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vehicle with its own.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es power source;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transmission unit is selectively coupled with the power source; the first electric generator unit; the second electric generator connected to the engine directly or selectively. A mode conversion device, a mode conversion device, a mode conversion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and an output unit, a future power source in the input unit and the power output in the first electric generator unit. The output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output unit of the system. The input and output parts are selectively coupled; the input and output units are coupled dynamically. The speed of the input part is higher than or equal to the speed of the output unit of the converter. This can enrich the driving mode of the vehicle, and the vehicle can adapt to different road conditions, and can improve the driving experience of the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车型中的一种,通过发动机和/或电机进行驱动,具有多种模式,可以改善传动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但是,专利技术人所了解的相关技术中,部分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模式少,驱动传动效率较低,不能满足车辆适应各种路况的要求,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馈电(电池电量不足时)后,整车动力性和通过能力不足。而且为了实现驻车发电工况,需要额外地增加传动机构,集成度低,发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该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模式多,而且可以有效调节输出给车轮的动力,从而可以使得车辆能够适应各种路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直接或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系统动力输出部;模式转换装置,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直接或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系统动力输出部;模式转换装置,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装置输入部和转换装置输出部,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适于将来自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动力输出,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动力耦合连接时,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高于或等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的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第二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直接或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系统动力输出部;模式转换装置,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装置输入部和转换装置输出部,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适于将来自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动力输出,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动力耦合连接时,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高于或等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合装置,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一离合装置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装置包括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所述从动部分选择性与所述主动部分接合,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离合装置的主动部分配合传动,所述从动部分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动力耦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通过所述第一离合装置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装置包括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所述从动部分选择性与所述主动部分接合,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离合装置的主动部分上,所述从动部分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动力耦合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连接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装置选择性动力耦合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断开时,所述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适于通过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驱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发电。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选择性与所述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中的一个接合,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与所述第一转换部固定相连。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适于接合所述第一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的转速相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适于接合所述第二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降低后输出给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适于接合所述第一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的转速相同;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适于接合所述第二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转换部、所述第二转换部降低后输出给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包括: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为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固定,所述第二元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元件为所述第一转换部,所述第三元件为所述第二转换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还包括:转换装置接合器,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通过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选择性接合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的一个。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固定相连,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另一端。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的靠近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的一个、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均空套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的远离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的一个空套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元件接合部和第三元件接合部,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一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三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位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和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限定的空间内。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为转换装置同步器。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位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一侧。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固定,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另一端,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一侧。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固定,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另一端,所述轴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元件接合部和第三元件接合部,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一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三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和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均包括连接盘部分和套筒部分,所述连接盘部分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套筒部分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连接盘部分的外沿与对应地元件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盘部分的内沿与所述套筒部分的一端相连,所述套筒部分的另一端适于选择性与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和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均位于行星齿轮机构的一侧,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从远离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的一端,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外侧的一个对应的连接盘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内侧的一个对应的连接盘部分;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径向上,从外向内依次套设有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内侧的一个对应的套筒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外侧的一个对应的套筒部分。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设置在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的所述一部分上,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从远离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的一端,依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内侧的一个对应的连接盘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外侧的一个对应的连接盘部分;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径向上,从外向内依次套设有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外侧的一个对应的套筒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三元件中位于内侧的一个对应的套筒部分。2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包括间隔开设置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适于选择性接合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元件,所述第二接合部适于选择性接合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与所述第三元件。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固定相连,所述轴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行星齿轮结构,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固定设在所述轴套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套的未穿过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部分上。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还包括第一元件接合部和第三元件接合部,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一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与所述第三元件固定相连且适于选择性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接合,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所述第一元件接合部和所述第三元件接合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所述第三元件、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均空套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包括直接挡同步器和低挡同步器,所述第一接合部为所述直接挡同步器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接合部为所述低挡同步器的一部分。3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包括: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为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第一转换齿轮和第二转换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转换齿轮和所述第二转换齿轮均空套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转换装置轴,所述转换装置轴上固定有第三转换齿轮和第四转换齿轮,所述第一转换齿轮与所述第三转换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换齿轮与所述第四转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换齿轮为所述第一转换部,所述第二转换齿轮为所述第二转换部。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转换齿轮构成双联齿结构。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还包括转换装置接合器,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通过所述转换装置接合器选择性与所述第一转换齿轮或所述第二转换齿轮接合。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为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车辆的半轴上,所述第二转换齿轮空套在所述轴套上,所述第一转换齿轮空套在所述半轴上。3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均断开,从而使所述发动机适于依次通过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驱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发电。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选择性与所述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中的一个接合,所述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均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配合传动。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适于接合第一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的转速相同;转换装置输入部适于接合第二转换部,以使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的转速降低后输出给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包括: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为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转换装置轴,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固定设在所述转换装置轴上,所述转换装置轴上空套有直接挡主动齿轮和低挡主动齿轮,所述转换装置轴与所述车辆的半轴平行;所述直接挡主动齿轮为所述第一转换部,所述低挡主动齿轮为所述第二转换部;所述转换装置输出部包括直接挡从动齿轮和低挡从动齿轮,所述直接挡从动齿轮与所述直接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低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低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直接挡从动齿轮和所述低挡从动齿轮均与所述系统动力输出部的输入端固定相连。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转换部和第二转换部均断开,从而使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发电。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包括第一电动发电机和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耦合部,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耦合部动力耦合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耦合部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动力耦合连接。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还包括减速链,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通过所述减速链与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耦合部动力耦合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单元耦合部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入部动力耦合连接。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翟震,黄威,徐友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