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放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6852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梁放置装置,通过长方体框架、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形成整体式的支撑架结构,对纵梁进行支撑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吊装,可将待放置纵梁依次摆放在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上,并通过夹持限位结构、第一限位柱进行固定,上方还通过第一顶部限位结构、第二顶部限位结构对上层的纵梁进行固定,使用的材质可灵活调整,以满足各出口国家的要求,无材料方面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身即可装载较多数量的待放置纵梁,另外,还可以根据待放置纵梁的具体形状进行灵活调整,提升装载率,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位器具的空间利用率。

A vertical beam place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ngitudinal beam placement device, through a rectangular frame, a first support cross beam and a second support cross beam to form an integral support frame structure to support and fix the longitudinal beam;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hoisted with a related tool, and the longitudinal beam is placed in the first supporting beam, and the longitudinal beam is placed in the first support beam and the first support. The two supports the crossbeam, and fixed by the clamping limit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position column, and the upper vertical beam is fixed by the first top limit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top limit structure. The material can be adjusted flexibl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port countries and the material without material. A large number of pending beams can be loaded. In addition, it can be adjusted flexibly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shape of the beam to be placed to improve the loading rate and maximize the space utilization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梁放置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件放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纵梁放置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纵梁一般体积较大,如需要长途运输或海运时,需要工位器具装载,如使用器具防护不到位,则长时间后会导致变形弯曲等其他现象,影响产品最终的状态,但因汽车纵梁形状特别不规则,目前使用的工位器具结构复杂,且装载率都较低,浪费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梁放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且可提高装载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纵梁放置装置,所述纵梁放置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的两端、第二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长方体框架底部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梁、第三边梁连接,且第一支撑横梁高于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夹持限位结构,用于夹持待放置纵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用于与待放置纵梁的另一端的装配孔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柱、限位横梁、弹性条,所述限位横梁与第一支撑横梁平行设置,且限位横梁位于第一支撑横梁与第二支撑横梁之间,第一边梁、第三边梁上均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柱,限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柱的顶部连接,弹性条设置在限位横梁的下表面,限位横梁用于从待放置纵梁的上方限位。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第一顶部限位结构,长方体框架底部的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相邻,第二边梁上方的第六边梁上,设置有第一顶部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柱、插条,第二限位柱竖直设置,且第二限位柱上端与第六边梁连接,第二限位柱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根插条。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第二顶部限位结构,长方体框架顶部与第六边梁相对一侧的第八边梁上,设置有第二顶部限位结构,第二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竖直柱、水平柱、压片、连接件,竖直部上端与第八边梁连接,竖直部下端与水平柱连接,且水平柱与第八边梁垂直,压片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水平柱的端部的上方,且压片与水平柱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支撑纵梁,支撑纵梁位于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的下方,且支撑纵梁与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均垂直连接,支撑纵梁的两端与第二边梁、及第二边梁相对一侧的第四边梁分别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加强立柱和插座,第二边梁与第六边梁之间、第四边梁与第八边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立柱,第四边梁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座。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挂钩,长方体框架顶部任意相对两侧的边梁上均设置有挂钩。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限位角铁,长方体框架顶部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限位角铁。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限位带,长方体框架顶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边梁之间均设置有限位带。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限位凸台,长方体框架顶部任意相对两侧的边梁的内侧均设置有限位凸台。