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7679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和密闭的高压氮气储罐,氮气储罐出气管道上设有减压阀,并在减压阀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氮封阀,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氮封阀;高压氮气经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进入氮气储罐,并通过减压阀减压,再经第一支路的第一氮封阀或第二支路的第二氮封阀进行减压后去至下游各氮封气使用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封闭式壳体,将所有部件集中于封闭式外壳内,高压氮气经减至低压氮气去各氮气使用点,氮封管道末端设置压力监测和补氮措施,保证了即使在氮气使用高峰时下游各使用点氮封压力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较传统氮封系统,大大减少了氮封阀、泄氮阀、安全阀的使用数量,降低投资成本。

A micro positive pressure nitrogen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icro positive pressure nitrogen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a closed shell and a closed high pressure nitrogen storage tank. A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is provided on the gas pipeline of a nitrogen storage tank, and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branch and second branches after the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first bran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itrogen seal valve, and the second branch is equipped with second nitrogen sealing valves; high pressure nitrogen is used. The air through nitrogen tank intake pipe enters the nitrogen storage tank and decompress through the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n through the first branch of the first nitrogen seal valve or 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second nitrogen sealing valve to reduce the downstream nitrogen sealing use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closed shell, which concentrates all the components in the enclosed enclosure, and the high pressure nitrogen is reduced to the low pressure nitrogen to use the nitrogen use point. The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nitrogen supplement are set up at the end of the nitrogen sealed pipe, so a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nitrogen seal press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even at the peak of nitrogen use. The traditional nitrogen sealing system great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nitrogen seal valve, nitrogen release valve and safety valve, and reduces the investment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正压保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精细化工行业和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使用、储存大量可燃、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机溶剂,由于密闭储存空间存在空气,经常达到爆炸极限,若存在火花,会引发着火甚至爆炸,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影响;另外,精细化工行业和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还涉及到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变质或与空气发生化学和生物反应的物质。因此需要针对此种生产特点,设计一套安全、经济、可行的保护装置,从而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传统的氮封系统由氮封阀及泄氮阀组成,当气相空间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补充微正压氮气,当气相空间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向外释放气体。但是该系统首先需要将高压氮气(一般为0.4~0.8MPa)引至每个使用点,增加泄露几率,容易导致人员窒息,需要在每个点设置氮气含量检测;其次由于涉及保护容器大多属于常压容器,为避免容器超压破裂导致易燃易爆液体外泄,需要在每个使用点设置安全阀或爆破片;再次该系统无法保证在氮气使用高峰时各使用点的缓冲时间;最后该系统在每个使用点采用氮封阀及泄氮阀,投资成本高昂,致使该系统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它能够根据系统压力反馈自动补充微正压氮气。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和密闭的高压氮气储罐,所述氮气储罐位于所述封闭式外壳内,所述氮气储罐的进气口与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的出气口与氮气储罐出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出气管道上设有减压阀,并在所述减压阀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氮封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氮封阀;高压氮气经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进入所述氮气储罐,并通过所述减压阀进行减压,再经过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氮封阀或第二支路的第二氮封阀进行减压后去至下游各氮封气使用点。上述方案中,所述氮气储罐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封闭式外壳内安装氮气含量检测仪,所述氮气含量检测仪联锁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事故风机,所述事故风机位于所述封闭式外壳的外部,所述事故风机与所述封闭式外壳连通,所述氮气含量检测仪联锁控制所述事故风机。