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4989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减压阀装置。在第一阀体(70)的第二收容孔(10e)收容有阀体(22)与支承部件(60)的前端部(60a)。前端部(60a)被插入弹簧孔(22d)。在前端部(60a)的外周面与弹簧孔(22d)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内导入路(80)。在阀体(22)的主体部(22b)中的流路形成面(22f)与第二收容孔(10e)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外导入路(81)。在支承部件(60)设置有在轴向连通一次接口与第二收容孔(10e)的连通孔(60e)。连通孔(60e)在轴向与内导入路(80)对置。另外,连通孔(60e)在轴向也与外导入路(81)对置。

Pressure relief valv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ssure relief valve device. A front end part (60a) of the valve body (22)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60) is accommodated in the second accommodating hole (10e) of the first valve body (70). The front end (60a) is inserted into the spring hole (22d). An internal Introduction (80) is formed betwee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front end (60a)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spring hole (22d). An external introduction path (81) is formed between the flow path forming surface (22F)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second holding hole (10e) in the body part (22b) of the valve body (22). The supporting part (60)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60E) in the axial connection of the primary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holding hole (10e). The connecting hole (60E) is opposed to the axial and internal introduction Road (80). In addition, the connecting hole (60E) is also opposed to the external introduction Road (81) in the axial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压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压阀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如日本特开2011-108057以及日本特开2006-185103所记载那样,公知有在压力调整室与减压室的差压以及施力部件的弹力的作用下阀体与阀座接触离开的减压阀装置。在上述减压阀装置中,在阀体的外表面与收容阀体的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气体的流路,并且向该流路内供给氢气。被供给的氢气流入减压室,减压室内的压力上升。在减压室内的压力比压力调整室的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减压室内的压力与压力调整室的压力的差压在活塞产生的力以克服施力部件的弹力的方式动作,由此阀体落座于阀座。另外,通过减压室内的氢气从气体的出口流出,减压室内的压力降低。在减压室内的压力比压力调整室的压力小的情况下,活塞利用通过减压室内的压力与压力调整室的压力的差压在活塞产生的力和施力部件的弹力移动,阀体从阀座分离。一般而言,在氢气中含有水分,在上述减压阀装置中,考虑水分附着于阀体的外表面与收容阀体的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在日本特开2011-108057的结构中,在附着的水分较多的情况下,存在阀体的动作因该水分冻结而被阻碍的担忧。因此,寻求减少附着于阀体的外表面与收容阀体的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水分的方案。在日本特开2006-185103的结构中,不仅向阀体的外表面与收容阀体的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而且也向阀体中的收容阀弹簧的收容孔供给氢气。因此,能够减少附着于阀体的外表面与收容阀体的收容部的内表面之间的水分。但是,在日本特开2006-185103的结构中,由于供给氢气的贯通孔17的直径比阀体20中的阀弹簧21的收容孔小,并且供给氢气的贯通孔17同心地与收容孔对置,所以存在氢气上推阀体的力过高的担忧,进而存在阻碍阀体的动作的担忧。其中,上述附图标记用于日本特开2006-1851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维持阀体的适当的动作的减压阀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减压阀装置以具备如下部件为前提,即,具备:具有阀收容孔的主体;收容于上述阀收容孔的阀机构;设置于上述主体中的上述阀机构的下游的缸;活塞,其被收容于上述缸内,并且在上述活塞与上述主体之间划分形成减压室,该减压室与设置于上述主体的气体的出口相通;以及支承部件,其设置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从上游侧支承上述阀机构,并且支承部件具有连通路,该连通路以将设置于上述阀体的气体的入口与上述阀收容孔之间连通的方式设置。上述阀机构具有:阀座,其具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贯通孔;阀体,其设置于上述阀座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在与上述阀座相反一侧的端部开口的施力部件收容孔;以及施力部件,其夹设于上述施力部件收容孔的底面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并且对阀体朝向上述阀座施力,上述支承部件具有被插入上述施力部件收容孔并经由上述施力部件支承上述阀体的前端部,在上述前端部的外周面与上述施力部件收容孔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内导入路,在上述阀体的外表面与上述阀收容孔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从上述阀收容孔起与上述减压室连通的外导入路,上述内导入路以及上述外导入路在轴向与上述连通路对置。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连通路与外导入路以及内导入路均对置。因此,即便气体从气体的入口经由连通路流入阀收容孔,流入阀收容孔的气体也是不仅流入外导入路,还流入内导入路。因此,通过气体的流入产生的压力被分散至外导入路以及内导入路。即,被分散至内导入路的气体的压力作为向减压阀装置的下游侧上推阀体的力作用,而被分散至外导入路的气体的压力作为向减压阀装置的上游侧推回阀体的压力作用。