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68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包括胶框以及设于所述胶框上的导光板和LED灯,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在弧形弯折状处设有进光口;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容纳部,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容纳部内并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导光板背面设置的反射片将LED灯与导光板隔开,所述LED灯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应,所述导光板正面上的非有效发光区域镀有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导光板的结构,采用弧形反射导光板结构,极大的缩减了非有效发光区域的长度,实现LCD背光源的窄边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智能手机LCD屏幕屏占比越做越高,全面屏,18:9屏等词语充斥市场,LCD实现全面屏的趋势是LCD下端玻璃单层区做窄,整机手机ID把非LCD区域做窄,来提高手机的屏占比。随着技术的提高LCD的单层区域越做越窄,将来甚至可以通过COF技术把IC绑定到FPC上,来进一步缩窄LCD单层区域,在COF出来之后背光源会成为一个技术障碍,主要原因如图1所示:其LED灯3与导光板2平行,LED灯光通过导光板2发出,由于距离T1和T2的存在,其中T1为导光板上发光有效区域10与LED灯3的安全距离,T1距离不能省略,因为LED灯是一个个排列在进光口的,T1过小会导致有“灯眼”的情况出现,造成出光不均匀,T2为LED灯长度,原有设计背光非发光部分较宽,随着LCD技术进一步更新,未来LCD玻璃底部单层区会越做越窄,如果背光不能相应的把非发光区域做窄,整个模组屏占比会受限制于背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LCD背光源中的非发光区域过大影响模组屏占比的问题,提供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通过改变导光板的结构,采用弧形反射导光板结构,T1只需要保留约1/2长度,且去掉了T2的长度,实现LCD背光源的窄边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包括胶框以及设于所述胶框上的导光板和LED灯,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在弧形弯折状处设有进光口;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容纳部,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容纳部内并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导光板背面设置的反射片将LED灯与导光板隔开,所述LED灯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应,所述导光板正面上的非有效发光区域镀有银层。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向下弯折成90度的弧形弯折状,向下弯折成直角的内侧部分为进光口,外侧的弧形部分为弧形出光区域。优选地,所述非有效发光区域包括导光板正面的非LED进光口和弧形弯折状处的弧形出光区域。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异形导光板,将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LED灯通过胶框放置在导光板的背部,LED灯的出光方向与导光板弧形弯折状处的进光口相对应,并在导光板正面的非LED进光口和弧形弯折状处的弧形出光区域均镀有银层,银层具有极高的光线反射效率,LED灯出光后经过导光板上进光口在导光板上进行传输,光经过银层反射回收大部分光线,通过导光板导光,在有效发光区域通过导光板网点发光;由于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增长了光传导的径向长度并使径向长度达到T1安全距离,从而可缩减T1约一半的横向长度,且LED灯设于导光板背面,缩减了横向上T2的长度,最终实现LCD背光源的整体窄边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LCD背光源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LCD背光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包括胶框1以及设于胶框1上的导光板2和LED灯3,导光板2的入光端设计成向下弯折成90度的弧形弯折状。导光板向下弯折成直角的内侧部分为进光口6,外侧的弧形部分为弧形出光区域8,导光板2与胶框1之间形成有一容纳部4,LED灯3设于容纳部4内并置于导光板2的背面,导光板2背面设置的反射片5将LED灯3与导光板2隔开,LED灯3的出光方向与导光板2弧形弯折状处的进光口6相对应,导光板2正面上的非LED进光口7和弧形弯折状处的弧形出光区域8均镀有银层9。本实施例采用异形导光板,将导光板2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LED灯3通过胶框1放置在导光板2的背面,导光板2的进光口6置于LED灯3的侧面,LED灯3的出光方向与进光口6相对应,并在导光板正面的非LED进光口7(即胶框1与导光板2上有效发光区域10之间的非弧形部分)和弧形弯折状处的弧形出光区域8均镀有银层9,银层9具有极高的光线反射效率,LED灯出光后通过导光板2上进光口6进入导光板2,光经过弧形出光区域上的银层反射回收大部分光线,通过导光板导光,在有效发光区域10通过导光板2网点发光;由于导光板2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增长了光传导的径向长度并使径向长度达到T1安全距离,从而可缩减T1约一半的横向长度,且LED灯设于导光板背面,缩减了横向上T2的长度,最终实现LCD背光源的整体窄边化。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包括胶框以及设于所述胶框上的导光板和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在弧形弯折状处设有进光口;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容纳部,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容纳部内并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导光板背面设置的反射片将LED灯与导光板隔开,所述LED灯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应,所述导光板正面上的非有效发光区域镀有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窄边框化LCD背光源,包括胶框以及设于所述胶框上的导光板和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设计成弧形弯折状,在弧形弯折状处设有进光口;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容纳部,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容纳部内并置于所述导光板背面,所述导光板背面设置的反射片将LED灯与导光板隔开,所述LED灯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进光口相对应,所述导光板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文周勇丛曰娜阮绪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禾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