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520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机械特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即热轧含有(重量%)C:0.01~0.12%、Si:2.0%以下、Mn:0.01~3.0%、P:0.2%以下、Al:0.001~0.1%、N:0.003~0.02%的轧制坯料,从热轧终了在0.5秒以内以50℃/s以上的冷却速度开始冷却,形成以平均晶粒直径8μm以下的铁素体作为主相的组织,固溶N量是0.003~0.01%,存在于铁素体晶界的平均固溶N浓度Ngb和存在于铁素体晶粒内的平均固溶N浓度Ng的比Ngb/Ng是100~10000。(*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适合于汽车结构部件、悬挂部件等用途的热轧薄钢板,特别是在更提高烘烤硬化性的同时,谋求同时提高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烘烤硬化性的提高,也意味着在增加加工-烘烤涂漆处理后的屈服强度的同时也使抗拉强度增加。近年来,对于汽车用钢板来说,为了通过轻量化而提高一加仑汽油所行驶的里程,要求进一步的高强度化。但是,钢板的高强度化,存在冲压成形变得困难的问题。另外,最近从确保乘客的安全的目的考虑,期望提高以在碰撞时的高应变速度下的吸收能量评价的耐冲击性。作为防止由高强度化引起的冲压成形性劣化的高强度化技术,是利用在成形时以比较低的强度容易进行加工、而通过涂漆时的烘烤,使强度增加的所谓烘烤硬化性(以下称为BH性)的技术是公知的,对于冷轧钢板正在广泛使用(例如,特开平6-73498号公报、特开平7-268544号公报)。但是,以这些技术得到的烘烤硬化性的提高,仅屈服强度增加,达不到增加抗拉强度,因此对提高汽车外板中的耐凹陷性是有效的,而与内装板要求的耐疲劳性或耐冲击性的提高无关。另一方面,在特开平1-180917号公报中提出加工性、烘烤硬化性优良的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有C0.030~0.100重量%、N0.0015~0.0150重量%、Al0.025~0.100重量%的钢加热至1200℃以下,在(Ar3+30℃)~950℃的温度进行精轧,在精轧后的3秒以内以30℃/s以上的冷却速度急冷至500℃以下,在400~500℃卷取。在特开平1-180917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轧制后急冷,使钢板中的C、N的固溶量增加,达到BH性的提高。在特开平4-74824号公报中提出烘烤硬化性和加工性优良的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有C0.02~0.13重量%、N0.0080~0.0250重量%、酸溶Al0.10重量%以下的钢再加热至1100℃以上,850~950℃的温度进行结束精轧的热轧,接着以15℃/s以上的冷却速度,插入途中空冷,或者不进行途中空冷,冷却至350℃以下后进行卷取。在特开昭63-96248号公报中公开了含有C0.010~0.025重量%、N0.0015~0.0030重量%、Nb0.01~0.05%,酸溶Al0.008%以下,通过控制热轧后的卷取温度,使固溶C、固溶N适量残存的烘烤硬化性热轧钢板,在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使疲劳极限上升。另外,在特开平10-18330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含有C0.01~0.12重量%、N0.0001~0.01重量%的钢中,通过控制热轧后的冷却速度或卷取温度,提高BH量(利用烘烤处理产生的屈服强度的上升量)的技术。但是,以特开平1-180917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制成的热轧钢板,残留耐室温时效性劣化的问题。另外,涂漆烘烤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增加,但不能期待同时增加抗拉强度,因此也不能期待耐疲劳性、耐冲击性显著的提高。以特开平4-74824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制成的热轧钢板,是以铁素体和马氏体为主体的多相组织,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增加,但没有照顾耐室温时效性的提高,存在耐室温时效性劣化的问题。另外,特开昭63-96248号公报中记载的钢板,与屈服强度的增加相比,疲劳极限的上升少,上升量至多是约25MPa,还不能说耐疲劳性显著地提高。以特开平10-183301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制成的热轧钢板,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的屈服强度上升,但不能期待抗拉强度的上升。因此,不能期望耐疲劳性或耐冲击性的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有利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在抗拉强度超过370MPa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中,以提供不需要过剩地添加固溶元素,同时提高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耐室温时效性,适合作为汽车内装材料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为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提高作为目的的烘烤硬化性的热轧钢板,是指通过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增加的烘烤硬化性优良的热轧钢板。本专利技术人为完成上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专利技术了在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抗拉强度增加,耐室温时效性也优良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即,本专利技术是以下的内容。(1)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含有C0.01~0.12%、Si2.0%以下、Mn0.01~3.0%、P0.2%以下、Al0.001~0.1%、N0.003~0.02%,其余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并具有以平均晶粒直径是8μm以下、最好6μm以下的铁素体作为主相的组织,并且按重量%计,含有0.003~0.01%、最好0.005~0.01%的固溶N量,存在于从铁素体晶界的±5nm的范围内的平均固溶N浓度Ngb和存在于铁素体晶粒内的平均固溶N浓度Ng的比Ngb/Ng是100~10000的范围。(2)在(1)中记载的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其特征在于,除上述(1)的组成外,按重量%计,含有Ti0.001~0.1%和Nb0.001~0.1%中的1种或2种,和/或Ni0.1~1.5%、Cr0.1~1.5%、Mo0.1~1.5%中的1种或2种以上。(3)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或者(2)中,上述组织,作为第2相是含有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组织。(4)进而本专利技术是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其特征在于,在(1)、(2)或(3)中记载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表面形成镀层。(5)本专利技术是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重量%计,含有C0.01~0.12%、Si2.0%以下、Mn0.01~3.0%、P0.2%以下、Al0.001~0.1%、N0.003~0.02%组成的钢坯料在1000~1300℃,最好是1070~1180℃的温度范围加热,粗轧后,进行最终机台压下率是10%以上、最终精轧温度FDT是(Ar3+100℃)~(Ar3+10℃)的温度范围的精轧,在轧制终了后0.5秒以内以50℃/s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在卷取温度为600~350℃的温度范围进行卷取。(6)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5)的上述组成外,还含有(按重量%计)Ti0.001~0.1%和Nb0.001~0.1%中的1种或2种,和/或Ni0.1~1.5%、Cr0.1~1.5%、Mo0.1~1.5%中的1种或2种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固溶N量对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和热轧后原封不动的抗拉强度之差ΔTS的影响的曲线图。图2是表示铁素体晶粒直径对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和热轧后原封不动的抗拉强度之差ΔTS的影响的曲线图。图3是表示铁素体晶粒直径对加工-涂漆烘烤处理后的应变速度2×103/s的高应变速度拉伸试验中的吸收能量E的影响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拉伸预应变量和ΔTS的关系的曲线图。本专利技术人为完成上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控制在钢板中以固溶状态存在的N、固溶N的存在形态,使存在于晶界的固溶N量达到合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烘烤硬化性、耐疲劳性、耐冲击性和耐室温时效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含有C:0.01~0.12%、Si:2.0%以下、Mn:0.01~3.0%、P:0.2%以下、Al:0.001~0.1%、N:0.003~0.02%,其余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和,具有以平均晶粒直径是8μm以下的铁素体作为主相的组织,并且按重量%含有0.003~0.01%的固溶N量,存在于从铁素体晶界的±5nm范围内的平均固溶N浓度Ngb和存在于铁素体晶粒内的平均固溶N浓度Ng的比,即Ngb/Ng是100~10000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真次郎清水哲雄古君修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