因此,由于向减压阀装置的下游侧上推阀体的力被抑制,所以能够维持阀体的适当的动作。另外,由于气体不仅流入外导入路,还流入内导入路,所以即便气体的水分流入外导入路,也能够减少附着于外导入路的内部的水分量。因此,即便外导入路的内部的水分冻结,也能够维持阀体的适当的动作。根据上述减压阀装置,上述阀体中的上述施力部件收容孔开口一侧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为随着朝向上游侧壁厚变薄。在减压阀装置中,由于外导入路以及内导入路在它们的轴向与连通路对置,所以在气体流入阀收容孔时,气体带来的压力施加于阀体的施力部件收容孔开口一方的端部,进而施加朝向阀座侧按压阀体的力。关于该点,根据减压阀装置,阀体的施力部件收容孔开口一方的端部的壁厚更薄。因此,在气体流入阀收容孔时,通过阀体的施力部件收容孔开口一方的端部的面积变得更窄,能够更加缩小阀体在其轴向与气体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因气体的压力向减压阀装置的下游侧上推阀体的力。根据上述减压阀装置,也可以为,在上述阀体的外表面与上述阀收容孔的内表面之间,相互滑动的多个滑动部位被沿上述阀体的周向设置,上述外导入路设置于在上述阀体的周向相邻的上述滑动部位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压阀装置,能够维持阀体的适当的动作。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与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是表示减压阀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装置的阀机构周边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装置的支承部件以及阀体在其径向切断时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阀机构中的支承部件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将减压阀装置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减压阀装置1是搭载于燃料电池车并且将从燃料箱2供给的高压的氢气减压为低压向燃料电池3供给的活塞式的减压阀装置。减压阀装置1具备主体10、阀机构20与支承部件60。主体10具有第一主体70、第二主体71与罩30。第一主体70以及第二主体71在它们的轴向相互被组装。阀机构20以及支承部件60收容于主体10的内部(正确而言为第一主体70与第二主体71的内部)。罩30安装于在第一主体70的端面(图1中的上表面)设置的罩设置面11。第一主体70具备作为经由未图示的配管与燃料电池3连接的气体的出口的二次接口18。另外,第一主体70具有在罩设置面11开口的凹状的第一缸形成孔13以及在第一缸形成孔13的底壁开口的阀收容孔10a。第一缸形成孔13与阀收容孔10a形成于相同轴线m上。阀收容孔10a贯通第一主体70。阀收容孔10a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缸形成孔13的内径小。在阀收容孔10a的中途部分形成有缩径部10c。在阀收容孔10a收容有阀机构20。并且,第一主体70具有连通第一缸形成孔13与二次接口18之间的送出路16。在第一主体70的罩设置面11设置有密封第一主体70与罩30之间的缝隙的密封部件17。这里,采用O型环作为密封部件17。第二主体71具备作为与燃料箱2连接的气体的入口的一次接口12。另外,第二主体71具有在设置于第二主体71的第一主体70侧的端面(图1中的上表面)的第一主体设置面71a开口的凹状的密封部件设置孔71b、以及在密封部件设置孔71b的底壁开口的凹状的支承部件收容孔71c。密封部件设置孔71b与支承部件收容孔71c形成于相同轴线m上。支承部件收容孔71c的内径设定为比密封部件设置孔71b的内径小。支承部件60的下端部收容于支承部件收容孔71c。支承部件60的下端部经由过滤器65与设置于支承部件收容孔71c的内周面的阶梯差抵接。在过滤器65与支承部件收容孔71c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减压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阀收容孔(10a)的主体(70);收容于所述阀收容孔(10a)的阀机构(20);设置于所述主体(70)中的所述阀机构(20)的下游的缸(C);活塞(40),其被收容于所述缸(C)内,并且在所述活塞与所述主体(70)之间划分形成减压室,该减压室与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气体的出口相通;以及支承部件(60),其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内部,从上游侧支承所述阀机构(20),并且所述支承部件(60)具有连通路(60e),该连通路(60e)以将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气体的入口与所述阀收容孔(10a)之间连通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阀机构(20)具有:阀座(24),其具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贯通孔(24a);阀体(22),其设置于所述阀座(24)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在与所述阀座(24)相反一侧的端部开口的施力部件收容孔(22d);以及施力部件(23),其夹设于所述施力部件收容孔(22d)的底面与所述支承部件(60)之间,并且对所述阀体(22)朝向所述阀座施力,所述支承部件(60)具有被插入所述施力部件收容孔(22d)并经由所述施力部件(23)支承所述阀体(22)的前端部(60a),在所述前端部(60a)的外周面与所述施力部件收容孔(22d)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内导入路(80),在所述阀体(22)的外表面与所述阀收容孔(10a)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从所述阀收容孔(10a)起与所述减压室连通的外导入路(81),所述内导入路(80)以及所述外导入路(81)在轴向与所述连通路(60e)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9 JP 2016-1918861.一种减压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阀收容孔(10a)的主体(70);收容于所述阀收容孔(10a)的阀机构(20);设置于所述主体(70)中的所述阀机构(20)的下游的缸(C);活塞(40),其被收容于所述缸(C)内,并且在所述活塞与所述主体(70)之间划分形成减压室,该减压室与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气体的出口相通;以及支承部件(60),其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内部,从上游侧支承所述阀机构(20),并且所述支承部件(60)具有连通路(60e),该连通路(60e)以将设置于所述主体(70)的气体的入口与所述阀收容孔(10a)之间连通的方式设置,其中,所述阀机构(20)具有:阀座(24),其具有成为气体的流路的贯通孔(24a);阀体(22),其设置于所述阀座(24)的上游侧,并且具有在与所述阀座(24)相反一侧的端部开口的施力部件收容孔(22d);以及施力部件(23),其夹设于所述施力部件收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利贺刚关根雅之中野哲山本翔太堀田裕山下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