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99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53
第1、第2轮圈部分(40、50)的组装结构具有:具有半径方向定位凸部(62a)和半径方向定位凹部(62b)的半径方向定位部(62);具有圆周上突起(63a)和圆周上突起接受部(63b)的周向定位部(63);以及具有臂(64a)和爪接受部(64b)的轴向定位部(64)。因此,即使没有焊接、螺栓紧固,也能够通过物理性的组装(利用嵌入、卡合、插入、压入等的组装)来组装第1、第2轮圈部分(40、50)。

Wheel ring for vehicle

The first, second ring parts (40, 50) are composed of a radius orientation section (62) with a radius orientation convex (62a) and a radius orientation concave (62b); a circumference (63) with a circumference (63A) and a circumferential projection reception (63b); and the axial positioning part (64) with the arm (64a) and the claw acceptance part (64b). . Therefore, even without welding or bolt fastening, the first, second ring parts (40, 50) can be assembled by physical assembly (using the assembly of inserting, clamping, inserting, pressing,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轮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轮圈(wheel),尤其涉及由两个构件构成的车辆用两件式轮圈。
技术介绍
(i)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轮圈,如图16所示,具有第1轮圈部分101和第2轮圈部分102,第1、第2轮圈部分101、102相互通过焊接W而接合。(ii)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车辆用轮圈,如图17所示,具有第1轮圈部分201和第2轮圈部分202,第1、第2轮圈部分201、202相互通过螺栓B而连结。在上述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点。(i)专利文献1由于进行焊接,无法进行不同材料彼此的接合(Fe和Al、Mg等,熔点不同,接合强度也低)。另外,需要对于电解腐蚀等现象的对策。(ii)专利文献2在采用了螺栓的紧固结构中,产生旋转转矩所带来的螺栓的剪切破坏、疲劳破坏的风险较高。因此,在当前市面出售的轮圈中,利用螺栓的紧固结构大多是样件,而通过焊接来接合的几乎占了全部。另外,在采用了螺栓的紧固结构中,部件个数多,而且,紧固的工时也会导致成本上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48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90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利用焊接和螺栓紧固的组装的车辆用轮圈。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车辆用轮圈,具有轮辋部和轮辐部,该轮辋部具有外侧轮辋轮缘部、外侧轮辋胎圈座部、轮辋凹槽部、内侧轮辋胎圈座部和内侧轮辋轮缘部,所述车辆用轮圈通过组装第1轮圈部分和第2轮圈部分而构成,该第1轮圈部分由所述轮辋部的一部分构成并至少具有所述内侧轮辋轮缘部,该第2轮圈部分具有所述轮辐部和所述轮辋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1轮圈部分和所述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具有:(a)半径方向定位部,该半径方向定位部进行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半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定位,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在轮圈轴向突出的半径方向定位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接受所述半径方向定位凸部的半径方向定位凹部;(b)周向定位部,该周向定位部抑制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周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的轮圈周向一部分在轮圈轴向或轮圈半径方向突出地设置的圆周上突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接受所述圆周上突起的圆周上突起接受部;以及(c)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抑制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在轮圈轴向延伸设置并在延伸方向顶端部具有在轮圈半径方向鼓出的爪部的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供所述臂的爪部在轮圈轴向卡合的爪接受部。(2)如(1)所述的车辆用轮圈,所述第1轮圈部分的材料和所述第2轮圈部分的材料彼此不同。(3)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轮圈,在所述第1轮圈部分与所述第2轮圈部分之间配置有密封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1)的车辆用轮圈,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具有:具有半径方向定位凸部和半径方向定位凹部的半径方向定位部;具有圆周上突起和圆周上突起接受部的周向定位部;以及具有臂和爪接受部的轴向定位部。因此,即使没有焊接、螺栓紧固,也能够通过物理性的组装(利用嵌入、卡合、插入、压入等的组装)而将第1、第2轮圈部分组装起来。结果,(i)由于没有焊接、螺栓紧固而能够通过物理性的组装来组装第1、第2轮圈部分,所以,与需要焊接、螺栓紧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组装工时。(ii)由于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能够无需焊接,所以,作为第1、第2轮圈部分的材料可以采用彼此异种的金属、或者CFRP等树脂和金属的组合。(iii)由于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能够无需螺栓紧固,所以,能够避免螺栓产生破坏的风险。根据上述(2)的车辆用轮圈,即使在第1、第2轮圈部分的材料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上述(1)所获得的效果。根据上述(3)的车辆用轮圈,在第1轮圈部分与第2轮圈部分之间配置有密封剂,所以,即使第1、第2轮圈部分的材料为异种金属,与以往相比,也能够减少由异种金属的接触所导致的电解腐蚀的风险。