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871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该离合器,包括前盖、后盖、主动盘和法兰轴。通过将散热翅片厚度减薄为1.1mm,增加散热翅片数量,增加散热面积,离合器散热能力提升50%;主动盘上增加了3个导油槽,可以加快主动盘的出油以及回油速度,离合器的啮合时间减少约50%,分离时间减少约60%;将主动盘出油孔的直径扩大到了5.5mm,使硅油的出油速度大为增加,减少了硅油风扇的啮合时间,离合器的啮合时间约减少50%;主动盘的最外圈两齿高4.5mm,其他齿高5.0mm,区别于传统齿高一致的设计,增大了硅油的流动空间,使其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风扇转速控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冷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五、国六排放标准在国内的推进,各大商用车公司对于电控硅油离合器风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提高冷却能力,降低功率消耗,减小风扇噪声等。现有的电控硅油离合器风存在以下问题:1、离合器自身散热能力不强:硅油作为传递扭力的介质,在工作时与离合器齿槽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离合器腔体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如果离合器本身的散热能力不强,风扇的输入转速不能设置的太高,否则硅油会因为过热而失效;2、离合器的转速可控性不高:如果转速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水温无法平稳控制。引起发动机水温高或油耗高、风扇噪声大,且对冷却系统的冲击大;3、离合器的响应速度慢:离合器快速地啮合和分离可以使离合器对发动机水温的变化及时地做出反应,让发动机水温及时地控制在稳定范围内,防止发动机过热,减少发动机的油耗,可以有效地提升整车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强、转速可控性好、响应速度快的电控硅油离合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前盖和与前盖配合的后盖,及设置在前盖和后盖之间的主动盘,以及与主动盘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法兰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外侧壳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主动盘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前盖和后盖啮合的若干圈环形工作齿,所述环形工作齿与前盖和后盖啮合后形成工作腔,所述主动盘上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储油腔;所述法兰轴顶端伸入到前盖和后盖之间与主动盘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顶端设有控制工作腔与储油腔通断的阀杆,所述阀杆设置在主动盘上;所述后盖的外端上设有与阀杆感应的电磁线圈总成和检测风扇转速的环形断路器,所述电磁线圈总成套设在法兰轴上,并通过电控螺线管与发动机电控单元相连。作为优选,在所述主动盘上的若干圈环形工作齿处均匀增设三处沿径向设置的导油槽。作为优选,所述主动盘上的出油孔的直径为5.5mm。作为优选,所述主动盘上最外两圈的环形工作齿的高度为4.5mm,其它环形工作齿的高度均为5mm。作为优选,每片所述散热翅片的厚度均为1.1mm。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散热翅片厚度减薄为1.1mm,增加散热翅片数量,增加散热面积,此外散热翅片布局更加均匀,离合器散热能力提升50%;主动盘上增加了3个导油槽,可以加快主动盘的出油以及回油速度,在匹配相同风扇的情况下,离合器的啮合时间减少约50%,分离时间减少约60%;将主动盘出油孔的直径扩大到了5.5mm,使硅油的出油速度大为增加,减少了硅油风扇的啮合时间,在匹配相同风扇的情况下,离合器的啮合时间约减少50%;主动盘的最外圈两齿高4.5mm,其他齿高5.0mm,区别于传统齿高一致的设计,增大了硅油的流动空间,使其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风扇转速控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电控硅油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主动盘与前盖对应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动盘与后盖对应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主动盘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前盖1、后盖2、主动盘3和法兰轴4,前盖1和后盖2相互扣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前盖1的外侧壳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翅片11,结合图2所示,将散热翅片11厚度减薄为1.1mm,可以有效增加前盖1外侧壳体上散热翅片数量,增加散热面积,通过优化散热翅片结构,增加离合器表面的散热翅片面积,增强离合器散热能力,风扇转速的可控范围更大,可以满足更高输入转速的应用,并且可以提高离合器寿命,离合器散热能力可提升50%。