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11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S01,脱脂:将待处理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脱脂液中,处理过程中脱脂液温度为35‑40℃,脱脂时长为0.5‑3分钟;S02:碱浸:将铝型材浸于预处理液中1‑2s,预处理液配方为氢氧化钠15‑20wt%、硝酸钠5‑10wt%、磷酸钠5‑10wt%、无水二氯化镍2‑3wt%,余量为水,预处理液温度为90‑95℃;S03,一次蚀洗:将经过一次蚀洗的铝型材静置于一次蚀洗液中;S04,二次蚀洗:将经过脱脂的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二次蚀洗液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的铝型材表面蚀洗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能够长时间稳定使用,且产出的废水废液非常容易进行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针对表面脏污较为严重、氧化膜层厚度超过0.2mm的铝型材尤其适用。

An aluminum profile surface pretreatment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luminum profile surface pretreatment process, including: S01, degreasing: the treated aluminum material is placed in a circulating liquid degreasing solu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egreasing liquid is 35 and 40 degrees, and the degreasing time is 0.5 minutes 3 minutes; S02: alkaline leaching is soaked in the pretreatment solution of 1 2S, the pretreatment solution is hydrogen oxygen. Sodium nitrated 15 20wt%, sodium nitrate 5, sodium phosphate, sodium phosphate, 5 sodium phosphate, 10wt%, and anhydrous nickel two nickel 2 3wt%, the residual amount is wat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etreatment solution is 90, 95 C; S03, one etching: after a washed aluminum material is placed in an etching solution; S04, two etching: the skimmed aluminum material is placed in the circulation of two times. In the washing liquid, the aluminum profile surface erosion and washing technology provided in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cheap, and can be used steadily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waste water produced in the waste water is easily treated an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The surfac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aluminum profil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aluminum surfaces with serious surface pollution and oxide film thickness exceeding 0.2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铝合金型材在作为成品使用之前均需进行表面处理,其目的是解决或者提升材料的防腐性、装饰性和功能性三方面的问题。铝的腐蚀电位较负,腐蚀比较严重,因此常用防护性有机聚合物涂层、阳极氧化膜等常用表面处理手段对其进行表面防护。在进行上述喷涂、阳极氧化、电镀,亦或者是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处理过程中,如微弧氧化、静电喷涂等工艺加工的过程中,对铝合金型材表面进行合适的前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前处理工艺是获得铝合金新鲜平面的重要工艺步骤,前处理工艺不得当会对后续的表面处理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包括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的方式,机械处理如喷砂、喷丸、扫纹或者抛光等处理方法,为进一步表面处理提供均匀、平滑、光洁或者有纹路的表面,但是机械处理的方法往往对铝型材待处理表面有要求,一旦铝型材待处理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具有弧面、阶梯等特殊形状,利用机械处理的方法难以获得整齐均匀的加工面。相比之下,化学处理的前处理方法能够更加深入、均匀的对铝型材表面进行全面处理,或者整齐均一的处理面。