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6631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包括设于定子壳体内的转子、中间轴和差速器,转子左端和右端均设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中间轴上设有与一挡输出齿轮啮合的一挡变速齿轮、与二挡输出齿轮啮合的二挡变速齿轮和与差速器的输入齿轮啮合的差速器驱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包括两档齿轮机构的驱动系统的集成,尺寸小,重量轻,通过一挡输出齿轮与一挡变速齿轮之间和二挡输出齿轮与二挡变速齿轮之间始终啮合的位置关系,在精准控制自动换挡的同时,使换挡更为迅捷高效和平缓,同时双输出轴的转子结构,提高了单根输出轴的扭转耐受力,提高了转子输出轴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进而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An integrated 2AMT electric driv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2AMT electric drive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rotor, an intermediate shaft and a differential in the stator shell. An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on both the left end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rotor. An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gear and a two gear gear, and a gear gear that is meshed with a gear gear is provided on the intermediate shaft. The two gear transmission gear and the differential drive gear meshing with the input gear of the differential gear are meshing with the two gear gear.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riv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two gear gear mechanism, small in size, light in weight, and with a gear gear and a gear shift gear and two gear output gear and two gear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one gear output gear. The 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ears is always meshing, which makes the shift more rapid, efficient and gentle while controlling the automatic shift. At the same time, the rotor structure of the double output shaft improves the torsion tolerance of the single output shaft,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of the rotor output shaft, and thus ensures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大多数是采用电机和2AMT减速器通过花键连接布置,电机的一端输出轴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再通过减速器的两组齿轮减速机构来实现驱动和变速。但是,一方面,这种传统结构的驱动系统中,电机与减速器分体安装,不仅造成整个驱动系统的体积过大,安装麻烦,且不符合现在动力总成集成化设计的理念,同时,由于减速器集中设计了两组减速齿轮机构,使得整个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尺寸大,重量重,不利于将电机减速器总成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仅有单个齿轮对减速器进行动力输出,且减速器仅为单速两级减速器,可靠性差,NVH性能不好,动力无法断开,存在反电动势对电路冲击,电机系统效率利用率低下的情况,对新能源汽车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能够集成两挡齿轮机构,且体积小,重量轻,能耗小,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且换挡效率高,可靠性强,安全性强;进一步地,能够实现转子的双轴输出,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包括定子壳体、转子、中间轴和差速器,定子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子腔、减速腔和差速腔,转子水平设于转子腔内,且转子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中间轴水平设于减速腔内,且中间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差速器设于差速腔内,且差速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均固定穿设在转子的输出轴上,且一挡输出齿轮的半径小于二挡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和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和二挡变速齿轮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差速器驱动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且一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二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与一挡输出齿轮啮合,二挡变速齿轮与二挡输出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中间轴上设有轴向齿,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均通过花键穿设在中间轴的轴向齿上;一挡变速齿轮相对一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一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二挡变速齿轮相对二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二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当差速器处于待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均为相分离状态,当差速器处于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或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相结合;所述差速器上设有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差速器驱动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转子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输出轴,转子通过设置在两端的输出轴固定在定子壳体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的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均设置在转子左端所设输出轴上或转子右端所设输出轴上。优选地,所述左端的输出轴设为一挡输出轴,右端的输出轴二挡输出轴,一挡输出齿轮设于一挡输出轴上,二挡输出齿轮位于二挡输出轴上。优选地,所述差速器驱动齿轮设于一挡变速齿轮和二挡变速齿轮之间。优选地,所述定子壳体的形状为T型,T型的定子壳体包括较宽的水平部和较窄的竖直部,转子腔和减速腔位于水平部,差速腔位于竖直部。优选地,所述转子的两端和中间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座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连接。