结合图3-5所示,主动盘3设置在前盖1和后盖2之间,且两端面分别设有与前盖1和后盖2相互啮合的若干圈环形工作齿31,主动盘3上最外两圈的环形工作齿31的高度为4.5mm,其它环形工作齿31的高度均为5mm,环形工作齿31与前盖1和后盖2相互啮合后留有硅油流通的间隙,即为工作腔7,主动盘3上还设有与工作腔7连通的用于储存收集硅油的储油腔6,及出油孔33,以及在环形工作齿处均匀设置的五个沿径向设置的导油槽32,与现有硅油离合器相比,本技术的主动盘3上额外增加了三个导油槽32,可以加快主动盘3的出油以及回油速度,在匹配相同风扇的情况下,离合器的啮合时间减少约50%,分离时间减少约60%;将主动盘3的出油孔33的直径扩大到了5.5mm,,使硅油的出油速度大为增加,减少了硅油风扇的啮合时间,在匹配相同风扇的情况下,离合器的啮合时间约减少50%;环形工作齿31齿高设计不一致,增大了硅油的流动空间,使其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风扇转速控制的稳定性,传统的电控硅油风扇控制转速一般相对于目标转速的波动范围为±200rpm,该款新型硅油风扇离合器的转速波动可以控制在±100rpm以内,相比于传统电控硅油风扇,其控制性能提升了一倍。法兰轴4顶端伸入到前盖1和后盖2之间与主动盘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顶端设有控制工作腔6与储油腔7通断的阀杆5,阀杆5设置在主动盘3上;后盖2的外端上设有与阀杆5感应的电磁线圈总成8和检测风扇转速的环形断路器9,电磁线圈总成8套设在法兰轴4上,并通过电控螺线管10与发动机电控单元相连。发动机电控单元会根据冷却需求通过电磁线圈总成8给离合器不同的占空比PWM信号,即高低电压信号。如果为低电平,电磁线圈总成8断电没有磁力,控制阀杆5不动作,工作腔6与储油腔7连通,硅油进入工作腔6,通过硅油与环形工作齿31间的剪切力带动装在后盖2上的风扇转动;如果为高电平,电磁线圈总成8通电产生磁力吸合阀杆5,工作腔6与储油腔7不导通,硅油逐渐回流到储油腔7内,风扇转速降低。同时风扇转速通过环形断路器9反馈给发动机电控单元,以检查风扇是否按照需求进行运转,进而实现闭环控制。本技术的电控硅油离合器有效改善了离合器的散热能力,增强离合器硅油的耐滑差热的能力,满足高输入转速、高冷却需求的整车应用;提高了离合器的转速可控性,更好地控制发动机水温,降低油耗和噪声;减少水温变化对冷却系统的冲击;提高离合器的响应速度,及时地对发动机的水温变化做出反应,可以使发动机水温得到及时的控制,防止发动机过热,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前盖(1)和与前盖(1)配合的后盖(2),及设置在前盖(1)和后盖(2)之间的主动盘(3),以及与主动盘(3)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法兰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的外侧壳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翅片(11),所述主动盘(3)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前盖(1)和后盖(2)啮合的若干圈环形工作齿(31),所述环形工作齿(31)与前盖(1)和后盖(2)啮合后形成工作腔(6),所述主动盘(3)上设有与工作腔(6)连通的储油腔(7);所述法兰轴(4)顶端伸入到前盖(1)和后盖(2)之间与主动盘(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顶端设有控制工作腔(6)与储油腔(7)通断的阀杆(5),所述阀杆(5)设置在主动盘(3)上;所述后盖(2)的外端面上设有与阀杆(5)感应的电磁线圈总成(8)和检测风扇转速的环形断路器(9),所述电磁线圈总成(8)套设在法兰轴(4)上,并通过电控螺线管(10)与发动机电控单元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前盖(1)和与前盖(1)配合的后盖(2),及设置在前盖(1)和后盖(2)之间的主动盘(3),以及与主动盘(3)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的法兰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的外侧壳体上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翅片(11),所述主动盘(3)前后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前盖(1)和后盖(2)啮合的若干圈环形工作齿(31),所述环形工作齿(31)与前盖(1)和后盖(2)啮合后形成工作腔(6),所述主动盘(3)上设有与工作腔(6)连通的储油腔(7);所述法兰轴(4)顶端伸入到前盖(1)和后盖(2)之间与主动盘(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且顶端设有控制工作腔(6)与储油腔(7)通断的阀杆(5),所述阀杆(5)设置在主动盘(3)上;所述后盖(2)的外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李东平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