铝型材的表面化学处理一般包括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如脱脂、碱洗、酸洗、抛光、电化学抛光等,还包括化学转化等处理工艺。综合分析上述化学表面前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更为简单易行,而电化学处理进行抛光对铝型材来说所需电流密度较高,而且对电化学抛光液要求非常高,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时成本不仅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由于涉电,也增加了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利用脱脂、碱浸两次蚀洗工艺对铝型材表面进行处理,使铝型材在进行精细表面处理之前获得平整新鲜的处理面。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铝型材表面蚀洗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能够长时间稳定使用,且产出的废水废液非常容易进行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小。本专利技术中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针对表面脏污较为严重、氧化膜层厚度超过0.2mm的铝型材尤其适用。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01,脱脂:将待处理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脱脂液中,所述脱脂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碳酸钠5-8wt%、磷酸钠10-20wt%、表面活性剂3-5wt%,艾纳香提取物0.1-0.2wt%,余量为水,处理过程中脱脂液温度为35-40℃,脱脂时长为0.5-3分钟;所述表面活性剂为HLB值为10-11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5-1.6)。脱脂的目的是除去铝型材表面的油污,以保证在蚀洗的工艺中铝型材表面的均匀性和蚀洗液的清洁,提升铝型材的表面质量。常见的铝合金脱脂法包括有机溶剂法、硫酸法、电解法、纯碱法等。有机溶剂法去污的效果好,但是容易残留在铝型材表面,后续需要用碱洗或者酸洗的方法除去,增加了处理的复杂程度,而且考虑到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有机物使用的管控日趋严格,有机废液的处理成本更加昂贵,所以应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法去污。酸洗的方法需要使用高浓度的硫酸,脱脂能力较碱洗法弱,而且酸洗过程需严格控制酸液浓度和反应温度,否则会导致铝型材表面的过量腐蚀以及水份的大量蒸发。碱洗脱脂尽管效果好,但是非常容易造成铝型材表面的过量腐蚀,而且清洗过程比较繁复,脱脂后转移到清洗槽的速度较慢,效率低。相比起现有的脱脂工艺,本专利技术中选用的是表面活性剂法进行脱脂,采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除去铝型材表面油污,相适配使用的碳酸钠、磷酸钠一方面增加脱脂液的溶脂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加表面活性剂对铝型材表面的渗透能力,使脱脂过程反应完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表面活性剂为HLB值为10-11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5-1.6)。再进一步地,优选表面活性剂为HLB值为10.5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5。通过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配伍使用,能够有效去除铝型材表面的油污,而且特定HLB值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具有适当的亲油性,当清除了油污以后能够迅速溶解于水溶液中,不会在铝型材表面形成过量的残留,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还属于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对环境污染小、废液处理难度小。同时,在脱脂液中还添加了少量的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添加剂,添加入脱脂液中能够有效增加脱脂的效率,脱脂完毕后,艾纳香提取物能够在铝型材表面形成均匀、极薄的保护膜,使后续步骤中的蚀洗能够在铝型材表面均匀进行,为避免过量腐蚀创造了初始条件。S02:碱浸:将铝型材浸于预处理液中1-2s,预处理液配方为氢氧化钠15-20wt%、硝酸钠5-10wt%、磷酸钠5-10wt%、无水二氯化镍2-3wt%,余量为水,预处理液温度为90-95℃。碱浸是针对表面脏污较为严重、氧化膜层厚度超过0.2mm的铝型材所设步骤,氧化膜过厚进行化学腐蚀处理时,容易导致腐蚀不均匀的情况,尤其容易导致发生择优腐蚀的现象,使处理后的铝型材表面凹凸不平。通过碱浸的方法,将铝型材非常短暂地浸入预处理液中,利用预处理液的腐蚀能力和氧化能力使铝型材表面氧化膜发生松动,便于后续蚀洗步骤中对氧化层的均匀清除。S03,一次蚀洗:将经过一次蚀洗的铝型材静置于一次蚀洗液中,所述一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1-1.2wt%、六水合氯化钴0.5-0.8wt%、山梨醇2-3wt%、三乙醇胺0.5-1wt%、K[Al(OH)4]0.2-0.5wt%,余量为水。