另外,由于能够预先在部件单体实施涂装,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由异种金属的接触所导致的电解腐蚀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圈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圈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图,(a)是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和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的局部透视立体图,(c)是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c)的A-A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图,(a)是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和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的局部透视立体图,(c)是表示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5(c)的B-B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图,(a)是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和设有周向定位部的的部位的局部透视立体图,(c)是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7(c)的C-C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图,(a)是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和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的局部透视立体图,(c)是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图9(c)的D-D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图,(a)是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b)是表示未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和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的局部透视立体图,(c)是设有周向定位部的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图11(c)的E-E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图11(c)的F-F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车辆用轮圈的、第1、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G-G线部位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轮圈的焊接类型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轮圈的螺栓紧固类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用轮圈进行说明。图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用轮圈,图5、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车辆用轮圈,图7、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车辆用轮圈,图9、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车辆用轮圈,图11~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车辆用轮圈。在本专利技术所有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所有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首先,对本专利技术所有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用轮圈(以下也仅称为轮圈)10是具有轮辋部20和轮辐部30的车辆用轮圈。如图2所示,轮辋部20在轮圈轴向依次具有内侧轮辋轮缘部21、内侧轮辋胎圈座部22、轮辋凹槽部23、外侧轮辋胎圈座部24和外侧轮辋轮缘部25。外侧轮辋轮缘部25和外侧轮辋胎圈座部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轮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轮圈,具有轮辋部和轮辐部,该轮辋部具有外侧轮辋轮缘部、外侧轮辋胎圈座部、轮辋凹槽部、内侧轮辋胎圈座部和内侧轮辋轮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轮圈通过组装第1轮圈部分和第2轮圈部分而构成,该第1轮圈部分由所述轮辋部的一部分构成并至少具有所述内侧轮辋轮缘部,该第2轮圈部分具有所述轮辐部和所述轮辋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1轮圈部分和所述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具有:(a)半径方向定位部,该半径方向定位部进行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半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定位,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在轮圈轴向突出的半径方向定位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接受所述半径方向定位凸部的半径方向定位凹部;(b)周向定位部,该周向定位部抑制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周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的轮圈周向一部分在轮圈轴向或轮圈半径方向突出地设置的圆周上突起、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接受所述圆周上突起的圆周上突起接受部;以及(c)轴向定位部,该轴向定位部抑制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在轮圈轴向延伸设置并在延伸方向顶端部具有在轮圈半径方向鼓出的爪部的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供所述臂的爪部在轮圈轴向卡合的爪接受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9 JP 2015-1910541.一种车辆用轮圈,具有轮辋部和轮辐部,该轮辋部具有外侧轮辋轮缘部、外侧轮辋胎圈座部、轮辋凹槽部、内侧轮辋胎圈座部和内侧轮辋轮缘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轮圈通过组装第1轮圈部分和第2轮圈部分而构成,该第1轮圈部分由所述轮辋部的一部分构成并至少具有所述内侧轮辋轮缘部,该第2轮圈部分具有所述轮辐部和所述轮辋部的其余部分;所述第1轮圈部分和所述第2轮圈部分的组装结构具有:(a)半径方向定位部,该半径方向定位部进行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在轮圈半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定位,并具有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一方在轮圈轴向突出的半径方向定位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1、第2轮圈部分的另一方并接受所述半径方向定位凸部的半径方向定位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佳也
申请(专利权)人:都美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