优选地,所述一挡输出齿轮与输出轴、二挡输出齿轮与输出轴、差速器驱动齿轮与中间轴之间均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一挡变速齿轮和二挡变速齿轮均通过滚动轴承与中间轴转动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定子壳体内设置依次传动的转子、中间轴和差速器,通过电机转矩模式和转速模式切换,实现了驱动系统的集成,并且集成了两挡齿轮机构,精准控制后利用同步器进行自动换挡,实现2AMT的功能,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2)由于具有两挡变速功能,并通过一挡输出齿轮与一挡变速齿轮之间和二挡输出齿轮与二挡变速齿轮之间始终啮合的位置关系,使本技术在整车工况中电机可更多得工作在的高效率区,在拨动一挡换挡同步器或二挡换挡同步器进行换挡时能够更为迅捷高效和平缓,兼顾了整车对驱动系统低速高扭矩以及高速高效率的需求,进而提升了车辆行驶的动力性、平稳性和经济性;(3)利用集成的结构,使本技术符合现代化设计的一体化、集成化及小型化设计的理念要求,结构紧凑,减小了驱动系统的尺寸和重量,提高了整车的动力性能,降低了整车的油耗,且安装方便;(4)通过转子的双输出轴的结构,使转子的两个动力输出点位于不同的两根输出轴上,与传统的单输出轴相比,缩短了单个输出轴的长度,在保证输出动力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单根输出轴的扭转耐受力,提高了转子输出轴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能,进而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壳体;2、中间轴;3、差速器;301、输入齿轮;302、左输出半轴;303、右输出半轴;4、输出轴;401、一挡输出轴;402、二挡输出轴;5、一挡输出齿轮;6、二挡输出齿轮;7、一挡变速齿轮;8、二挡变速齿轮;9、差速器驱动齿轮;10、一挡换挡同步器;11、二挡换挡同步器;12、转子铁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包括定子壳体1、转子、中间轴2和差速器3,定子壳体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子腔、减速腔和差速腔,转子水平设于转子腔内,且转子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中间轴2水平设于减速腔内,且中间轴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差速器3设于差速腔内,且差速器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2和设置在转子铁芯12两端的输出轴4,转子通过两端所设输出轴4固定在定子壳体1内壁上;输出轴4上设有一挡输出齿轮5和二挡输出齿轮6,一挡输出齿轮5和二挡输出齿轮6均固定穿设在转子的输出轴4上,且一挡输出齿轮5的半径小于二挡输出齿轮6;所述中间轴2上穿设有一挡变速齿轮7、二挡变速齿轮8和差速器驱动齿轮9,一挡变速齿轮7和二挡变速齿轮8均与中间轴2转动连接,差速器驱动齿轮9与中间轴2固定连接,且一挡变速齿轮7的半径大于二挡变速齿轮8,二挡变速齿轮8的半径大于差速器驱动齿轮9,一挡变速齿轮7与一挡输出齿轮5啮合,二挡变速齿轮8与二挡输出齿轮6啮合;所述中间轴2上穿设有一挡换挡同步器10和二挡换挡同步器11,中间轴2上设有轴向齿,一挡换挡同步器10和二挡换挡同步器11均通过花键穿设在中间轴2的轴向齿上;一挡变速齿轮7相对一挡换挡同步器10的侧面上设有与一挡换挡同步器10相匹配的接合齿,二挡变速齿轮8相对二挡换挡同步器11的侧面上设有与二挡换挡同步器11相匹配的接合齿,当差速器3处于待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7和一挡换挡同步器10之间、二挡变速齿轮8和二挡换挡同步器11之间均为相分离状态,当差速器3处于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7和一挡换挡同步器10之间或二挡变速齿轮8和二挡换挡同步器11之间相结合;所述差速器3包括输入齿轮301、左输出半轴30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壳体、转子、中间轴和差速器,定子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子腔、减速腔和差速腔,转子水平设于转子腔内,且转子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中间轴水平设于减速腔内,且中间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差速器设于差速腔内,且差速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均固定穿设在转子的输出轴上,且一挡输出齿轮的半径小于二挡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和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和二挡变速齿轮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差速器驱动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且一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二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与一挡输出齿轮啮合,二挡变速齿轮与二挡输出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中间轴上设有轴向齿,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均通过花键穿设在中间轴的轴向齿上;一挡变速齿轮相对一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一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二挡变速齿轮相对二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二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当差速器处于待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均为相分离状态,当差速器处于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或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相结合;所述差速器上设有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差速器驱动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的2AMT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壳体、转子、中间轴和差速器,定子壳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子腔、减速腔和差速腔,转子水平设于转子腔内,且转子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中间轴水平设于减速腔内,且中间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差速器设于差速腔内,且差速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定子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一挡输出齿轮和二挡输出齿轮均固定穿设在转子的输出轴上,且一挡输出齿轮的半径小于二挡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和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和二挡变速齿轮均与中间轴转动连接,差速器驱动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且一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二挡变速齿轮,二挡变速齿轮的半径大于差速器驱动齿轮,一挡变速齿轮与一挡输出齿轮啮合,二挡变速齿轮与二挡输出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穿设有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中间轴上设有轴向齿,一挡换挡同步器和二挡换挡同步器均通过花键穿设在中间轴的轴向齿上;一挡变速齿轮相对一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一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二挡变速齿轮相对二挡换挡同步器的侧面上设有与二挡换挡同步器相匹配的接合齿,当差速器处于待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均为相分离状态,当差速器处于动作状态时,一挡变速齿轮和一挡换挡同步器之间或二挡变速齿轮和二挡换挡同步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刘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