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阳工学院专利>正文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93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38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包括待连接的下柱体及上柱体,还包括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下半段插接在下柱体内并与下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管的上半段插接在上柱体内并与上柱体固定连接,内衬管与上柱体及下柱体之间形成内外配合紧密贴近的套装插接结构,所述上柱体、下柱体及内衬管中间充满水泥,形成水泥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柱柱节点采用插接模式连接上下柱体,增加了柱的整体稳定性,而且可以灵活的采用栓接或焊接的模式进行连接,柱柱之间连接节点可靠有效,柱的承载率高,并且装配灵活,可用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为以其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经济效果好和施工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在高层建筑工程、大跨度桥梁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及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钢管混凝土柱与柱的连接结构节点是进行钢管混凝土工程设计时的关键问题之一,其连接结构节点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也影响到现场施工难度和施工进度,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柱节点形式繁多,节点的构造多种多样,但其基本传力机理都是传递剪力主要依靠明暗牛腿、抗剪环箍、钢梁腹板、抗剪销等钢构件传递,节点区混凝土与钢管壁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传递弯矩主要依靠加强环板、混凝土圈梁或连续钢筋来传递,以上节点结构大多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传力不明确,节点力学性能和施工的简易性、经济性不能两全,力学性能好、节点的整体刚度高的材料用量大、施工复杂,如加强环类节点力学性能可靠,但如与混凝土梁连接,环板与梁钢筋之间的连接很难实现;锚定板式节点及抗剪环环梁节点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也节省材料,但节点的整体刚度较小,只适用于内力不大的情况,目前工程中所应用的节点均只适用于常规的情况,均需在现场施工,工期长且成本高。因此,研发一种新型、连接安全可靠并且易于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柱与柱连接的节点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通过改进钢管混凝土柱柱之间连接节点的连接结构,增加了柱的抗压能力,同时也增大柱子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柱在钢管混凝土结构当中承载荷载的作用,优化了施工工艺,节点传力的路径更加明确,符合节点设计要求中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要求,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子更加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柱连接节点包括待连接的下柱体及上柱体,还包括内衬管,所述上柱体及下柱体为空心钢柱体,上柱体及下柱体的结构尺寸相同,上柱体及下柱体垂直设置,所述内衬管为空心钢柱体,所述内衬管的下半段插接在下柱体内并与下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管的上半段插接在上柱体内并与上柱体固定连接,内衬管与上柱体及下柱体之间形成内外配合紧密贴近的套装插接结构,所述上柱体、下柱体及内衬管中间充满水泥,形成水泥柱体;进一步的,所述上柱体与内衬管连接的部位开设有若干塞焊孔,下柱体与内衬管连接的部位开设有若干塞焊孔,所述塞焊孔为多排设置,同排的塞焊孔之间留有间距,相邻两排塞焊孔之间上下等距离设置,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焊缝,上柱体与内衬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下柱体与内衬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柱体侧壁及内衬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开孔,下柱体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开孔位置两两相互对应,上柱体侧壁及内衬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开孔,上柱体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开孔位置两两相互对应,上柱体及下柱体的开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为一排或多排设置,同排螺栓之间留有间距,上柱体及下柱体相邻侧壁上的螺栓上下交叉设置,螺栓横向穿过上柱体及下柱体实现上柱体及下柱体与内衬管的固定连接,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焊缝。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柱柱节点采用插接模式连接上下柱体,增加了柱的整体稳定性,而且可以灵活的采用栓接或焊接的模式进行连接,柱柱之间连接节点可靠有效,柱的承载率高,并且装配灵活,可用于装配式建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以下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标记为:7.1.上柱体;7.2.下柱体;7.3.内衬管。如图1所示,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包括下柱体7.2及上柱体7.1,还包括内衬管7.3,上柱体7.1及下柱体7.2为空心钢柱体,上柱体7.1及下柱体7.2的结构尺寸相同,上柱体7.1及下柱体7.2竖直设置,内衬管7.3为空心钢柱体,内衬管7.3的外径略小于上柱体7.1及下柱体7.2的内径,内衬管7.3插入上柱体7.1及下柱体7.2内可以形成内外配合紧密贴近的套装插接结构,内衬管7.3的下半段插接在下柱体7.2内,下柱体7.2的每个侧壁与内衬管7.3连接的部位分别开设有六个塞焊孔,六个塞焊孔分为两排,每排塞焊孔的开孔之间等距设置,在安装时,先将下柱体7.2与内衬管7.3之间通过塞焊孔焊接连接,内衬管7.3上半段伸出下柱体7.2,上柱体7.1下端的每个侧壁与内衬管7.3伸出下柱体长度相当的部位开设有六个塞焊孔,六个塞焊孔分为两排,每排塞焊孔的开孔之间等距设置,再将上柱体7.1套在内衬管7.3上,并且上柱体7.1与下柱体7.2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焊缝,再将上柱体7.1与内衬管7.3之间通过塞焊孔焊接连接;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在内衬管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12个通孔,12个通孔上下分为4排,在与之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开设六个通孔,六个通孔上下分为两排,相邻两个侧壁上的每排的开孔位置上下交错,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并且每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开孔位置两两相互对应,相互对应是指相对两个相对侧壁上的开孔水平位置及纵向位置两两相同,相互对应的两个开孔的中心连线垂直于内衬管的侧壁,在下柱体的上端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六个通孔,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三个通孔,在上柱体的下端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六个通孔,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三个通孔,下柱体上端四个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与内衬管下半段四个侧壁开设的通孔一一对应,上柱体下端四个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与内衬管上半段四个侧壁开设的通孔一一对应,在连接上下柱体时,将内衬管插入下柱体,内衬管下半段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与下柱体上端开设的通孔一一对应后,将上柱体下端套设在内衬管上,内衬管上半段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与上柱体下端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一一对应,在上柱体及下柱体上开设的通孔内分别横向插入螺栓横穿整个柱体,螺栓紧固后将上下柱体之间的缝隙焊接完成上下柱体的封闭连接。最后从下柱体底部灌注进混凝土充满上下柱体,形成混凝土柱体。在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技术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柱连接节点包括待连接的下柱体及上柱体,还包括内衬管,所述上柱体及下柱体为空心钢柱体,上柱体及下柱体的结构尺寸相同,上柱体及下柱体垂直设置,所述内衬管为空心钢柱体,所述内衬管的下半段插接在下柱体内并与下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管的上半段插接在上柱体内并与上柱体固定连接,内衬管与上柱体及下柱体之间形成内外配合紧密贴近的套装插接结构,所述上柱体、下柱体及内衬管中间充满水泥,形成水泥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柱连接节点包括待连接的下柱体及上柱体,还包括内衬管,所述上柱体及下柱体为空心钢柱体,上柱体及下柱体的结构尺寸相同,上柱体及下柱体垂直设置,所述内衬管为空心钢柱体,所述内衬管的下半段插接在下柱体内并与下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管的上半段插接在上柱体内并与上柱体固定连接,内衬管与上柱体及下柱体之间形成内外配合紧密贴近的套装插接结构,所述上柱体、下柱体及内衬管中间充满水泥,形成水泥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柱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与内衬管连接的部位开设有若干塞焊孔,下柱体与内衬管连接的部位开设有若干塞焊孔,所述塞焊孔为多排设置,同排的塞焊孔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志强高丽丽闫春岭史永涛王建芳刘洁吴庆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