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1048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驻车装置和车辆,所述驻车装置包括:驻车齿轮;驻车臂,所述驻车臂上设置有驻车凸起,所述驻车凸起可选择地配合在所述驻车齿轮上的齿槽中以实现驻车功能;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凸起与所述驻车齿轮上的齿槽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驻车装置可以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避免驻车臂上的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配合而使得变速箱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或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发生连续碰撞而发生危险,保障了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驻车装置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驻车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对于驻车系统,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换挡杆挂入P挡,此时驻车齿轮仍处于旋转状态,驻车臂与驻车齿轮齿槽无法结合,凸轮和驻车臂无法到达工作位置,导致驻车臂与驻车齿轮产生连续的撞击,将会使整个驻车系统处于危险状态。为了降低此风险,现有的驻车系统通过提升材料性能或增加额外机构来降低冲击力的影响,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但这样做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设计成本,导致材料性能冗余。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驻车装置,该驻车装置可以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避免驻车臂上的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配合而使得变速箱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或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发生连续碰撞而发生危险,保障了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驻车装置,包括:驻车齿轮;驻车臂,所述驻车臂上设置有驻车凸起,所述驻车凸起可选择地配合在所述驻车齿轮上的齿槽中以实现驻车功能;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凸起与所述驻车齿轮上的齿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臂朝向所述驻车齿轮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电磁铁,在所述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电磁铁通电以吸引所述驻车臂、避免所述驻车臂朝向所述驻车齿轮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驻车臂销轴,所述驻车臂销轴设置在变速器的外壳上,且所述驻车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驻车臂销轴上。进一步地,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驻车推杆和驻车凸轮,所述驻车凸轮设置在所述驻车推杆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驻车臂的另一端配合,所述驻车凸轮可在所述驻车推杆的驱动下将所述驻车臂的所述另一端推向所述驻车齿轮。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所述一端设置有间隔开的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驻车凸轮套设在所述驻车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驻车凸轮之间以将所述驻车凸轮压紧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上。进一步地,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凸轮导向板和驻车臂定位块,所述凸轮导向板和所述驻车臂定位块上均设置有适于与所述驻车凸轮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凸轮导向板与所述驻车臂定位块间隔开以方便所述驻车臂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驻车凸轮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驻车棘爪和换挡轴,所述驻车推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驻车棘爪的一端上,所述换挡轴与所述驻车棘爪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驻车棘爪的所述一端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驻车装置还包括:棘爪定位座,所述棘爪定位座适于与所述驻车棘爪的另一端配合。一种车辆,设置有上述的驻车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驻车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驻车装置通过增加限位件,可以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避免驻车臂上的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配合而使得变速箱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或驻车凸起与驻车齿轮发生连续碰撞而发生危险,保障了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安全性能高,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驻车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驻车装置的工作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驻车装置100,驻车齿轮110,齿槽101,驻车臂120,驻车凸起121,电磁铁130,驻车推杆140,驻车凸轮150,凸轮导向板160,驻车臂定位块170,换挡轴180,驻车棘爪191,棘爪定位座192,驻车臂销轴193,驱动弹簧194。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图2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驻车装置100可以包括驻车齿轮110、驻车臂120和限位件。其中,驻车臂120上设置有驻车凸起121,驻车凸起121可选择地配合在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中以实现驻车功能。为了使得车辆可靠而无时间限制地停驻在一定位置甚至在陡坡上,需要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从而将驻车齿轮110锁紧,避免驻车齿轮110发生转动,实现驻车功能;当驻车凸起121从驻车齿轮110的齿槽101中脱离出后,车辆的驻车状态结束,车辆可以行驶。本技术区别与现有技术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种限位件,该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可选地,限位件可以设置在变速器的外壳上。由此,可以避免车辆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接触,造成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连续地发生撞击,导致车辆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即使车辆在高速运行时,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恰好配合在驻车齿轮110的齿槽101中,也会由于驻车齿轮110突然受到阻碍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变速箱和乘客都会产生较大的伤害。而本申请从根本上杜绝了该类风险的发生。具体地,当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现在车辆的速度不适宜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配合,此时即使驾驶人员给出了驻车的操作或命令,限位件也可以阻止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当车辆的车速小于预设值时,说明车辆的车速较低,驻车凸起121可以与驻车齿轮110进行配合而不会出现风险,此时驾驶人员在给出驻车的操作或命令时,驻车凸起121可以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以完成驻车动能工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驻车装置100,通过增加限位件,使得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由此可以在车辆高速运行时,避免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配合而使得变速箱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或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发生连续碰撞而发生危险,保障了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另外,本技术实施例的驻车装置100仅仅增加了一个限位件,整体结构简单,且安装陈本和制造成本低。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驻车臂120朝向驻车齿轮110移动。也就是说,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位件可以直接作用在驻车臂120上,限制驻车臂120的移动,进而阻止了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向驻车齿轮110移动。进一步地,限位件为电磁铁130,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电磁铁130通电以吸引驻车臂120、避免驻车臂120朝向驻车齿轮110移动。从而在车辆高速运行时能够有效阻止了驻车臂120上的驻车凸起121与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驻车臂120为金属件。从而,在电磁铁130通电后能够被电磁铁130吸引,驻车臂120的在朝向驻车齿轮110的移动能够得到限制。驻车装置100还包括驻车臂销轴193,驻车臂销轴193设置在变速器的外壳上,且驻车臂1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驻车臂销轴193上。驻车凸起121设置在驻车臂120的另一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驻车装置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驻车齿轮(110);驻车臂(120),所述驻车臂(120)上设置有驻车凸起(121),所述驻车凸起(121)可选择地配合在所述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中以实现驻车功能;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凸起(121)与所述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驻车齿轮(110);驻车臂(120),所述驻车臂(120)上设置有驻车凸起(121),所述驻车凸起(121)可选择地配合在所述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中以实现驻车功能;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凸起(121)与所述驻车齿轮(110)上的齿槽(101)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适于在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限制所述驻车臂(120)朝向所述驻车齿轮(110)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电磁铁(130),在所述车辆的车速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电磁铁(130)通电以吸引所述驻车臂(120)、避免所述驻车臂(120)朝向所述驻车齿轮(110)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驻车臂销轴(193),所述驻车臂销轴(193)设置在变速器的外壳上,且所述驻车臂(12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驻车臂销轴(19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驻车推杆(140)和驻车凸轮(150),所述驻车凸轮(150)设置在所述驻车推杆(140)的一端且适于与所述驻车臂(120)的另一端配合,所述驻车凸轮(150)可在所述驻车推杆(140)的驱动下将所述驻车臂(120)的所述另一端推向所述驻车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陈晓峰冉昭史铭张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