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856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主板、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所述下压紧轮右侧设置有悬挂臂且两者中间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设有转动皮带,所述上压紧轮中心设有连接转动带穿过平行的三个上压紧轮带动连接旋转,所述下压紧轮的下方设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下方设有棘轮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大定滑轮,所述棘轮的左侧设有把手,所述主板的左侧设有电机,所述把手的左侧依次设有棘爪、小定滑轮和第二拉簧,所述棘爪的尾端设有弹簧座固定焊接在棘爪上,所述小定滑轮穿过第二拉簧固定连接设有旋转板和连接板;设置了连接转动轴固定的将上压紧轮连接旋转,增加了摩擦力,拉簧起到一定减震效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机器人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巡检、故障排除,甚至除冰作业上,为了保证机器人能沿高压输电线路长时间的行走,其行走装置必然需要具有安全可靠的特性,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爬坡能力。中国知识产权局第200720149079号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行走装置的高压输电线路地线巡检机器人,其中所说的行走装置包括由设置在其机架后面的主动轮和前面的从动轮构成的动力机构,所说的两轮是通过支架与机架相连的槽轮,通过槽轮的槽将机器人挂在输电线路上,并通过主动轮驱动使机器人沿输电线路运行。不过,由于其主动轮只有一个,且驱动机器人运行所依赖的主动轮与输电线路间的摩擦力仅与机器人自身重量和主动轮与输电线路间的摩擦系数有关,摩擦力比较小,其反力,也就是机器人运行的动力也就比较小,使得机器人爬坡能力不足。而从动轮会产生阻碍机器人运行的力,更加重了主动轮的负担,机器人爬坡能力很差。此外,由于风吹刮输电线路,很容易产生摆动,而摆动的输电线路很容易从主动轮和从动轮中脱离出来,造成机器人摔落下来,存在一定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主板(1)、上压紧轮(6)和下压紧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紧轮(4)右侧设置有悬挂臂(7)且两者中间设有定滑轮(2),所述定滑轮(2)上设有 转动皮带(3),所述上压紧轮(6)中心设有连接转动带(5)穿过平行的三个上压紧轮(6)带动连接旋转,所述下压紧轮(4)的下方设有第一拉簧(8),所述第一拉簧(8)下方设有棘轮(10)和钢丝绳(11),所述钢丝绳(1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大定滑轮(12),所述棘轮(10)的左侧设有把手(9),所述主板(1)的左侧设有电机(19),所述把手(9)的左侧依次设有棘爪(13)、小定滑轮(14)和第二拉簧(16),所述棘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置,包括主板(1)、上压紧轮(6)和下压紧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紧轮(4)右侧设置有悬挂臂(7)且两者中间设有定滑轮(2),所述定滑轮(2)上设有转动皮带(3),所述上压紧轮(6)中心设有连接转动带(5)穿过平行的三个上压紧轮(6)带动连接旋转,所述下压紧轮(4)的下方设有第一拉簧(8),所述第一拉簧(8)下方设有棘轮(10)和钢丝绳(11),所述钢丝绳(11)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大定滑轮(12),所述棘轮(10)的左侧设有把手(9),所述主板(1)的左侧设有电机(19),所述把手(9)的左侧依次设有棘爪(13)、小定滑轮(14)和第二拉簧(16),所述棘爪(13)的尾端设有弹簧座(15)固定焊接在棘爪(13)上,所述小定滑轮(14)穿过第二拉簧(16)固定连接设有旋转板(18)和连接板(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减震机器人行走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雷云香黄继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提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