片(301;501)包括以下层: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一发射极层(206),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4)处于电接触;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导电率类型的第一基极层(208),其中,所述第一基极层(208)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18)处于电接触,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基极层(208)和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形成第一p-n结;所述第一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基极层(210),所述第二基极层(210)和所述第一基极层(208)形成第二p-n结;所述第二导电率类型的第二发射极层(212),其中,所述第二发射极层(212)与所述第三电极层(216)处于电接触,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发射极层(212)和所述第二基极层(210)形成第三p-n结,其中,所述晶闸管装置(200)包括多个离散发射极短路部(228),各个发射极短路部(228)穿过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以使所述第一基极层(208)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4)电连接,其中,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侧(20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由所述第一电极层(214)与所述第一发射极层(206)和所述发射极短路部(228)的电接触部覆盖的接触区域包括呈巷道(350A-350F;550A-550F)的形状的区域,在其中未布置发射极短路部(228),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350A-350F;550A-550F)的宽度是在所述接触区域中彼此挨着的发射极短路部(228)的中心之间的平均距离的至少两倍,以及所述巷道(350A-350F;550A-550F)是弯曲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侧(202)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中,所述巷道(350A-350F;550A-550F)沿远离所述第二电极层(218)的方向从所述接触区域的邻近所述第二电极层(218)的边缘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闸管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分叉成两个或更多个子巷道。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贝里尼,J沃贝克,P科姆明,
申请(专利权)人: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