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758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涉及自行车及电动车的技术领域。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包括车梁本体以及过线卡;所述过线卡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走线孔;所述过线卡能够卡接在所述车梁本体上,且所述走线孔的内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所述走线孔的外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外部,使得线缆能够限位于所述走线孔中,并经过所述走线孔穿入到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一种电动车包括所述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线缆外置影响电动车美观性,以及线缆内置时与车梁上穿线孔之间摩擦导致线缆损坏的问题。

Car beams and electric cars with over line card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beam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an over line car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cy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A car beam with a overline card includes a beam body and a line card; the overline card is provided with a line hole for passing through the cable; the overline card can be stuck to the body of the car beam,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line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ody of the car beam,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line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vehicl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eam body causes the cable to be located in the wire hole and penetrates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vehicle body through the thread hole. An electric vehicle includes a vehicle beam with an over line card.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ar beam with an over line card and an electric vehicle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the cable damage caused by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wire and cabl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cable and the wire hole on the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及电动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出门选择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等,这样既减少了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同时又使得马路上不容易出现堵车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均需要对一些线缆进行布置,一方面缓解由于线缆窜动而影响正常骑行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电动车采用线缆外置,并且通过多个过线卡进行对线缆进行固定,而这些过线卡基本是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在主梁外侧,这样将严重影响电动车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电动车采用线缆内置,即在主梁上开设穿线孔,然后直接将线缆穿入到穿线孔中,由于骑行过程中需要扭动车把,使得线缆与穿线孔之间持续产生摩擦现象,而且有些穿线孔处并没有设置防磨损元件,长此以往,线缆出现严重磨损,甚至发生断裂,严重影响电动车的正常骑行。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便于线缆固定且减小线缆磨损的过线卡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线缆外置影响电动车美观性,以及线缆内置时与车梁上穿线孔之间摩擦导致线缆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包括车梁本体以及过线卡;所述过线卡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走线孔;所述过线卡能够卡接在所述车梁本体上,且所述走线孔的内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所述走线孔的外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外部,使得线缆能够限位于所述走线孔中,并经过所述走线孔穿入到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线卡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所述车梁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及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别卡接在所述安装孔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所述过线卡固定安装在车梁上。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线卡采用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走线孔,且所述走线孔的轴线与所述过线卡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0-9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线卡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相互卡接形成过线卡;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及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过线卡长度方向的两侧。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压线部,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压线部相匹配的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相互扣合形成所述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的轴线与所述过线卡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0-90°。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线及所述第二压线结构上均采用与线缆相匹配的凹槽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上靠近所述第一压线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且所述第一卡合部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盖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相向设置;所述第二盖体上靠近所述第二压线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且所述第二卡合部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盖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并相背设置。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采用V字形截面;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部设置为自由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线卡采用PA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车包括所述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包括车梁本体以及过线卡,其中,在过线卡上设置至少一个走线孔,线缆能够穿入且限位与走线孔,而过线卡则能够固定在车梁本体上,且还能够从车梁本体上拆卸下,从而,过线卡与车梁本体之间采用卡接的安装形式;本技术中,线缆是通过车梁本体的内部走线的,由于过线卡主要用于过线,并对线缆起到限位,甚至固定安装的作用,从而,过线卡的一端需要插入到车梁本体的内部,而另一端则需要外露在车梁本体的外部,这样,线缆则可以通过过线卡穿入到车梁本体内部,且安装位置也受到过线卡的限制;具体为,当过线卡安装在车梁本体上时,过线卡上的走线孔的内端部插入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一段距离,而过线卡的外端部则露在车梁本体的外部,这样一来,过线卡的内腔只能通过走线孔与外界相通,而各种线缆的集合体则能够通过至少一个走线孔实现从外部穿入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并且通过走线孔还能够对线缆起到限位、约束、固定等作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能够通过过线卡将各种线缆导入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并且对线缆起到限位、固定、卡接等作用,从而及保证了线缆能够从外界穿入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同时又能保证在骑行过程中线缆与车梁本体之间的摩擦,进而能够有效缓解由于骑行过程中扭动车把而导致线缆与车梁本体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线缆磨损断裂的问题;并且,实现了线缆在车梁本体中的内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梁整体乃至整个车体的美观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带有过线卡的车梁,通过采用该种形式的车梁,提高了电动车整体的美观性和实用性,除此以外,本技术提供的电动车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与上述带有过线卡的车梁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线卡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线卡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过线卡中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过线卡中的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过线卡;110-走线孔;120-第一盖体;121-第一卡接结构;122-第一压线部;123-第一卡合部;130-第二盖体;131-第二卡接结构;132-第二压线部;133-第二卡合部;200-车梁本体;210-安装孔;220-内腔;300-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及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梁本体以及过线卡;所述过线卡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走线孔;所述过线卡能够卡接在所述车梁本体上,且所述走线孔的内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所述走线孔的外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外部,使得线缆能够限位于所述走线孔中,并经过所述走线孔穿入到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梁本体以及过线卡;所述过线卡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走线孔;所述过线卡能够卡接在所述车梁本体上,且所述走线孔的内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所述走线孔的外端部设置于所述车梁本体的外部,使得线缆能够限位于所述走线孔中,并经过所述走线孔穿入到所述车梁本体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卡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所述车梁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及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别卡接在所述安装孔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所述过线卡固定安装在车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卡采用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走线孔,且所述走线孔的轴线与所述过线卡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0-9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过线卡的车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卡采用组合式结构,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相互卡接形成过线卡;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互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及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华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微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