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3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支架、光源、反射纸、导光板、扩散板;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短边垂直于长边,光源贴于支架的短边右侧,反射纸放置于长边上表面,导光板至于反射纸上,扩散板放在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有透镜,导光板底部设置有网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轻薄、防漏光、高亮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导光板左侧增加透镜方法,使光源发出的扩散的光线,经由导光板上的透镜汇聚到导光板中,有效减少光源与导光板的间隙漏光,减少亮度损失;同时,在不改变导光板透镜的基础上,减薄导光板整体厚度,使背光模组变得更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尤其是一种具有轻薄、防漏光、高亮的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信息产品都朝着轻、薄、短、小的目标发展,薄型化概念已成为显示装置持续努力的方向。因薄型化的趋势,显示装置的厚度亦受到限制,而显示装置薄型化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背光模块厚度。近几年,在显示器行业中,背光模组(BLU:BackLightUnit)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直下式背光模组使位于屏幕正后方的光源向液晶面板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位于屏幕边缘处,使屏幕侧边的光源引向液晶面板,并向显示器面板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侧入式产品外观上更加超薄,占比也越来越大。侧入式导光板下表面通常设置有成型的网点来实现光线的反射,使光线较均匀的照射到光学膜片上。导光板的材质为透光性树脂等,从发光元件射入导光板的光在导光板中传播。在导光板上设有沟、凸起或印刷物等网点结构。利用该网点在导光板中传播的光向液晶面板一侧射出。在通过网点而行进方向发生变化的光内,一部分光从导光板底面向导光板外射出。在导光板的底面一侧形成有反射板,从底面射出的光被反射板反射到导光板一侧,并朝向液晶面板一侧。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主要包括:支架1、光源2、反光纸3、导光板4、扩散板5,其中支架1为L型结构,光源2粘贴在支架1的短边11的右侧壁,光源2由多个粘贴在PCB板上的LED构成;反射纸3置于支架1的长边12上表面,反射纸3将散射到反射纸3上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上;导光板4放置在反射纸上方和光源2右侧,导光板4下方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凸起形成的网点41,导光板4将线光源转化成面光源;扩散板5放置在导光板上表面,扩散板5将导光板4上方出射的面光源进一步分散均匀。当光源2发出的光线,未经过导光板4和扩散板5,直接照射从背光模组上方射出,或进入导光板4又反射回导光板4左侧,并折射出导光板4,未经过扩散板5随后从背光模组上方射出。造成背光模组边缘亮度漏光,光源能量损失,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平均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轻薄、防漏光、高亮的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提高导光板的光照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支架、光源、反射纸、导光板、扩散板;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的短边垂直于长边,光源贴于支架短边右侧,反射纸放置于长边上表面,导光板至于反射纸上,扩散板放在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有透镜;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的透镜为半椭圆形凸起;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的透镜为矩形凸起,并在矩形凸起左侧设置有与光源对应的矩形凹槽;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的透镜为矩形凸起,凸起左侧设置有光源对应的锥形凹槽,并在锥形凹槽右侧设置与锥形凹槽方向的锥形空腔;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底部设置有网点,网点结构可以是半圆形凸起、圆形凹坑、环形凸起或条形凸点;可选地,所述网点高度为50~200um,且相邻网点不重叠;可选地,所述光源为多个LED集成在PCB板上形成的LED灯条;可选地,所述反射纸的厚度范围0.1~0.2m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具有轻薄、防漏光、高亮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导光板左侧设置成透镜,使光源发出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过扩散板,从背光模组上方均匀射出;通过在导光板左侧增加透镜方法,使光源发出的扩散的光线,经由导光板上的透镜汇聚到导光板中,有效减少光源与导光板的间隙漏光,减少亮度损失;同时,在不改变导光板透镜的基础上,减薄导光板整体厚度,使背光模组变得更薄。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防漏光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防漏光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防漏光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包括支架、光源、反射纸、导光板、扩散板,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短边垂直于长边,光源贴于支架短边右侧,反射纸放置于长边上表面,导光板至于反射纸上,扩散板放在导光板上方;所述导光板左侧设置有透镜,导光板4底部设置有网点;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支架1、光源2、反射纸3、导光板4、扩散板5;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短边11、支架长边12,支架长边12左侧顶部竖直设置有支架短边11;所述支架短边11左侧安装有光源2;所述支架长边12上表面安装有反射纸3,反射纸3上方放置有导光板4,导光板4下表面设置有网点41,防污导光板4上表面上安装有扩散板5;所述导光板4左侧设置有半椭圆形凸起的透镜42,透镜42与光源2接触,导光板4底部设置有网点41;工作原理:光源2发出的光经光源2右侧的出光面射出,通过透镜42左侧入光面进入导光板4内;光线在导光板4的上表面和右侧面反射后,光线经过网点41下方光学面后,一部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4内,一部分光线折射穿过网点41下方光学面,照射到反射纸3、防污导光板4之间的间隙中,进入间隙中的光线在反射纸上表面的反光面反射污导光板4内;导光板4内的光线经过内部的折射和反射,最终从导光板4上表面的出光面射出,并经过扩散板5下表面的入光面进入扩散板5内,再经由扩散板5上表面出光面均匀的垂直于扩散板5射出;所述透镜42减小了导光板4左侧与光源2右侧形成的间隙,间隙隙缩短光线进入导光板2的光程,减少光线从导光板4上边缘射出的数量。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支架1、光源2、反射纸3、导光板4、扩散板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主要区别在于,导光板4左侧设置的透镜42为矩形凸起,并在矩形凸起左侧设置有与光源2对应的矩形凹槽421;工作原理:所述透镜42左侧设置有一个矩形凹槽421,将光源2罩在内部;光源2发出的光经光源2右侧的出光面射出全部进入透镜42内,有效减少光线未经导光板4和扩散板5,从上方射出背光模组。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包括支架1、光源2、反射纸3、导光板4、扩散板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主要区别在于,导光板4左侧设置的透镜42为矩形凸起,凸起左侧设置有光源2对应的锥形凹槽,并在锥形凹槽431右侧设置与锥形凹槽431方向的锥形空腔432;工作原理:所述透镜42左侧设置有与光源2对应的锥形凹槽431,将光源2罩在内部;光源2发出的光经光源2右侧的出光面射出全部进入透镜42内,进入透镜42的光线,在锥形空腔432左侧面再次折射,将光线分散均匀,减少光线从导光板4侧边缘漏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具有轻薄、防漏光、高亮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导光板左侧设置成透镜,使光源发出的光线更多的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过扩散板,从背光模组上方均匀射出;通过在导光板左侧增加透镜方法,使光源发出的扩散的光线,经由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支架(2)、光源(2)、反射纸(3)、导光板(4)、扩散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短边(11)垂直于长边,光源(2)贴于支架的短边(11)右侧,反射纸(3)放置于长边(12)上表面,导光板(4)至于反射纸(3)上,扩散板(5)放在导光板(4)上方;所述导光板(4)左侧设置有透镜(42),导光板(4)底部设置有网点(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支架(2)、光源(2)、反射纸(3)、导光板(4)、扩散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短边(11)垂直于长边,光源(2)贴于支架的短边(11)右侧,反射纸(3)放置于长边(12)上表面,导光板(4)至于反射纸(3)上,扩散板(5)放在导光板(4)上方;所述导光板(4)左侧设置有透镜(42),导光板(4)底部设置有网点(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4)左侧设置的透镜(42)为半椭圆形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4)左侧设置的透镜(42)为矩形凸起,并在矩形凸起左侧设置有与光源对应的矩形凹槽(4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鑫伟袁伟钱成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