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510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具有同一转动中心,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摇摆转动,所述第一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一抓取结构,所述第二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二抓取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一放料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二放料位置之间切换,而且,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第二放料位置,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第一放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进行联动,从而实现双下料,将下料效率提升一倍,符合现代化高效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下料机构
本技术总体而言涉及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上料和下料工艺,尤其是在硅片和电池片处理工艺中。现在,通常的下料机构都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将硅片或电池片等材料从取料位置直接移动到出料位置,然后再回复到取料位置,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种形式虽然也可以满足一般的自动化生产,但在自动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生产节拍明显提高,下料环节就成了阻碍生产效率一个关键环节,影响电池生产的自动化率。因此,如何提高下料速度,从而提高电池生产的整体效率,以迎合现代化快节奏生产的需求,从而真正降低生产成本,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下料速度非常高的旋转下料机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具有同一转动中心,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摇摆转动,所述第一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一抓取结构,所述第二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二抓取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一放料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二放料位置之间切换,而且,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第二放料位置,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第一放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相互连接,形成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交汇处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和所述第二抓取结构的结构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和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均为真空抓取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真空抓取结构包括吸盘。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和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均包括有升降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旋转下料机构用于对电池生产中的硅片或电池片进行下料。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旋转下料机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进行联动,从而实现双下料,将下料效率提升一倍,符合现代化高效生产的需求。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片体集中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片体集中处理设备中第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片体集中处理设备中第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片体集中处理设备中第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片体集中处理设备中第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装置;10、底座;11、伸缩缸;111、缸体;112、活塞;121、122、导柱;13、升降架;141、142、规整平台;15、支柱;161、162、推动板;17、推动缸;18、阻挡板;2、第二装置;21、检测架;22、上检测相机;23、下检测相机;24、防尘玻璃;3、第三装置;31、升降装置;32、横移装置;33、激光头;4、第四装置;401、升降缸;402、抓取架;403、吸盘;404、加强板;41、第一转臂;410、第一抓取结构;42、第二转臂;420、第二抓取结构;43、驱动装置;44、转轴;45、支座;5、转台;51、转板;52、转盘;61、62、63、64、承载台;7、第一放料位置;8、第二放料位置;9、硅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旋转下料机构的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旋转下料机构4包括有第一转臂41、第二转臂42、驱动装置43和支座44。其中,第一转臂41和第二转臂42具有同一转动中心,在该实施例中为一体结构,通过转轴44传动连接驱动装置43,驱动装置43为电机或气缸或液压缸,驱动第一转臂41和第二转臂42各自在两个位置间切换。该实施例中,第一转臂41和第二转臂4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第一转臂41在取料位置和第一放料位置7之间切换,第二转臂42在第二放料位置8和取料位置之间切换,具体说,当第一转臂41位于取料位置时,第二转臂42位于第二放料位置8,当第一转臂41位于第一放料位置7时,第二转臂42位于取料位置,该实施例中的取料位置即为承载台64对应的第四位置。该实施例中,第一转臂41和第二转臂42为一体结构,形成叉形结构。支座44固定设置,用于安装驱动装置43,该支座44并非必须结构,驱动装置43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式固定。驱动装置43通过转轴44驱动第一转臂41和第二转臂42形成的叉形结构。另外,该实施例中,第一转臂41端部设置有第一抓取结构410,该端部与转轴44的位置相对。第二转臂42端部设置有第二抓取结构420,该端部与转轴44的位置相对。该实施例中,第一抓取结构410和第二抓取结构420的结构相同,但实际操作中并不限定为相同的结构,只要可以实现对片体9(例如硅片、电池片)的可靠抓取即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抓取结构410和第二抓取结构420均包括有升降缸401、抓取架402和吸盘403。其中,升降缸401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下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具有同一转动中心,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摇摆转动,所述第一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一抓取结构,所述第二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二抓取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一放料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二放料位置之间切换,而且,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第二放料位置,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第一放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具有同一转动中心,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进行左右摇摆转动,所述第一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一抓取结构,所述第二转臂端部设置有第二抓取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一放料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转臂转动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取料位置和第二放料位置之间切换,而且,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第二放料位置,所述第一抓取结构在所述第一放料位置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相互连接,形成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交汇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沈庆丰喻双喜周浩卓远陈定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