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1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其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中部的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的端部,每个端部包括一个入光面,所述主体部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光板本体具有两个入光面,相对应的背光模组具有两个灯条,两个灯条相对设置,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且防止由于灯条上的点光源尺寸减小或分布过密引起的过热的问题。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6d89\u53ca\u4e00\u79cd\u5bfc\u5149\u677f\u3001\u80cc\u5149\u6a21\u7ec4\u53ca\u663e\u793a\u6a21\u7ec4\uff0c\u5176\u4e2d\u5bfc\u5149\u677f\u5305\u62ec\u5bfc\u5149\u677f\u672c\u4f53\uff0c\u6240\u8ff0\u5bfc\u5149\u677f\u672c\u4f53\u5305\u62ec\u4f4d\u4e8e\u6240\u8ff0\u5bfc\u5149\u677f\u672c\u4f53\u4e2d\u90e8\u7684\u4e3b\u4f53\u90e8\u548c\u4f4d\u4e8e\u6240\u8ff0\u4e3b\u4f53\u90e8\u76f8\u5bf9\u7684\u4e24\u7aef\u7684\u7aef\u90e8\uff0c\u6bcf\u4e2a\u7aef\u90e8\u5305\u62ec\u4e00\u4e2a\u5165\u5149\u9762\uff0c\u6240\u8ff0\u4e3b\u4f53\u90e8\u7684\u539a\u5ea6\u7531\u4e2d\u95f4\u533a\u57df\u5411\u9760\u8fd1\u4e24\u4e2a\u6240\u8ff0\u5165\u5149\u9762\u7684\u8fb9\u7f18\u533a\u57df\u9010\u6e10\u51cf\u5c0f\u3002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light guide plate body has two light, backlight module corresponding with two lights, two lights arranged correspondingly, improve the brightness of the backlight assembly and prevent overheating due to light on the point light source size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caused by th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产品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传统提升背光源亮度的方式是通过将白反更换为增强型镜面反射射器(EnhancedSpecularReflector,ESR)反射片,一般的ESR银反射片相比白反反射率高15%左右,ESR反射片表面为镜面对白色丝状毛屑以及白色点状微粒子的遮蔽性,相比白色反射片低5%左右,亮度提升的同时背光的良率下降。使用小尺寸LED增加灯条LED的排布数量,随着LED尺寸减小LED价格会增长较多,同时随着单颗LED尺寸减小,单颗LED节温会升高,同时整条灯条LED数量较多,会导致Notebook过热当机的风险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提高背光源辉度,且防止单颗LED尺寸减小引起的温度升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中部的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的端部,每个端部包括一个入光面,所述主体部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所述出光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面为曲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端部包括与所述出光面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斜面结构,和与所述第一面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斜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结构从与所述出光面连接的第一侧到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面结构从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三侧到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向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设置用于汇聚光线的网点,所述出光面靠近每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点密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导光板。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入光面,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两个入光面的两个灯条,每个灯条上分布多个点光源,且两个所述灯条上的点光源交错排列。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灯条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设置楔形连接件,所述楔形连接件的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灯条连接,所述楔形连接件对应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面积小于所述楔形连接件对应于所述出光面的一端的面积,所述入光面与所述灯条所在的面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主体部的所述出光面设置用于汇聚光线的网点,所述出光面靠近每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点密度,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灯条上的相邻点光源发射的光线叠加形成的亮区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灯条上相邻点光源发射的光线叠加形成的暗区所对应的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楔形连接件为弹性材料制作。进一步的,所述楔形连接件采用硅胶制作。进一步的,还包括包覆于所述导光板、所述灯条的外部的背板,所述背板对应于每个所述灯条的一侧的截面结构为U形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光板本体具有两个入光面,相对应的背光模组具有两个灯条,两个灯条相对设置,提高背光模组的辉度且防止由于灯条上的点光源尺寸减小或分布过密引起的过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网点分布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截面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与灯条组装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中部的主体部1和位于所述主体部1相对的两端的端部2,每个端部2包括一个入光面23,所述主体部1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23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两个入光面23的设置,对应了两个灯条4的设置,提高了背光模组的辉度,且灯条4的数量增加,但是两个灯条4位于导光板的两侧而非同一侧,避免了灯条4上点光源41尺寸过小、单个点光源41的节温会升高的问题,且降低了由于灯条4上点光源41分布过密引起的过热造成的当机的风险。根据光在同一种介质传播,忽略散射以及吸收,则在传播的任意截面光通量保持不变的原理,所述主体部1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23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两个入光面23对应两个灯条4,配合导光板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背光模组的辉度。所述导光板主体部1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体部1的中间区域的厚度为0.35mm,且所述主体部1的厚度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薄。光照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照射截面面积成正比,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第一面12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出光面11的垂直距离y=K(R*R),其中K为系数,背光模组显示区尺寸以及膜材架构确定K,R为距离灯条4的尺寸。为了达到提升背光模组辉度均匀度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包括出光面11和与所述出光面11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2,所述出光面11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面12为曲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部2包括与所述出光面11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斜面结构21,和与所述第一面12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斜面结构22,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结构21从与所述出光面11连接的第一侧到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面1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面结构22从与所述第一面12连接的第三侧到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向远离所述出光面11的方向倾斜设置。每个所述端部2对应的入光面23为平面结构,边缘灯条4与导光板的组装,且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尽可能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进入到导光板内。如图1所示,所述端部2呈喇叭状结构,对光源发出的光线充分利用,同时保证了背光模组不会出现漏光等不良现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11设置用于汇聚光线的网点10,所述出光面11靠近每个所述入光面23的边缘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区域100和第二区域200,所述第一区域100为灯条4上的相邻点光源41发射的光线叠加形成的亮区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200为灯条4上相邻点光源41发射的光线叠加形成的暗区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100的网点10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200的网点10密度。网点10排布的疏密对点光源41发出的光线进行分配,最终解除背光模组明暗不均的不良现象,保证背光源光学品味。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本体上两个入光面23的设置,对应了两个灯条4的设置,提高了背光模组的辉度,且灯条4的数量增加,但是两个灯条4位于导光板的两侧而非同一侧,避免了灯条4上点光源41尺寸过小、单个点光源41的节温会升高的问题,且降低了由于灯条4上点光源41分布过密引起的过热造成的当机的风险。所述主体部1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23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两个入光面23对应两个灯条4,配合导光板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背光模组的辉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的端部,每个端部包括一个入光面,所述主体部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的端部,每个端部包括一个入光面,所述主体部的厚度由中间区域向靠近两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区域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所述出光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面为曲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包括与所述出光面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斜面结构,和与所述第一面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斜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结构从与所述出光面连接的第一侧到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斜面结构从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三侧到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向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设置用于汇聚光线的网点,所述出光面靠近每个所述入光面的边缘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网点密度。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入光面,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两个入光面的两个灯条,每个灯条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起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