本技术通过长方体框架、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形成整体式的支撑架结构,对纵梁进行支撑固定;本技术可以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吊装,避免人工操作而造成的包装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可将待放置纵梁依次摆放在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上,并通过夹持限位结构、第一限位柱进行固定,方便人员操作;本技术的上部还通过第一顶部限位结构、第二顶部限位结构对上层的纵梁进行固定,从而不会使器具内的纵梁晃动导致互相碰撞等产生质量问题;本技术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使用的材质可灵活调整,以满足各出口国家的要求,无材料方面的限制;本技术本身即可装载较多数量的待放置纵梁,另外,还可以根据待放置纵梁的具体形状进行灵活调整,提升装载率,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位器具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纵梁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部限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长方体框架,11-第一边梁,12-第二边梁,13-第三边梁,14-第四边梁,15-第六边梁,16-第八边梁,17-支撑纵梁,18-加强立柱,19-加强斜梁,2-第一支撑横梁,21-夹持限位结构,3-第二支撑横梁,31-第一限位柱,4-第一顶部限位结构,41-第二限位柱,42-插条,5-第二顶部限位结构,51-竖直柱,52-水平柱,53-压片,54-连接件,61-挂钩,62-插座,63-限位角铁,64-限位带,65-限位凸台,71-限位横梁,72-支撑柱,73-弹性条,74-连接角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梁放置装置,所述纵梁放置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1、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3,第一支撑横梁2的两端、第二支撑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长方体框架1底部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梁11、第三边梁13连接,且第一支撑横梁2高于第二支撑横梁3,第一支撑横梁2上设置有夹持限位结构21,用于夹持待放置纵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横梁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31,用于与待放置纵梁的另一端的装配孔配合。其中,夹持限位结构21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限位方管,中间间隙按照待放置纵梁宽度制作,使待放置纵梁放入后不会左右移动,共2根,第一支撑横梁2上可以设置多组;第一支撑横梁2为焊接的钢材,为20*20方管,材料尺寸及类型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主要作用为承载下层4个待放置纵梁产品以及支撑待放置纵梁的限位方管,共2根;第一限位柱31为底部待放置纵梁另一端的限位方管,第一限位柱31插入待放置纵梁本身的装配孔中,增加对待放置纵梁的限位,使之不会前后移动,共1根,第二支撑横梁3上设置有多根第一限位柱31;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3可以交叉设置多组,两两配合,可以放置多个待放置纵梁;第二支撑横梁3为底座横梁,加强工位器具的强度,材料尺寸及类型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本技术通过长方体框架1、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3,形成整体式的支撑架结构,对纵梁进行支撑固定;本技术可以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吊装,避免人工操作而造成的包装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技术可将待放置纵梁依次摆放在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3上,并通过夹持限位结构21、第一限位柱31进行固定,方便人员操作;本技术的上方还通过第一顶部限位结构4、第二顶部限位结构5对上层的纵梁进行固定,从而不会使器具内的纵梁晃动导致互相碰撞等产生质量问题;本技术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使用的材质可灵活调整,以满足各出口国家的要求,无材料方面的限制;本技术本身即可装载较多数量的待放置纵梁,另外,还可以根据待放置纵梁的具体形状进行灵活调整,提升装载率,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位器具的空间利用率。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柱72、限位横梁71、弹性条73,所述限位横梁71与第一支撑横梁2平行设置,且限位横梁71位于第一支撑横梁2与第二支撑横梁3之间,第一边梁11、第三边梁13上均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柱72,限位横梁7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柱72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纵梁放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梁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放置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的两端、第二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长方体框架底部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梁、第三边梁连接,且第一支撑横梁高于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夹持限位结构,用于夹持待放置纵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用于与待放置纵梁的另一端的装配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梁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放置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的两端、第二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长方体框架底部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梁、第三边梁连接,且第一支撑横梁高于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夹持限位结构,用于夹持待放置纵梁的一端,第二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用于与待放置纵梁的另一端的装配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柱、限位横梁、弹性条,所述限位横梁与第一支撑横梁平行设置,且限位横梁位于第一支撑横梁与第二支撑横梁之间,第一边梁、第三边梁上均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柱,限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柱的顶部连接,弹性条设置在限位横梁的下表面,限位横梁用于从待放置纵梁的上方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第一顶部限位结构,长方体框架底部的第二边梁与第一边梁相邻,第二边梁上方的第六边梁上,设置有第一顶部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顶部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柱、插条,第二限位柱竖直设置,且第二限位柱上端与第六边梁连接,第二限位柱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根插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放置装置还包括第二顶部限位结构,长方体框架顶部与第六边梁相对一侧的第八边梁上,设置有第二顶部限位结构,第二顶部限位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龙黄闯解庆龙杨洋郝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