S04,二次蚀洗:将经过脱脂的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二次蚀洗液中,所述二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0.5-1wt%、三乙醇胺1-2wt%、艾纳香提取物0.02-0.04wt%、甘油0.2-1wt%、庚糖酸钠0.05-0.1wt%、氯化铝0.1-0.2wt%、[Cr(OH)(H2O)5](OH)20.1-0.2wt%,余量为水。与现有技术中的碱性蚀洗过程不同,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是两次蚀洗的过程。现有技术中的碱性蚀洗过程往往采用较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添加量往往超过5wt%,除了氢氧化钠之外还包括磷酸钠、碳酸钠、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常用添加盐,现有技术中的碱性蚀洗液使用周期较短,由于添加了缓蚀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附加添加剂,容易在蚀洗过程中出现凝絮物附着于铝型材表面,一旦处理过程中pH值发生偏移,则会在铝型材表面形成白色斑点。本专利技术中的两次蚀洗过程很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首先,降低了每次蚀洗过程中所使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在一次蚀洗液中,通过添加K[Al(OH)4]使一次蚀洗液更加稳定,增加其循环使用的寿命,同时上述添加剂还能够避免铝型材在碱洗槽中发生过于剧烈的反应。本专利技术中蚀洗过程都较为平和,铝型材表面不会产生过于剧烈的气泡,从而不仅避免了铝型材表面的过度腐蚀,还能够避免金属损耗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溢出而造成的碱雾环境污染。一次蚀洗工艺过程中针对的是最为顽固的表面氧化层,添加六水合氯化钴可明显提高浸蚀的反应速度,在提升浸蚀速度的同时,为了避免过量腐蚀,与之相配合添加山梨醇和K[Al(OH)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脱脂:将待处理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脱脂液中,所述脱脂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碳酸钠5‑8wt%、磷酸钠10‑20wt%、表面活性剂3‑5wt%,艾纳香提取物0.1‑0.2wt%,余量为水,处理过程中脱脂液温度为35‑40℃,脱脂时长为0.5‑3分钟;所述表面活性剂为HLB值为10‑11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5‑1.6);S02:碱浸:将铝型材浸于预处理液中1‑2s,预处理液配方为氢氧化钠15‑20wt%、硝酸钠5‑10wt%、磷酸钠5‑10wt%、无水二氯化镍2‑3wt%,余量为水,预处理液温度为90‑95℃;S03,一次蚀洗:将经过一次蚀洗的铝型材静置于一次蚀洗液中,所述一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1‑1.2wt%、六水合氯化钴0.5‑0.8wt%、山梨醇2‑3wt%、三乙醇胺0.5‑1wt%、K[Al(OH)4]0.2‑0.5wt%,余量为水;S04,二次蚀洗:将经过脱脂的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二次蚀洗液中,所述二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0.5‑1wt%、三乙醇胺1‑2wt%、艾纳香提取物0.02‑0.04wt%、甘油0.2‑1wt%、庚糖酸钠0.05‑0.1wt%、氯化铝0.1‑0.2wt%、[Cr(OH)(H2O)5](OH)20.1‑0.2wt%,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表面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脱脂:将待处理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脱脂液中,所述脱脂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碳酸钠5-8wt%、磷酸钠10-20wt%、表面活性剂3-5wt%,艾纳香提取物0.1-0.2wt%,余量为水,处理过程中脱脂液温度为35-40℃,脱脂时长为0.5-3分钟;所述表面活性剂为HLB值为10-11的单烷基磷酸酯和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的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为1:(1.5-1.6);S02:碱浸:将铝型材浸于预处理液中1-2s,预处理液配方为氢氧化钠15-20wt%、硝酸钠5-10wt%、磷酸钠5-10wt%、无水二氯化镍2-3wt%,余量为水,预处理液温度为90-95℃;S03,一次蚀洗:将经过一次蚀洗的铝型材静置于一次蚀洗液中,所述一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1-1.2wt%、六水合氯化钴0.5-0.8wt%、山梨醇2-3wt%、三乙醇胺0.5-1wt%、K[Al(OH)4]0.2-0.5wt%,余量为水;S04,二次蚀洗:将经过脱脂的铝型材置于循环流动的二次蚀洗液中,所述二次蚀洗液组分及组分含量为氢氧化钠0.5-1wt%、三乙醇胺1-2wt%、艾纳香提取物0.02-0.04wt%、甘油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华刘敏华谭泽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高盛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