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093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5:55
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壳体(4)、连接器部(5)和中继部件(6)。中继部件(6)将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中继部件(6)具有沿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和从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基部(61)在纵向(Z)的一端与接地内侧端子接触。立设部(62)在横向(Y)上相比点火器(3)更靠外侧配置。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Ignition coil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 ignition coil (1) for th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11), the two coil (12), the central core (13), the outer core (2), the ignition (3), the shell (4), the connector (5) and the relay unit (6) are provided for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e relay unit (6) connects the peripheral core (2) to the grounding terminal component (52). The relay unit (6) has a base part (61) configured along the rear surface of the clamping wall (50), a vertical section (62) set back from the base (61), and a rear end from the erection unit (62) to form a convex way and extend the bending part (63) along the longitudinal (Z) longitudinal (X) perpendicular to the coil axis (Z). The base part (61) contacts the ground inner terminal at one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Z). The riser (62) is more lateral to the horizontal (Y) than the igniter (3). The bending part (63) is elastically deformed and pressed on the front surface (211) of the peripheral core (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技术介绍
作为内燃机用点火线圈,有一种具有一次线圈、二次线圈、配置在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内周侧的中心芯、配置在一次线圈及二次线圈外周侧的外周芯和向一次线圈通电以及切断通电的点火器的点火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一次线圈、二次线圈、中心芯、外周芯、点火器收纳在壳体内。壳体上突出形成有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部。在连接器部内,配置有用于向点火器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用于使点火器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等。在上述点火线圈中,上述外周芯经由导电部件与连接器部的接地端子部件连接。由此,能够使外周芯接地(地线)。通过使外周芯接地,例如能够防止从外周芯产生的噪声。特别是,在近些年的环保发动机中,谋求点火线圈输出电压的高电压化。中心芯及外周芯的带电电压也随之升高。因此,在内置点火器的点火线圈中,为了减少中心芯及外周芯的带电电压对点火器的影响,更加希望采用能够使外周芯的电位接地的结构。并且,希望能容易且经济地将中心芯及外周芯的电位接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96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上述点火线圈中,导电部件在其两端通过焊接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连接,因此难以提高制造效率。即,由于导电部件的两端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焊接等,因此需要对导电部件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的连接部严密进行定位。故而,难以将导电部件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连接,难以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另外,在配置导电部件的区域,连接器部内配置的信号端子部件、接地端子部件等、以及它们所连接的电子器件及其端子等密布。故而,将导电部件与从接地端子部件及外周芯引出的端子连接的作业空间容易变小,并且,由于是在这种狭小的作业空间中通过焊接将它们连接,因此更加难以提高制造效率。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一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使外周芯容易接地从而能够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是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该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具有:一次线圈,其卷绕于一次绕线架;二次线圈,其卷绕于配置在该一次线圈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中心芯,其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内周侧;外周芯,其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外周侧;点火器,其在线圈轴向上配置在上述中心芯的前方侧,所述线圈轴向是上述一次线圈及上述二次线圈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其收纳上述一次线圈、上述二次线圈、上述中心芯、上述外周芯及上述点火器;连接器部,其至少具备用于向上述点火器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和用于使上述点火器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且组装于上述壳体的前端部;中继部件,其将上述外周芯与上述接地端子部件电连接;上述连接器部具有卡合壁,该卡合壁与上述壳体卡合,并从上述点火器的上述线圈轴向的前方与上述点火器相对,上述信号端子部件具有信号内侧端子,该信号内侧端子贯通上述卡合壁,并且向上述壳体内突出,上述接地端子部件具有接地内侧端子,该接地内侧端子贯通上述卡合壁,并且向上述壳体内突出,上述中继部件具有沿上述卡合壁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从该基部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和从该立设部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上述线圈轴向正交的纵向延伸设置的弯曲部,上述基部在上述纵向的一端与上述接地内侧端子接触,上述立设部在与上述线圈轴向和上述纵向双方这正交的横向上配置于比上述点火器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述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的前表面。专利技术效果在上述内燃机用点火线圈中,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的前表面。故而,使中继部件的弯曲部与外周芯的前表面的任何部位接触,都能够将中继部件与外周芯连接。因此,即使不严密地确定中继部件与外周芯的位置关系,也能够将中继部件与外周芯连接。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另外,中继部件使基部与接地内侧端子接触,使弯曲部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外周芯的前表面。故而,即使不进行焊接也能够将中继部件与接地内侧端子及外周芯连接。故而,能够使它们的组装作业容易,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另外,基部沿卡合壁的后表面配置,立设部在横向上相比点火器更靠外侧配置。由此,当向中心芯的前方侧配置点火器时,能够防止点火器与中继部件干涉。故而,能够谋求提高点火线圈的制造效率。如上,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剖面图。