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86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围护桩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设置有挡墙;围护桩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车站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站台,底板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车站边墙顶端设置有拱顶,拱顶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车站边墙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少、造价低、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以及增大车站内部使用空间、便于容纳较大客运量、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A structure of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of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retaining pile set in a foundation pit, a pile top crown beam on the top of the retaining pile, a retaining wall on the pile top crown beam, a station floor in the foundation pit of the retaining pile enclosure, a platform on the floor, a station sid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floor, and the station. The top of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dome, a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dome are connected with a pull rod; the middle side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st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middle plate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ow cost, reducing interference to ground traffic, increasing the use space in the station, accommodating large passenger volume and wide use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我国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状况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地铁和轻轨的路网也日趋密集。由于城市中地面土地资源紧缺,在人口和地面建筑密集区,地铁和轻轨线路必须设置到地下。因此,线路中供乘客进出、上下与候车和换乘的车站也同样需要建造在地下。当地下车站处于城市地面建筑密集区,尤其是高层建筑密集区时,此区域地面建筑的基础相互邻近且往往较深,致使地下车站所能利用的地下空间有限。此外,为降低车站的工程造价,通常采用明挖法建造地下车站,明挖法是目前建造地铁与轻轨地下车站的主要方法之一。为缓解城市主要客流方向上的交通压力,地铁与轻轨线路一般沿城市主干道或主要客流方向上设置。线路中的车站站位也设置在地面客流密集区。由于地面交通繁忙且建筑物密集,采用明挖法建造地铁车站时基坑的开挖以及车站的建造会长期影响地面交通,对周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困难。为尽可能降低地下车站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尽快恢复基坑开挖区域的地面交通,通常采用盖挖法或半盖挖法修建地下车站。而盖挖法或半盖挖法建造地铁与轻轨地下车站时,不仅要设置基坑的围护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基坑内还要设置临时立柱或竖向支撑系统,便于支撑地面板,临时恢复地面交通。临时立柱或竖向支撑系统通常采用钻孔桩或钢管桩等,由于其属于临时支撑,当车站主体结构建成后,又要将其拆除,因而采用盖挖法或半盖挖法施工地下车站时的工序多、难度大,而且造价高。此外,在城市地面高层建筑密集区,其基础较深,场地狭窄,对地铁和轻轨地下车站的空间造成影响,因而地下车站的建筑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地下车站又处于城市客流密集区,客流量大,需要更大的车站建筑空间以满足客流运营。若采用设有立柱的车站时,在车站内立柱的设置又势必会影响到车站的内部空间。因而,在城市地面建筑和客流密集区,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建造较大使用空间的地下车站是车站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并增加车站内部使用空间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围护桩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设置有挡墙;围护桩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车站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站台,底板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车站边墙顶端设置有拱顶,拱顶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车站边墙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桩顶冠梁靠近基坑内侧的一面上设置有冠梁壁座,冠梁壁座上埋设有预埋螺栓。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拱顶和底板均呈外凸的圆弧拱形。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拉杆两端部与拱顶的两端部构成整体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站台设置于底板上部的中间部位或分开设置于底板靠近车站边墙的两侧。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地下车站在构建时,通过在车站基坑的上部设置临时路面,并由其下部的拱架和设置在两侧冠梁顶部的挡墙支撑临时路面,相比现有方法中在基坑中部设置临时立柱来支撑临时路面的方法,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和造价。通过在桩顶冠梁上设置冠梁壁座和预埋螺栓,便于安装拱架,并通过拱架和挡墙配合安装临时路面,可以快速恢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路面交通,减少了对地面交通的干扰与影响。通过搭建的临时路面和拱架能够将基坑外环境与基坑内环境分隔开,便于在拱架下方开挖基坑内的土体并浇筑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确保基坑开挖和车站建造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开挖基坑与浇筑车站边墙时设置的横向支撑和倒撑,有利于围护基坑和车站边墙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性。通过在车站拱顶的下部所增设的拉杆,可减少车站拱顶受上部土体和地面车辆荷载作用所引起拉力和沉降,提高了拱顶的承载能力。此外,由于车站拱顶设置为外凸的拱形,进而取消了在传统车站结构设计中必须在车站中间位置设置立柱的做法,不仅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造价,而且还增加了车站的使用空间,有利于车站的客运。与现有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少、造价低、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以及增大车站内部使用空间、便于容纳较大客运量的特点,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建造完毕后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冠梁、壁座和预埋螺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建造方法的示意图。其中,1、挡墙,2、桩顶冠梁,3、围护桩,4、上部横向支撑,5、上部倒撑,6、中板,7、车站边墙,8、下部横向支撑,9、冠梁壁座,10、临时路面,11、花纹钢板,12、型钢横梁,13、拱架,14、预埋螺栓,15、拱顶,16、拉杆,17、下部倒撑,18、站台,19、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建造完毕后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3,围护桩3可采用钻孔桩或地下连续墙,并可根据基坑周边的地层地质条件设置成以车站中心线左、右对称型式,也可设置为左、右非对称型式;围护桩3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2,桩顶冠梁2上设置有挡墙1,挡墙1靠近路面,便于在建设过程中在其上端设置临时路面10;桩顶冠梁2靠近基坑内侧设置有冠梁壁座9,冠梁壁座9上埋设有预埋螺栓14,通过设置预埋螺钉14,便于在建设过程中与拱架13衔接,拱架13的顶部与临时路面5的下端接触。围护桩3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底板19,底板19上设置有站台18,站台18可设置于底板12的中间位置,即岛式站台,也可分开设置于底板19两侧的上部区域,形成左右分离的两个侧式站台;底板19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7,车站边墙7顶端设置有拱顶15,拱顶15和底板19均呈外凸的圆弧拱形;由底板19、边墙7、拱顶15构成的封闭状的车站主体结构可设置成以其中心线左、右对称的结构型式,也可为非对称的结构型式。拱顶15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16,拉杆16的两端部与拱顶15的两端部构成整体结构;通过设置拉杆16与拱顶15配合,可减少拱顶15受上部土体和地面车辆荷载作用所引起拉力和沉降,提高了拱顶15的承载能力。此外,由于车站拱顶15设置为外凸的拱形,进而取消了在传统车站结构设计中必须在车站中间位置设置立柱的做法,不仅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的难度和工程造价,而且还增加了车站的使用空间,有利于车站的客运。车站边墙7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6;中板6沿水平方向设置,将整个车站的使用空间划分为若干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板6将车站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作为站厅层,下层作为站台层。下面是上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建造方法说明:步骤一、设置基坑围护桩3,破除路面,并开挖基坑上部土体。步骤二、设置桩顶冠梁2和挡墙1,在桩顶冠梁2靠近基坑内侧的面上设置冠梁壁座9和预埋螺栓14,并通过冠梁壁座9搭设拱架13。在拟建地下车站的区域从地面沿车站基坑边缘设置围护桩3,围护桩3可采用钻孔桩或地下连续墙,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3),围护桩(3)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2),桩顶冠梁(2)上设置有挡墙(1);围护桩(3)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底板(19),底板(19)上设置有站台(18),底板(19)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7),车站边墙(7)顶端设置有拱顶(15),拱顶(15)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16);车站边墙(7)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3),围护桩(3)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2),桩顶冠梁(2)上设置有挡墙(1);围护桩(3)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底板(19),底板(19)上设置有站台(18),底板(19)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7),车站边墙(7)顶端设置有拱顶(15),拱顶(15)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16);车站边墙(7)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冠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军蔡鹏麟张拳章春炜张润东张路张镇任文强苏志刚李战军朱东峰姜怀祖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