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472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主要用于轴类零件在完成螺纹检测时的自动传送,包括固定底板、移动底板、设置在固定底板上的固定齿组和固定在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所述移动底板下方设置有带动移动底板做水平及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需人工将待检测螺纹的轴类零件放置到固定齿组上,在检测完一个零件后,通过移动齿组升高使零件脱离固定齿组,并向前移动一个齿位后下降,将轴类零件重新放置到固定齿组上,进行下一个零件检测,如此循环,实现轴类零件的自动化传送,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工漏检的风险。

A kind of axle type par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aft load transferring mechanism is mainly used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a complete thread detection of shaft parts, including fixed plate, a movable bottom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plate on the fixed tooth group and fixed on the mobile base plate on the movable teeth group, which do the first mobile plate driving mechanism and second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drive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low the bottom plate movement.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nly the shaft parts of artificial detection will be placed into the fixed tooth thread group, finishes the detection of a part, by moving tooth group increased make parts from the fixed tooth group, and move along a tooth after fall, will be relocated to the shaft fixing gear group on the part of a detection, so the cyc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haft,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save manpower cost, but also to avoid the risk of artificial insp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
本技术涉及轴类零件传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
技术介绍
轴类零件在进行产品装配之前都需要完成螺纹检测工序,实际生产中,现有轴类零件的螺纹检测需要人工用手将待检测的轴类零件依次有序放入检测区域,其工序比较繁琐且存在漏检的风险,费时费力,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且不适合大规模轴类零件的生产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传送的轴类零件移载机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用于完成轴类零件在进行螺纹检测时的自动传送,包括固定底板、移动底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齿组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所述移动底板下方设置有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将放置在固定齿组上的轴类零件等距离向前传送。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和移动线轨,所述移动气缸驱动移动线轨带动移动底板做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和顶升底板,所述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底板带动移动底板做竖直方向运动。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和所述顶升底板的中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移动底板上。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气缸固定在所述顶升底板的正下方。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升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孔槽,所述孔槽内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顶升底板通过所述直线轴承跟所述移动底板接触,支撑所述移动底板。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轴承以顶升气缸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顶升底板上。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齿组设置在固定齿组的内侧。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齿组的齿位个数与所述固定齿组的齿位个数相同。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齿组上的齿位间距与移动齿组上的齿位间距相等。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齿组上的齿位高度比所述固定齿组上的齿位高度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齿组和移动齿组的配合,人工只需在固定齿组的齿位内放置轴类零件,移动齿组完成将轴类零件传送到螺纹检测区域的工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将移动齿组上的齿位个数、间距设计成跟固定齿组上的齿位相同,保证移动齿组能够移动全部放置在固定齿组上的轴类零件,且工作时在移动一个齿间距后,下降将产品放下时,产品正好跟固定齿组对应齿位卡合,放置到位。通过将移动齿组内齿位的高度设计的比固定齿组内齿位的高度低,避免移动齿组在工作完成返回初始位置过程中对放置在固定齿组上的产品产生干涉,造成人工二次操作的麻烦。通过将顶升气缸设置在顶升底板的正下方,直线轴承以顶升气缸为中心对称分布,保证了顶升底板运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的主视图。附图说明:1-固定底板,2-移动底板,3-固定齿组,4-移动齿组,5-轴类零件,6-移动气缸,7-移动线轨,8-顶升底板,9-顶升气缸,10-直线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底板1、移动底板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1上的固定齿组3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2上的移动齿组5,所述固定齿组3和移动齿组4上的齿位用于放置轴类零件5。所述移动底板2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所述移动底板2及移动齿组4做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板2的下方还安装有驱动所述移动底板2及移动齿组4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6和移动线轨7,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顶升底板8和顶升气缸9,所述移动气缸6和移动线轨7设置在移动底板2和顶升底板8之间,且所述移动气缸6和移动线轨7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底板2上,所述移动气缸6驱动移动线轨7带动移动底板2做水平直线运动;所述顶升气缸9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升底板8的正下方,所述顶升底板8上设置有若干孔槽,孔槽内安装有若干直线轴承10,在所述顶升气缸9带动顶升底板8向上运动时,直线轴承10与移动底板2接触,支撑移动底板2抬高。且所述顶升气缸9安装在顶升底板8的正下方,若干直线轴承10以顶升气缸9为中心对称安装在顶升底板8上,保证了顶升底板8运动时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齿组3上的齿位间距与所述移动齿组4上的齿位间距相等,且所述移动齿组4上的齿位的高度低于所述固定齿组3上的齿位的高度,避免移动齿组4在工作完成后返回初始位置过程中对放置在固定齿组3上的轴类零件5产生干涉,造成人工二次放置的麻烦。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所述固定齿组3的齿位个数和所述移动齿组4的齿位个数均为19个,初始状态时,所述移动齿组4在固定齿组3的正下方,人工将若干待检测的轴类零件5依次放置到固定齿组3上,当第一个轴类零件5检测完成时,顶升气缸9驱动顶升底板8升高,顶升底板8上的若干直线轴承10与移动底板2接触,并支撑移动底板2升高,所述移动底板2上的移动齿组4在上升过程中将若干轴类零件5一起顶起至一定高度后停止,然后移动气缸6驱动移动线轨7带动移动底板2向前移动一个齿间距的距离,顶升气缸9驱动顶升底板8下降,移动底板2带动移动齿组4也下降至固定齿组3的下方,在下降过程中轴类零件5又被放置到固定齿组3上,并前进一个齿位,检测机构对下一个待检测的轴类零件5检测,如此反复,完成所有检测工作,人工只需上下料,不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序,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漏检存在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齿位个数为19个,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扩展此齿位个数。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也可以是滚珠丝杠副结构。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用于完成轴类零件在进行螺纹检测时的自动传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移动底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齿组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所述移动底板下方设置有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将放置在固定齿组上的轴类零件等距离向前传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用于完成轴类零件在进行螺纹检测时的自动传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移动底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齿组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所述移动底板下方设置有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带动所述移动底板做竖直方向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移动底板上的移动齿组将放置在固定齿组上的轴类零件等距离向前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和移动线轨,所述移动气缸驱动移动线轨带动移动底板做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和顶升底板,所述顶升气缸驱动顶升底板带动移动底板做竖直方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类零件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和所述顶升底板的中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移动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威邱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联科慧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