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退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10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材制造设备,公开了一种线材退火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四轴式退火机退火速度慢,线径伸长率不稳定的问题而设计。该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上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和第三轴轮,上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是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是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一轴轮为干燥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材退火机减化了内部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能够高速连续退火,且退火线径伸长率稳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材制造设备,尤其涉及线材退火机
技术介绍
金属线由拉线机拉出后,为了消除金属线晶体内的应力,必须要进行退火。目前国内常用的退火机为四轴式退火。如图1所示,退火机包括轴轮和导轮。如图3所示,轴轮包括皮带轮141、轴承座142和接触轮143,上述皮带轮用于皮带传动,上述接触轮用于线材退火。如图2、图3所示,上述轴轮由一根皮带传动,通过过渡轮与定速轮31用皮带传动连接,导轮后面没有皮带轮,是被动传动。如图1所示,拉丝机拉出的线进入退火机后,依次经过分线轮32、第一轴轮11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21、第二导轮22、第二轴轮12、第三轴轮13、第三导轮23、第四轴轮14、第一轴轮11靠外的接触轮、第四导轮24,出线至收线盘。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是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是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四轴轮是第一次干燥段,第四轴轮到第一轴轮为第二次干燥段。上述退火机中,铜线经过的导轮有四个(即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第四导轮),由于导轮后面没有皮带轮,是被动传动,铜线与导轮表面有磨擦阻力,这造成退火线径伸长率不稳定,影响线材质量。而且由于内部设置有四个轴轮,该四轴式退火机体积大。所以上述退火机有如下缺点体积大,退火速度慢,线径伸长率不稳定,线径伸长率是指退火线在检测器上拉断后长度的增加值与原有长度的比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速连续退火,退火线径伸长率稳定的线材退火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上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和第三轴轮,上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是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是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一轴轮为干燥段。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四轴式退火机相比,本技术线材退火机为三轴式退火,减化了内部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能够高速连续退火,且退火线径伸长率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四轴式退火机退火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材用退火机的退火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退火机的第四轴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线材用退火机的第二轴与第三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所示,该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上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11’,第二轴轮12’和第三轴轮13’,上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21’和第二导轮22’;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第一,第二,第三轴轮的三个接触轮分别组成预热段、退火段和干燥段。拉线机定速轮31后轴上的皮带轮通过平皮带拖动退火装置上的三个接触轮,使接触轮与拉线主机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关系。在第二、第三轴轮上分别接入正负电源,使通过三个接触轮的铜线有电流通过而发热,分别达到预热、退火和干燥的目。其中第一轴轮11’到第二轴轮12’是预热段,第二轴轮12’到第三轴轮13’是退火段,第三轴轮13’到第一轴轮11’为干燥段。第二轴轮上是正极,第三轴轮上是负极。当金属线从第一轴轮靠里接触轮传到第二轴接触轮时,因第二轴轮是正极所以第一轴轮也是正极,跟第三轴轮负极产生电压差。相当如短路而发热来实现预热。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是退火段,金属线从第三轴接触轮出来后自身还有热量,第三轴接触轮到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有一段距离,完全是靠自身余热来实现干燥的。为了延长退火距离,接触轮直径由原四轴式退火机的φ150mm改为φ160mm,所述第二轴轮与第三轴轮之间的退火长度由原来的700mm改为790mm。现有四轴式退火机退火速度跟不上拉丝速度,退火速度慢,退火线径伸长率不均匀,这影响线径的质量。这些情况主要是接触轮之间速比不合理造成的。本技术线材用退火机第二接触轮的速度比第一接触轮(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的速度快千分之一点五六,第三接触轮比第二接触轮快千分之二点三五,第四接触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比第三接触轮快千分之三点五五。为了实现上述最合理的速比,上述第一轴皮带轮直径∶第二轴皮带轮直径∶第三轴皮带轮直径=128∶127.8∶127.5。例如第一轴轮皮带轮直径为φ128mm,第二轴轮皮带轮121’直径为φ127.8mm,第三轴轮皮带轮131’直径为φ127.5mm。如图3所示,现有四轴式退火机的轴轮设有一个轴承座,轴承座上设置有两个轴承,该轴轮与过渡轴用皮带传动,过渡轴与定速轮用一条皮带传动;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轴轮设置两个轴承座前轴承座52’和后轴承座51’,每一个轴承座内设置一个轴承,连接皮带轮和接触轮的轴设置在两个轴承内。不需用过渡轴,上述轴轮可以从定速轮直接用一条皮带传动,这样便于控制速比。权利要求1.一种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和第三轴轮,所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之间为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之间为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一轴轮之间为干燥段。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轮皮带轮直径∶第二轴轮皮带轮直径∶第三轴轮皮带轮直径=128∶127.8∶127.5。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轮设置两个轴承座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轮与第三轴轮的距离是790mm,所述接触轮直径φ160mm。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退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轮皮带轮直径为φ128mm,所述第二轴轮皮带轮直径为φ127.8mm,所述第三轴轮皮带轮直径为φ127.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线材制造设备,公开了一种线材退火机。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四轴式退火机退火速度慢,线径伸长率不稳定的问题而设计。该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上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和第三轴轮,上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是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是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一轴轮为干燥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线材退火机减化了内部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能够高速连续退火,且退火线径伸长率稳定。文档编号C21D1/26GK2846434SQ20052010427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杜世恒 申请人:普罗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材退火机,包括轴轮,导轮,所述轴轮包括接触轮、皮带轮和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轮分别为第一轴轮,第二轴轮和第三轴轮,所述导轮分别为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线材依次经过第一轴轮靠里的接触轮,第一导轮,第二轴轮,第三轴轮,第一轴轮靠外的接触轮,最后经过第二导轮引出,其中第一轴轮到第二轴轮之间为预热段,第二轴轮到第三轴轮之间为退火段,第三轴轮到第一轴轮之间为干燥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世恒
申请(专利权)人:普罗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