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56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35
排气管结构具备:排气管、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的分支部、第一消音器、第一管、第二消音器以及第二管。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侧部分低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气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8-45464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该结构具有:一个副消音器;一对主消音器;与副消音器的后端部连接的排气管;和从排气管的后端部分支并与一对主消音器分别连接的第一管以及第二管。在通过从排气管的后端部分支的第一管和第二管而使来自排气管的废气向各个消音器流通的结构中,在第一管及第二管的下游侧部分处具有朝向各消音器侧而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在这样的结构中有时会发生以下现象。即,在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凝结所形成的凝结水在排气管中积存的状态下,当在倾斜地段停车等而使车辆的姿态成为后倾时,凝结水会流入到第一管和第二管,有时会在第一管和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出现凝结水积存的情况。而且,当凝结水在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积存的状态下,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车时,有时凝结水会冻结而在第一管和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使流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使来自排气管的废气向各个消音器流通的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发生流道堵塞的情况进行抑制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的排气管结构具备:排气管,其以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分支部,其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第一消音器;第一管;第二消音器;第二管。所述排气管被构成为,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所述流入口以与所述排气管的后端部连通的方式而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从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一部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第一管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第一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一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一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一管在与所述第一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一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第二管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第二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二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侧部分低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被配置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的排气管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排气管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排气管的后端部与分支部的流入口连通。废气从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向分支部流入。经过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通过分支部的第一流道而从第一排出口排出。经过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部分通过分支部的第二流道而从第二排出口排出。从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废气通过与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第一管而向第一消声器流通。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气通过一个端部与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而向第二消声器流通。此处,例如,在排气管中流通的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因在排气管中流通的中途处的温度下降等而凝结时,会在排气管内产生凝结水,凝结水有时会在排气管中积存。另外,在倾斜地段停车等而使车辆的姿势成为后倾时,排气管中积存的凝结水会流向分支部。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第二排出口在内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比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另外,第二管在包含一端部在内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比第一管低的位置。因此,流向分支部的凝结水会经过第二流道及第二排出口而集中地流向第二管,且凝结水难以流到第一管。由此,即使凝结水在第二管中的朝向第一消音器侧而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处积存,凝结水也难以在第一管中的朝向第二消声器侧而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处积存。因此,即使因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车而使凝结水冻结并且第二管的倾斜部堵塞,也能抑制第一管的倾斜部处的堵塞,从而能够确保废气经过第一管的排气通道。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可以抑制流道在第一管和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被堵塞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管的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管的轴向上的长度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与使用轴向上的长度比第一管的轴向上的长度短的管来作为第二管的结构相比,在第二管中,会加长在比第一管低的位置处配置的部分,从而能够增大凝结水积存的容量。由此,即使在排气管中积存的凝结水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所述凝结水集中地流向第二管。因此,即使因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车而使凝结水冻结并且第二管的倾斜部堵塞,也能抑制第一管的倾斜部被堵塞的情况。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即使在排气管中积存的凝结水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在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发生流道堵塞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管的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管的轴向上的长度短。在此,例如,当因车辆在倾斜地段行驶而使车辆的姿势成为后倾时,排气管中积存的凝结水会流向分支部。流向分支部的凝结水会集中地流向在包括一端部在内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在比第一管低的位置的第二管,且凝结水难以流到第一管。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使用轴向上的长度比第一管的轴向上的长度短的管来作为第二管。因此,与使用轴向上的长度比第一管的轴向上的长度长的管来作为第二管的结构相比,在第二管中,会缩短在比第一管低的位置处配置的部分,从而能够减小凝结水积存的容量。这样,通过减小在第二管中凝结水积存的容量,在凝结水集中地流向第二管时,第二管的流道截面积容易减小。通过第二管的流道截面积减小,会使第二管中的在凝结水的上侧通过的废气的流速上升。因此,即使是相对较低的排气流量,也能够使凝结水向第二消音器流动(飞溅)。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排气管具备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采用上述构成,因此,具有能够抑制在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发生流道堵塞的情况这一优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且同一符号表示同一部件。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管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5A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分支部的正剖视图、且为图4的VA-VA线剖视图。图5B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分支部的正剖视图、且为图4的VB-VB线剖视图。图5C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分支部的正剖视图、且为图4的VC-VC线剖视图。图5D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分支部的正剖视图、且为图4的VD-VD线剖视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气管结构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另外,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RR、箭头UP及箭头RH分别表示车辆后方侧、车辆上方侧以及车辆右方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车辆侧视”指的是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观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气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排气管,其以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所述排气管被构成为,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分支部,其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流入口以与所述排气管的后端部连通的方式而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第一消音器;第一管,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一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一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一管在与所述第一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一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第二消音器;第二管,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所述第二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二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侧部分低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01 JP 2016-2145741.一种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排气管,其以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所述排气管被构成为,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分支部,其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所述流入口以与所述排气管的后端部连通的方式而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第一消音器;第一管,其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一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香田康彦村田登志朗新谷俊介大川力福岛英树原田岳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