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圆线的成型加工工艺,特别适用于低塑性难加工金属圆线的成型加工。属金属线材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有色金属线材的加工方法较多,如挤压、轧制、拉伸等都是常用的加工成型方法。挤压一般得到铸态或半铸态坯料,要得到最终成型的产品,需要经过轧制、拉伸等加工工序;轧制法由于具有每道次变形量大、变形深入、变形速度快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固定模拉伸虽是被逐步取代的较古老拉伸方法,但由于其产品尺寸精度高,在精整工序中还有一定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工艺多采用挤压、轧制、拉伸的混合形式,例如挤压用作开坯,轧制作为中间加工过程,拉伸则作为最后的精整工序。以上方法对加工塑性较好的有色金属或者合金线材比较奏效。但对于低塑性材料,如高镍铅锌白铜、弥散强化铜,以及塑性差、强度高的难熔金属钨、钼(或合金)时,轧制、拉伸等加工方法则尽显劣势,必须另辟新途。高镍铅锌白铜采用水平连铸工艺生产线坯,该线坯组织疏松多孔,存在气孔、夹杂等缺陷;铸坯中各部位的晶粒组织粗大且不均匀;铅相严重偏析,分布在晶界上,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破坏了晶界的结合,导致金属基体不连续,在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塑性有色金属圆线成型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先用大直径旋锻设备将粗圆线减径至次粗,旋锻每道次配有不同直径的圆锻模,旋锻过程中应进行1~2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控制在700℃~800℃范围;B、其次再用 中直径旋锻设备将次粗圆线减径至中粗线,旋锻每道次配有不同直径的圆锻模,锻造过程中应进行1~2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控制在680℃~780℃范围;C、最后用小直径旋锻设备将中粗圆线减径至细线,旋锻每道次配有不同直径的圆锻模,旋锻过程中应 进行1~2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控制在650℃~750℃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霆,方树铭,张玉林,李皓,周林,张家敏,王少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