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隙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在液相体系下金属离子与非金属材料共沉淀工艺制备多孔隙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的方法、采用该多孔隙镍钴铝制备的镍钴铝酸锂、以该镍钴铝酸锂为主体的正极材料以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工业的迅猛发展,加快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特斯拉纯电动汽车,特斯拉第二款量产车型Model-S使用的是松下定制的三元材料电池,即镍钴铝三元材料电池。据调研发现,进入2014年以来,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整体出现了向三元材料转移的趋势,下游的电池厂基本都在开发三元材料的电芯,也引导着上游的材料企业开始加大对三元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力度。镍钴锰酸锂等三元材料作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在性价比、容量、大倍率特性等特点,将以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正逐步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胜者,并替代目前市场上主要其它电池正极材料。分析认为,随着三元材料在动力领域安全性逐步成熟,以及消费市场对于续航里程的需求提升,国内车企或将掀起一轮由磷酸铁锂转向三元路线的变道风潮。在此背景之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隙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按摩尔比Ni/Co/Al为80:15:5称取可溶性镍源、钴源、铝源化合物,并将镍源、钴源、铝源化合物溶解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混合溶液;2)将配制好的步骤1)的溶液与用去离子水配制好的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并流进入处于搅拌状态下的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添加剂,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25~85℃下,优选40~80℃,更优选60~75℃,将反应釜中的pH值控制在8~12,优选10~12,待反应体系pH值稳定后,继续反应2~24h,优选4~16h,更优选8~12h;3)将步骤2)所得的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隙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按摩尔比Ni/Co/Al为80:15:5称取可溶性镍源、钴源、铝源化合物,并将镍源、钴源、铝源化合物溶解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混合溶液;2)将配制好的步骤1)的溶液与用去离子水配制好的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并流进入处于搅拌状态下的反应釜中,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添加剂,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在25~85℃下,优选40~80℃,更优选60~75℃,将反应釜中的pH值控制在8~12,优选10~12,待反应体系pH值稳定后,继续反应2~24h,优选4~16h,更优选8~12h;3)将步骤2)所得的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料浆自然冷却至室温,经水洗、过滤、干燥,得到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4)将步骤3)中干燥后的Ni0.8Co0.15Al0.05(OH)2经400~500℃预烧后得多孔隙镍钴铝三元材料前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可溶性镍源化合物为硫酸镍、二氯化镍、硝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钴源化合物为硝酸钴、硫酸钴、草酸钴、二氯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铝源化合物为硝酸铝、硫酸铝、四羟基合铝酸钠、偏铝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镍源、钴源、铝源用去离子水配制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0.5~3mol/L,优选1~2mol/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露露,裴晓东,骆艳华,钱有军,佘世杰,刘晨,王凡,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