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纯度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高纯度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又称唑菌胺酯,化学名称为:N-甲氧基-N-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是一种光谱Strobilurin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是:吡唑醚菌酯可作用于细胞色素的b和c1的氧化位点Qo,阻断ATP的合成,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使其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被阻而发挥作用。吡唑醚菌酯几乎对藻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病原菌所制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网斑病、颖枯病、稻瘟病、霜霉病等都显示良好的活性,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治对其他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害。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大麦叶锈病及霜霉病、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番茄早晚疫病、香蕉黑叶条斑病等。由于吡唑醚菌酯具有毒性低、杀菌谱广、高效、对使用者及环境均安全友好等特点,其上市以来深受使用者喜爱。中国专利ZL2015100164256提供了一种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以氯苯胺和邻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对氯苯肼盐酸盐的合成、环合、氧化、溴化、醚化、还原、酯化和甲基化八步反应制备吡唑醚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纯度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缩合:①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醇、氢氧化钾和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开启搅拌,升温至 50~55℃后再加入1‑(4‑氯苯基)‑3‑吡唑醇,并滴加邻硝基苄基溴,于50~55℃下反应2~3小时后,冷却降温至15℃,离心,所得离心固体为缩合物粗品;②缩合物粗品经甲醇搅拌洗涤后,再经冷却降温,过滤,滤饼烘干得缩合产物;(2) 还原:在氮气气氛下,向还原釜中依次加入二氯乙烷、步骤(1)所得缩合产物和乙醇,开启搅拌,控制温度为15~25℃,再加入催化剂雷尼镍,降温至0~3℃,开始滴加水合肼,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纯度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缩合:①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醇、氢氧化钾和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开启搅拌,升温至50~55℃后再加入1-(4-氯苯基)-3-吡唑醇,并滴加邻硝基苄基溴,于50~55℃下反应2~3小时后,冷却降温至15℃,离心,所得离心固体为缩合物粗品;②缩合物粗品经甲醇搅拌洗涤后,再经冷却降温,过滤,滤饼烘干得缩合产物;(2)还原:在氮气气氛下,向还原釜中依次加入二氯乙烷、步骤(1)所得缩合产物和乙醇,开启搅拌,控制温度为15~25℃,再加入催化剂雷尼镍,降温至0~3℃,开始滴加水合肼,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6℃,保温反应3小时后,停止反应得还原液,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清液待用;(3)酯化:向酯化釜中加入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和盐酸,控制体系pH为6~7,搅拌0.5~1小时中和体系中少量过量的水合肼,继续加入盐酸保持体系pH为6~7,再向酯化釜中加入碳酸氢钠,降温至0~5℃,滴加氯甲酸甲酯,于0~5℃下保温反应1.5~3小时后,得酯化液;酯化液加入水中,静置分层后,取下层转料层降温至0℃结晶10~12小时后,离心,所得离心固体为酯化物;(4)甲基化:向甲基化釜中加入步骤(3)所得酯化物和二氯乙烷,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后,升温至50~60℃,再滴加硫酸二甲酯,滴加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55℃,滴加结束后,继续保温反应1.5~3小时,得到甲基化反应液;(5)成品制备:将步骤(4)所得甲基化反应液加入水洗釜中,滴加氨水调节PH为6~7,再加水搅拌洗涤后,静置分层,下层再加入活性炭,升温至60~70℃,搅拌半小时后,氮气压滤,滤渣作为固废处置,滤液经升温脱溶除去二氯乙烷得反应液M,再加入甲醇和异丙醇,搅拌溶解后,降温至0~5℃结晶,再经离心,离心固体干燥得成品吡唑醚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大章,廖大泉,孙伯文,姚舜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托球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