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0829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利用MOFs材料的自组装性能,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实现对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具有层状结构,没有杂质相存在,包覆并未造成材料的结构转变,具有由片棒状小颗粒聚集而成的二级类球状结构。其制备方法包括:1)前驱体的制备;2)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3)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在0.5 C恒流充放电5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60~180 mAh 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多孔材料,具体为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匮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清洁可持续的新型能源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重点。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其工作电压范围、长期循环寿命、充放电容量高低、安全稳定性好坏等性能对整个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成为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制约性因素之一。[SolidStateIonics2012,221,1-5]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层状结构的LMO2(M=Co、Ni、Mn等)、新型层状LiNi1-x-yCoxMnyO2、新型富锂层状Li1+xNi1-y-zMnyCozO2、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橄榄石结构的LiMPO4(M=Fe、Mn、Co等)以及其他类型的正极材料(钒氧化合物、氟化铁)等等。而其中,层状的正极材料LiNixCoyMnzO2(x+y+z=1)由于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成本低且有较高的容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LiCoO2的正极材料,尤其是LiNi1/3Co1/3Mn1/3O2,具有与LiCoO2一样的a-NaFeO2型层状结构,而且还具有明显的Ni-Co-Mn协同作用:Ni元素是主要的活性物质,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逆容量;Co元素能够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并抑制阳离子混排,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Mn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安全性能并降低成本,因此三元正极材料成为最具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特别适合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但是,这种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高充电截止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能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探索新的制备方法,对材料进行掺杂和包覆改性,进一步提高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仍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在现有技术中,最常采用掺包覆手段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稳定性,如专利107039650A公开的《一种锰包覆改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这种包覆手段制备工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提高了安全稳定性的同时却降低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Chem.Mater.2017,29,3883-3890]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的形式而形成的无限晶格。正是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例如稳定的纳米孔道、高比表面积、均一且可调节的孔径、功能性孔道、可表面改性等突出性能,决定其在气体储存、催化、传感和分离方向拥有众多应用。因此,MOFs拥有的自组装特性,使其在样品表面改性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J.Am.Chem.Sc.2017,139,4753-476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三元正极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高充电截止电压下的循环稳定性差等缺点,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其进行表面包覆,目的是在不降低材料放电比容量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及大倍率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利用MOFs材料的自组装性能,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实现对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具有层状结构,没有杂质相存在,包覆并未造成材料的结构转变,具有由片棒状小颗粒聚集而成的二级类球状结构。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前驱体的制备,配置一定浓度的镍、钴、锰金属盐混合溶液,同时配置一定浓度的碳酸盐溶液作为沉淀剂,在保护气氛下,将上述两种溶液通过蠕动泵以一定的速率分别持续地泵入反应器中,与此同时,滴加适量的氨水溶液调节pH;反应过程中,精确控制温度、pH及搅拌速度,反应结束后陈化一段时间,将上述陈化后的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所述锂源为Li2CO3或LiOH·H2O,金属盐为硫酸盐或乙酸盐,沉淀剂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铵,反应过程中,温度控制在45~80℃,pH控制在7.5~9,搅拌速度控制在800~1200rpm/min,反应结束后陈化时间控制在10~18h,洗涤过程使用去离子水,真空干燥条件为50~80℃下保持12~24h;步骤2)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按步骤1)所述前驱体与锂源以一定化学剂量比,称取前驱体和Li2CO3研磨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条件下煅烧,自然冷却后制得球形三元正极材料,所述前驱体与锂源的化学剂量比为1:1.05~1.10,煅烧温度为800~900℃;步骤3)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以金属锰盐、有机羧酸和球形正极材料以物质的量之比为金属锰盐:有机羧酸:三元正极材料=2:1:(100~400),将金属锰盐与有机羧酸溶解于溶剂中,并加入步骤2)所得球形三元正极材料,搅拌一定时间后,封入反应釜,进行水热反应,将上述水热反应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制得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所述锰盐为乙酸锰或氯化锰,有机羧酸为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溶剂为DMF、乙醇与去离子水,所述水热反应条件为70-120℃,反应时间为2-6h,所述步骤3)的过滤与洗涤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进行多次洗涤,所述步骤3)的干燥条件为在50~80℃真空干燥12~24h后,在160~250℃鼓风干燥6~12h。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在0.5C恒流充放电5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为160~180mAhg-1,在10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40~160mAhg-1。为了验证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显著作用,按照上述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未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未特别说明的步骤与上述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包含所述步骤3)。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实验进行证实。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实施例制得的未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具体过程如下:电化学性能的测试采用CR2025电池,采用NMP作为溶剂,将实施例制得的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未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与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以质量比8:1:1研磨混合,之后将均匀浆料涂抹在铝箔上,并将其置于110℃下真空干燥过夜,电极片的负载量控制在0.5~2.0mgcm-2;电解液为将一定量的lmol/LLiPF6溶解在体积比为1:1的EC和DEC的混合溶液中;使用celgard作为隔膜,纯锂作为对电极;有关电池的组装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H2O,O2:<1ppm)中进行;电池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在NewareBTS3000电池测试系统上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环境维持恒温25℃,测试的电压范围为2.5~4.5V。未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与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的XRD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衍射峰都很尖锐,衍射峰与层状α-NaFeO2结构,衍射峰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利用MOFs材料的自组装性能,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实现对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利用MOFs材料的自组装性能,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实现对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层状结构,没有杂质相存在,包覆并未造成材料的结构转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具有由片棒状小颗粒聚集而成的二级类球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前驱体的制备,配置一定浓度的镍、钴、锰金属盐混合溶液,同时配置一定浓度的碳酸盐溶液作为沉淀剂,在保护气氛下,将上述两种溶液通过蠕动泵以一定的速率分别持续地泵入反应器中,与此同时,滴加适量的氨水溶液调节pH;反应过程中,精确控制温度、pH及搅拌速度,反应结束后陈化一段时间,将上述陈化后的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步骤2)球形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按步骤1)所述前驱体与锂源以一定化学剂量比,称取前驱体和Li2CO3研磨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条件下煅烧,自然冷却后制得球形三元正极材料;步骤3)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以金属锰盐、有机羧酸和球形正极材料满足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将金属锰盐与有机羧酸溶解于溶剂中,并加入步骤2)所得球形三元正极材料,搅拌一定时间后,封入反应釜,进行水热反应,将上述水热反应产物,通过过滤、洗涤、在一定条件下干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贤周密徐芬夏永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