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520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组成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向硅钢轧制工艺,尤其属于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的方法。在此之前,国外尤其是日本的许多企业,虽能生产厚度≤0.15mm、带宽度可达900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但他们的原料板是来自已经过热轧→冷轧→退火→二次冷轧→脱碳退火→涂氧化镁→高温退火→除绝缘层及平整后进入市场的板材,然后进行酸洗去除绝缘涂层→冷轧至厚度≤0.15mm→成品退火→涂绝缘层及平整。其不足是工艺流程长、能耗大,生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的取向硅钢宽薄带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板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然后进行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采用本专利技术生产取向硅钢宽带,不仅厚度≤0.15mm、宽度达900mm及以上,从规格及磁性上都能满足用户需要,而且生产工艺流程短,即不需再进行剪切、酸洗除去硅酸镁底层、第三次冷轧及最后的退火处理等工序,并使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低,牌号合格率达90%以上。下面对本专利技术限定的成分Cu、采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及压下率说明如下Cu0.10∽0.20%Cu是一种强硫化物元素,能形成比传统的MnS质点更细小的复合化合物-Cu-Mn-S质点,即提高抑制剂强度的作用,克服由于厚度减薄使二次再结晶更难进行的负效应,使晶粒取向硅钢宽薄带的二次再结晶更稳定和完善。当Cu小于0.10%时,磁感B10(T)小于1.5,PI.5/400(W/Kg)大于17.5;当Cu大于0.20%时,一是对改善磁性不明显,二是使冷轧发生困难,并使钢带的脱碳难以进行。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作为炉内保护气体对于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来说,由于钢带内有利夹杂易于分解、易于散失及钢质净化较容易等特点,故在高温退火的二次升温阶段采用70-80%的氮气及其余为氢气的混合气作为炉内保护气体。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如下实施例1 生产0.145±0.015mm、宽度为900mm的高牌号取向硅钢DG6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Si3.16%、Mn0.056%、P0.009%、S0.025%、Al≤0.002%、N0.004%、Cu0.11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取向硅钢热轧板。其生产工艺过程如下1、首先对厚度为2.2mm的热轧板按照一般取向钢进行酸洗;2、进行第一次冷轧,轧到厚度为0.41mm;3、进行中间退火其中;机组速度为51m/min、炉中张力1800N、炉中气氛全部为干气、出侧碳量控制200∽350wtppm炉温设定(℃)NOF HF SF1Z 2Z1_3Z 1_7Z 8Z9_12Z 13Z1000 1000 880 850 860 880850DF1Z370±20 DF2Z300±204、进行第二次冷轧,压下率为61%,轧制到目标厚度为0.145mm;5、进行脱碳退火机组速度为44m min、设定增湿温度为68℃、炉温设定(℃)HF SF1Z 2Z3Z 1_9Z 10-13Z900-860 880-860 840-820840 8006、按照一般取向硅钢涂MgO涂层;7、在温度为1200℃左右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并保温20小时;8、进行涂绝缘层、平整处理等工序。最终产品性能参数列表如下 实施例2生产0.120±0.015mm、宽度为900mm的高牌号取向硅钢DG4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4%、Si3.15%、Mn0.058%、P0.010%、S0.026%、Al≤0.0025%、N0.0045%、Cu0.1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取向硅钢热轧板。其生产工艺过程如下1、首先对厚度为2.2mm的热轧板按照一般取向钢进行酸洗;2、进行第一次冷轧,轧到厚度为0.39mm;3、进行中间退火其中;机组速度为55m/min、炉中张力1960N、炉中气氛全部为干气中央H2120M3/min,N270M3/min;出侧碳量控制200∽400wtppm;卷取张力50A炉温设定(℃)NOFHFSF0Z 1Z 2Z 1_3Z 1_8Z 9_12Z13Z1000 10001000 880 850 880 830DF1Z370±20 DF2Z300±204、进行第二次冷轧,压下率为65%,轧制到目标厚度为0.120.145±0.015mm;5、进行脱碳退火机组速度为45m/min、设定增湿温度为68℃、炉温设定(℃)HFSF1Z2Z3Z 1_11Z 12Z880 860 8508508006、按照一般取向硅钢要求涂MgO涂层;7、在温度为1200℃左右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并保温20小时;8、进行涂绝缘层、平整处理等工序。权利要求1.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所组成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其特征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板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然后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全文摘要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组成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文档编号C21D8/12GK1264748SQ00114390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计甫祥, 陶济群, 应宏, 卢凤喜, 叶影萍, 徐慧英, 黄煊官, 曹阳, 杨华国, 王良芳, 裴大荣, 叶九美, 周涛, 雷明, 张黎光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主要化学成分(重量)为:C:0.042∽0.046%、Si:3.05∽3.20%、Mn:0.055∽0.061%、P≤0.015%,S:0.024∽0.029%、Al≤0.0025%、N:0.0035∽0.0055%、Cu:0.10∽0.20%,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所组成的取向硅钢热轧板,生产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其特征在于经热轧后的取向硅钢板经酸洗后直接进行第一次冷轧,经中间退火后,在压下率为56∽70%条件下,经第二次冷轧轧制成厚度≤0.15mm的取向硅钢宽带板,然后涂MgO,再在氮气与氢气混合气体保护的条件下,进行高温退火、拉伸平整、剪切等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甫祥陶济群应宏卢凤喜叶影萍徐慧英黄煊官曹阳杨华国王良芳裴大荣叶九美周涛雷明张黎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