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0276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包括蜗杆、锁紧单元、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其中,蜗杆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蜗杆输入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蜗杆的输出端设有成对背靠背连接的第二轴承。第二轴承靠近蜗杆的输出端的一面与锁紧单元相连接。蜗轮的齿轮与蜗杆的螺纹凹凸槽相啮合。蜗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件和连接杆。第一齿轮固定于连接杆中端。第二齿轮上设有腰型槽,第二齿轮套于连接杆上。连接件穿过腰型槽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连接。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已解决减速机存在反向传动时产生背隙过大,无法保证轴向窜动,导致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
本技术设计减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蜗轮蜗杆啮合传动在机械传动中是最基本的一种传动方式,通常应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回转运动。蜗杆是主动件,蜗轮是被动件,与蜗杆啮合。由于制造误差及安装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蜗轮与蜗杆套在啮合时会产生齿侧间隙。适当的齿侧间隙是必要的,它可避免轮齿受力变形和摩擦热胀所引起的挤压或卡死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制造和装配误差,可提供容纳润滑油的空间,便于齿面润滑。但当蜗杆套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时,由于齿侧间隙的存在,便导致了反向间隙的产生,无法保证轴向窜动,使得蜗杆套的反向转动并不能立即传递给蜗轮,同时,也带来了冲击、振动和噪声。齿侧间隙产生会大大降低整个机器的精度。为了提高其精度,就必须消除这种间隙。通常采用消除间隙的方法一是提高蜗轮蜗杆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但这种精度是有限的,而且成本也较高;二是采用调整垫片对蜗杆进行径向调整,实现蜗轮和蜗杆之间距离的调节,但需要增加蜗杆托架,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增大和调整不方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正、反旋转切换时的反向间隙。因此提出一种保证精度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锁紧单元、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其中,所述蜗杆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蜗杆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输出端设有成对背靠背连接的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蜗杆的输出端的一面与所述锁紧单元相连接;所述蜗轮的齿轮与所述蜗杆的螺纹凹凸槽相啮合;所述蜗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中端;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腰型槽,所述第二齿轮套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腰型槽将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杆、锁紧单元、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轮;其中,所述蜗杆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蜗杆输入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输出端设有成对背靠背连接的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靠近所述蜗杆的输出端的一面与所述锁紧单元相连接;所述蜗轮的齿轮与所述蜗杆的螺纹凹凸槽相啮合;所述蜗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中端;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腰型槽,所述第二齿轮套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腰型槽将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还包括外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包括防尘盖、轴承压盖、轴承座、箱体和电机安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西马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