图2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组件、中心芯、外周芯及点火器的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箭头线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图5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器部的图。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三壁部及中继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连接器组件组装中继部件后的情形的附图。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组装了中继部件的连接器组件组装外周芯的情形的附图。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中向连接器组件组装中继部件及外周芯后的情形的附图。图10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部的图。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接地端子部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从前端侧观察实施方式3中的连接器部的图。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接地端子部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4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图15是实施方式5中的连接器组件及中继部件的立体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9对内燃机用点火线圈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点火器3、壳体4、连接器部5和中继部件6。一次线圈11卷绕于一次绕线架14。二次线圈12卷绕于配置在一次线圈11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15。中心芯13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内周侧。外周芯2配置在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外周侧。点火器3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中心芯13的前方侧(图1中的左侧),线圈轴向X是一次线圈11及二次线圈12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4收纳一次线圈11、二次线圈12、中心芯13、外周芯2及点火器3。如图4所示,连接器部5至少具备用于向点火器3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51和用于使点火器3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52。并且,如图1所示,连接器部5组装于壳体4的前端部(图1中的左侧)。中继部件6将外周芯2与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如图1、图5所示,连接器部5具有卡合壁50,卡合壁50与壳体4卡合,并从点火器3的线圈轴向X的前方与点火器3相对。如图4所示,信号端子部件51具有信号内侧端子511,信号内侧端子511贯通卡合壁50,并且向壳体4内突出。接地端子部件52具有接地内侧端子521,接地内侧端子521贯通卡合壁50,并且向壳体4内突出。如图3、图4所示,中继部件6具有沿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和从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并沿与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如图4所示,基部61在纵向Z的一端与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如图2所示,立设部62在与线圈轴向X和纵向Z双方正交的横向Y上相比点火器3更靠外侧配置。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用点火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卷绕于一次绕线架(14);二次线圈(12),卷绕于配置在该一次线圈(11)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15);中心芯(13),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内周侧;外周芯(2),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外周侧;点火器(3),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上述中心芯(13)的前方侧,所述线圈轴向(X)是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4),收纳上述一次线圈(11)、上述二次线圈(12)、上述中心芯(13)、上述外周芯(2)及上述点火器(3);连接器部(5),至少具备用于向上述点火器(3)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51)和用于使上述点火器(3)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52),且组装于上述壳体(4)的前端部;以及中继部件(6),将上述外周芯(2)与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上述连接器部(5)具有卡合壁(50),该卡合壁(50)与上述壳体卡合(4),并从上述点火器(3)的上述线圈轴向(X)的前方与上述点火器(3)相对,上述信号端子部件(51)具有信号内侧端子(511),该信号内侧端子(51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具有接地内侧端子(521),该接地内侧端子(52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上述中继部件(6)具有沿上述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该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以及从该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上述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上述基部(61)在上述纵向(Z)的一端与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上述立设部(62)在与上述线圈轴向(X)和上述纵向(Z)这双方正交的横向(Y)上配置于比上述点火器(3)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述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6 JP 2015-1833801.一种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具有:一次线圈(11),卷绕于一次绕线架(14);二次线圈(12),卷绕于配置在该一次线圈(11)的外周侧的二次绕线架(15);中心芯(13),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内周侧;外周芯(2),配置在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外周侧;点火器(3),在线圈轴向(X)上配置在上述中心芯(13)的前方侧,所述线圈轴向(X)是上述一次线圈(11)及上述二次线圈(12)的卷绕轴的方向;壳体(4),收纳上述一次线圈(11)、上述二次线圈(12)、上述中心芯(13)、上述外周芯(2)及上述点火器(3);连接器部(5),至少具备用于向上述点火器(3)传输开关信号的信号端子部件(51)和用于使上述点火器(3)接地的接地端子部件(52),且组装于上述壳体(4)的前端部;以及中继部件(6),将上述外周芯(2)与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电连接;上述连接器部(5)具有卡合壁(50),该卡合壁(50)与上述壳体卡合(4),并从上述点火器(3)的上述线圈轴向(X)的前方与上述点火器(3)相对,上述信号端子部件(51)具有信号内侧端子(511),该信号内侧端子(51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上述接地端子部件(52)具有接地内侧端子(521),该接地内侧端子(521)贯通上述卡合壁(50),并且向上述壳体(4)内突出,上述中继部件(6)具有沿上述卡合壁(50)的后表面配置的基部(61)、从该基部(61)向后方立设的立设部(62)、以及从该立设部(62)的后端以向后方形成凸起的方式弯曲且沿与上述线圈轴向(X)正交的纵向(Z)延伸设置的弯曲部(63),上述基部(61)在上述纵向(Z)的一端与上述接地内侧端子(521)接触,上述立设部(62)在与上述线圈轴向(X)和上述纵向(Z)这双方正交的横向(Y)上配置于比上述点火器(3)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述弯曲部(63)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在上述外周芯(2)的前表面(2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点火线圈(1),其特征在于,沿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井一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