上述方案中,所述减压阀的出口压力设定值为400KPa。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氮封阀的出口压力设定值为8KPa。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氮封阀的出口压力设定值为20KPa。上述方案中,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在下游氮封气管道末端设有带压力指示和连锁功能的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力变送器连锁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上述方案中,所述氮气储罐出气管道、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上分别设置第一放空管路、第二放空管路和第三放空管路。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有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上述方案中,所述氮气储罐还设有排污管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了生产采用封闭式壳体,将所有部件集中于封闭式外壳内,结构紧凑,便于制造、运输、安装和操作;高压氮气经该装置减至低压氮气去各氮气使用点,氮封管道末端设置压力监测和补氮措施,当氮封管道系统末端压力监测低于设定值,通过第二支路向系统中快速补充氮气,使系统末端压力增加至设定值。该监测和补氮措施保证了即使在氮气使用高峰时下游各使用点氮封压力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较传统氮封系统,大大减少了氮封阀、泄氮阀、安全阀的使用数量,降低投资成本。封闭外壳内增加氮气含量监测措施,减少了高压氮气的使用点和泄漏,降低了高压危害,提高了其使用安全性,克服了传统氮封系统的不足。封闭式外壳与事故风机相连排至室外安全区域,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适用性广。可适用于可燃、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和挥发性较强的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的使用、储存、运输。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封闭式外壳;20、氮气储罐;30、事故风机;31、第七球阀;40、氮气储罐进气管道;41、第一电磁阀;42、第一球阀;43、第一止回阀;50、氮气储罐出气管道;51、第二球阀;52、Y型过滤器;53、减压阀;54、第一支路;541、第三球阀;542、第一氮封阀;543、第四球阀;544、第一异径管;545、泄压管路;546、安全阀;55、第二支路;551、第五球阀;552、第二电磁阀;553、第二氮封阀;554、第六球阀;555、第二异径管;61、第一放空管路;62、第二放空管路;63、第三放空管路;71、氮气含量检测仪;72、压力表;73、压力变送器;80、排污管路;200、氮气主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包括封闭式外壳10和密闭的高压氮气储罐20,氮气储罐20位于封闭式外壳10内,氮气储罐20的进气口与氮气储罐进气管道40连通,氮气储罐进气管道40为氮气主管200所接支管;氮气储罐20的出气口与氮气储罐出气管道50连通。氮气储罐出气管道50上设有减压阀53,并在减压阀53后分为第一支路54和第二支路55,第一支路54上设有第一氮封阀542,第二支路55上设有第二氮封阀553。高压氮气(通常为0.4~0.8MPa)经氮气储罐进气管道40进入氮气储罐20,并通过减压阀53进行减压,再经过第一支路54的第一氮封阀542或第二支路55的第二氮封阀553进行减压后去至下游各氮封气使用点。第一支路54和第二支路55后端合并。氮气储罐20的进气口处设置压力表72。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氮气储罐进气管道4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1,封闭式外壳10内安装氮气含量检测仪71,氮气含量检测仪71联锁控制第一电磁阀41。第一电磁阀4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球阀42和第一止回阀43。不发生氮气泄漏时,第一电磁阀41为常开状态,通过控制第一球阀42来控制进气;发生氮气泄漏时,氮气含量检测仪71报警并联锁控制第一电磁阀41关闭,切断进气。第一止回阀43的作用是防止气体倒流。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事故风机30,事故风机30位于封闭式外壳10的外部,事故风机30与封闭式外壳10连通,事故风机30管路上设有第七球阀31。氮气含量检测仪71联锁控制事故风机30。不发生氮气泄漏时,第七球阀31为常开状态,事故风机30不工作;发生氮气泄漏时,氮气含量检测仪71检测氮气浓度达到设定上限,将声光报警信号传递至控制室,并联锁控制事故风机30开启,及时排出封闭式外壳10内的高压氮气。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减压阀53将高压氮气减压至400KPa,减压阀53的两端均设置压力表72。减压阀53的前侧依次设置第二球阀51和Y型过滤器52,Y型过滤器52过滤流体中的杂质,以保护下游减压阀和氮封阀。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第一氮封阀542将氮气由400KPa减压至8KPa。第一氮封阀54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式外壳和密闭的高压氮气储罐,所述氮气储罐位于所述封闭式外壳内,所述氮气储罐的进气口与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的出气口与氮气储罐出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出气管道上设有减压阀,并在所述减压阀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氮封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氮封阀;高压氮气经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进入所述氮气储罐,并通过所述减压阀进行减压,再经过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氮封阀或第二支路的第二氮封阀进行减压后去至下游各氮封气使用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式外壳和密闭的高压氮气储罐,所述氮气储罐位于所述封闭式外壳内,所述氮气储罐的进气口与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的出气口与氮气储罐出气管道连通;所述氮气储罐出气管道上设有减压阀,并在所述减压阀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氮封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氮封阀;高压氮气经氮气储罐进气管道进入所述氮气储罐,并通过所述减压阀进行减压,再经过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氮封阀或第二支路的第二氮封阀进行减压后去至下游各氮封气使用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储罐进气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封闭式外壳内安装氮气含量检测仪,所述氮气含量检测仪联锁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正压氮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事故风机,所述事故风机位于所述封闭式外壳的外部,所述事故风机与所述封闭式外壳连通,所述氮气含量检测仪联锁控制所述事故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福饶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