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4847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骤为:步骤一: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步骤三:再制作由薄木板与短方木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步骤四:采用若干根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薄木板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步骤五:再将支撑龙骨与弧形模槽组成的圆柱体模块,圆柱体模块中的支撑龙骨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间距设置为400mm;步骤六: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体系上移,下一段柱体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施工混凝土成型质量可靠,提高了模板周转次数,进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inforcement of cylindrical frame column formwor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the cylindrical frame column templat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step: familiar with the drawings to determine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column; step two: on the basis of production support keel; step three: making curved die groove composed of thin wood and short timbers together; step four: using a plurality of timbers, lay it in support of a fixed keel, and stick thin wood as a cylindrical body contact surface layer of concrete paving material in the upper layer; step five: the support cylinder module keel and curved die groove, cylinder module support keel spacing 1000mm, reinforcement pull screw spacing is set to 400mm in the template system; step six: at the end of the template structure system the concrete reinforced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work system move,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column.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concrete is reliable, the turnover of the template is increase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方法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中圆柱形框架柱模板施工一般采用市面上相应直径的波纹管作为结构胎膜,将波纹管分割成两半,然后对安装好的柱子钢筋进行包裹,再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该常规的施工方法中,对于较高的圆柱形框架柱来说,波纹管本身强度不够,且自身存在纹路,浇筑好的混凝土柱体存在偏位、涨模、外观质量不佳等缺点;同时,在材料使用上,波纹管很难再次利用,基本都是一次性损耗,造成了成本的提高。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高端的施工方法,比如圆柱形钢模施工,但是由于圆柱形钢模常用于桥梁工程,获取方式较难,房建施工采用钢模施工少量的圆柱形柱,成本上不够划算,且后期再次利用较难(柱直径不同)。在这样的施工背景下,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改进,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成型质量和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混凝土成型质量可靠,提高了模板周转次数,进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它是由两层胶合板夹裹短方木制作而成的;步骤三:再制作由薄木板与短方木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步骤四:采用若干根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薄木板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步骤五:再将支撑龙骨与弧形模槽组成的圆柱体模块,共有四个圆柱体模块进行组装加固,圆柱体模块中的支撑龙骨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间距设置为400mm;步骤六: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模板体系进行上移,进行下一段柱体的施工。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形构造柱的直径为1050mm。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龙骨为不规则四边形,下边长1200mm,上斜边长400mm。进一步地,所述的胶合板厚为15mm,短方木的型号为90x40mm。进一步地,所述的薄木板厚为3mm。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四中的方木长度为2000mm。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五中的四个圆柱体模块为一个方形加固体系,内膜成型为一个圆柱形。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柱体框架模块包括薄木板与方木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胶合板与方木制作而成的支撑龙骨,四块圆柱体模块组合以后外加固本身是一个方形加固体系,但内膜成型却是一个圆柱形,通过对加固体系的改进,减少了加固难度,保证了加固质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成型质量。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混凝土成型质量可靠,提高了模板周转次数,进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横向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纵向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龙骨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体系平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体系立面图。图中:1、支撑龙骨;2、胶合板;3、短方木;4、薄木板;5、弧形模槽;6、对拉螺杆;7、圆柱体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1,它是由两层胶合板2夹裹短方木3制作而成的;步骤三:再制作由薄木板4与短方木3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5;步骤四:采用若干根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1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薄木板4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步骤五:再将支撑龙骨1与弧形模槽5组成的圆柱体模块7,共有四个圆柱体模块7进行组装加固,圆柱体模块7中的支撑龙骨1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6间距设置为400mm;步骤六: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模板体系进行上移,进行下一段柱体的施工。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一种支撑龙骨1,它包括短方木3和胶合板2,所述的短方木3与胶合板2组合成独特的支撑龙骨1;所述的支撑龙骨1和弧形模槽5的进行组合,弧形模槽5包括薄木板4和短方木3;支撑龙骨1与弧形模槽5最后组合成如图1中所示的模块。加固体系,它包括支撑龙骨1、弧形模槽5和对拉螺杆6组合而成,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为: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直径为1050mm,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1,支撑龙骨1(如图1、2)为不规则四边形,采用两层15mm厚胶合板2夹裹90x40mm短方木3而成,下边长1200mm,上斜边长400mm;其次,采用90x40mm短方木3及3mm厚薄木板4制作弧形模槽5(如图1、3),采用若干根长度为2000mm的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1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3mm厚薄木板4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再次,将支撑龙骨1与弧形模槽5组成的圆柱体模块7(共4个模块)进行组装加固(圆柱体模块7中支撑龙骨1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6间距为400mm(如图4、5);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模板体系进行上移,进行下一段柱体的施工。在进行圆柱形框架柱混凝土浇注后,拆模时将模块和对拉螺杆6取出,循环使用,如果高度超过2m,可以直接将模块上移,重新加固支模浇筑混凝土。在某施工工程中,对圆柱形框架柱施工采用此方法,拆模后发现圆柱形框架柱混凝土质量良好,一次性合格率100%,节约了后期修补需要的人工及材料。本方法施工稳妥,为圆柱形框架柱模板施工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柱体框架模块包括薄木板与方木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胶合板与方木制作而成的支撑龙骨,四块圆柱体模块组合以后外加固本身是一个方形加固体系,但内膜成型却是一个圆柱形,通过对加固体系的改进,减少了加固难度,保证了加固质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成型质量。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混凝土成型质量可靠,提高了模板周转次数,进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步骤一: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1),它是由两层胶合板(2)夹裹短方木(3)制作而成的;步骤三:再制作由薄木板(4)与短方木(3)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5);步骤四:采用若干根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1)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薄木板(4)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步骤五:再将支撑龙骨(1)与弧形模槽(5)组成的圆柱体模块(7),共有四个圆柱体模块(7)进行组装加固,圆柱体模块(7)中的支撑龙骨(1)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6)间距设置为400mm;步骤六: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模板体系进行上移,进行下一段柱体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框架柱模板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步骤一:首先,熟悉图纸确定圆柱形构造柱;步骤二:在此基础上制作支撑龙骨(1),它是由两层胶合板(2)夹裹短方木(3)制作而成的;步骤三:再制作由薄木板(4)与短方木(3)组合而成的弧形模槽(5);步骤四:采用若干根方木,将其铺在支撑龙骨(1)上进行固定,并在上层铺贴薄木板(4)作为圆柱形柱体混凝土面层接触材料;步骤五:再将支撑龙骨(1)与弧形模槽(5)组成的圆柱体模块(7),共有四个圆柱体模块(7)进行组装加固,圆柱体模块(7)中的支撑龙骨(1)间距为1000mm,加固模板体系中对拉螺杆(6)间距设置为400mm;步骤六:最后对加固好的模板结构体系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模板体系进行上移,进行下一段柱体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帆曹操文斌谢代华邢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