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驭丽专利>正文

一种小电炉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180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电炉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它由小电炉、连铸机、钢包精炼炉、钢水包运输车组成,其特征是小电炉的钢水出钢到小电炉钢水包中,将小电炉钢水包中的钢水注入到钢水包运输车上的大钢水包内,当达到要求的钢水重量时,将钢水包运输车驶往连续铸钢车间的钢包精炼炉处进行精炼,精炼后,再将大钢包吊往连铸机进行浇钢,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投资省,生产率高。特别适用于对中国现有小电炉炼钢车间的技术改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炼钢生产工艺流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小电炉连续铸钢生产工艺。目前中国拥有一千五百多座容量低于20吨的小电炉,技术经济指标十分落后,同先进电炉相比不仅冶炼周期长(约2倍)、吨钢电耗高(约1倍)、电极消耗高(约2倍),而且由于出钢量偏少,钢水热量容易通过钢水包衬散失,以致钢水包中的钢水必将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即使通过精炼调温和均温操作,暂时缩小的温度梯度也将因吨钢包衬面积较大而迅速重现,而这种温度梯度所造成的钢水温度不均匀性及其测温的不准确性是与连续铸钢设备结晶器对钢水温度的严格要求格格不入的,这是小电炉钢水进行连续铸钢的最大限制性环节,因此只能采用钢锭模进行非连续浇铸,钢水收得率低,钢质差。生产经验的结论是,为了能安全地与连铸机相配合,钢水包中的钢水量不应低于50吨,在加强操作管理的条件下也不应低于40吨。实践证明,当钢水包中的钢水量超过40吨之后,连铸机的漏钢等事故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小电炉炼钢车间的吊车吨位小,吊车轨面标高低,又很难同容量超过40吨的大钢包及连铸机匹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电炉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在小电炉与连铸机之间设钢包精炼炉,工艺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电炉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它由小电炉(1)、连铸机(4)、钢包精炼炉(3)、钢水包运输车(5)组成,其特征是小电炉(1)的钢水先出钢到小电炉钢水包(7)中,用吊车(8)再将小电炉钢水包(7)中的钢水注入到钢水包运输车(5)上的大钢水包(6)中,当达到要求的钢水重量时,将钢水包运输车(5)驶往连续铸钢车间(12)的钢包精炼炉(3)处进行精炼,精炼后,再用吊车(9)将大钢水包(6)吊往连铸机(4)上的钢包座架(10)上进行连续浇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驭丽马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刘驭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