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及其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40859 阅读:4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转向架及其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连接衬套与螺栓;所述交叉连杆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衬套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顶端;所述侧架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柱设有螺纹内孔,所述螺栓的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内孔,所述螺栓的头部沿轴向抵压所述连接衬套的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拆卸简便,连接可靠,而且有效缩短了连接装置的总高度,使连接装置可以布置于转向架侧架的三角孔内,利于转向架的结构简化和轻量化设计。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the bogie and its cross connecting rod and side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ng device of a bogie and a cross connecting rod and a side frame. The connect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column, connecting bushing and bolt; the cross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the connecting sleeve fit and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top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column; the sid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the bottom end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fit and installation in the mounting hole; the connecting column is arranged in the threaded hole, threaded portion of the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ed hole, the top end of the bolt hea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pressing the connecting sleeve. Connect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reliable connection, and shorten the total height of the connecting device, the connecting device can be arranged on the side frame of the steering frame of Konne triangle, to simpl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bogie and lightweight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及其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转向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其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类型的列车转向架设置有:两侧架02以及连接于两侧架02之间横架。目前,为提高这种类型的列车转向架的抗菱形变形性能和临界速度,在两侧架02之间加设交叉连杆01,使列车转向架具有较好的正位能力。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置交叉连杆的转向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中A部分所示,侧架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座03,交叉连杆的端部连接于连接座03。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连接交叉连杆与连接座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如图2所示,连接座03开设安装孔,连接柱09的底端压装于所述安装孔。连接衬套08的内周面套设于连接柱09的中部,交叉连杆01套设于连接衬套08的外周面。连接柱09的顶端设置外螺纹,螺母05通过该外螺纹连接于连接柱09的顶端,并通过销钉04限位。螺母05的底端抵压位于其下侧的垫圈06,垫圈06抵压位于其下侧的压盖07,压盖07的底端抵压交叉连杆01的顶面。上述类型的连接装置具有较多的连接件,不便于安装拆卸;且连接装置整体高度较高,不便于布置,并且由于所需布置空间较大限制了交叉连杆的连接位置。有鉴于此,开发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所需布置空间小且连接可靠的连接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连接衬套与螺栓;所述交叉连杆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衬套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顶端;所述侧架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柱设有螺纹内孔,所述螺栓的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内孔,所述螺栓的头部沿轴向抵压所述连接衬套的顶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拆卸简便,连接可靠,而且可以有效缩短连接装置的总高度,使连接装置的布置位置更加灵活,比如可以布置于开设在转向架侧架的三角孔内,由此可以节约布置空间,利于转向架的结构简化和轻量化设计。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顶端配置为圆锥形端,所述连接衬套的内周面配置为圆锥形面,所述圆锥形面与所述圆锥形端的锥度一致;所述连接柱的底端配置为圆柱形端,所述安装孔配置为圆柱形孔;所述连接衬套的外周面配置为圆柱形面,所述连接孔配置为圆柱形孔。
技术介绍
中的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衬套和交叉连杆之间以及连接衬套与连接柱之间均采用锥型配合,使连接衬套和连接柱之间的紧固度与连接衬套和交叉连杆之间的紧固度一致,无法将交叉连杆与橡胶锥套一同拆卸下来,也就是说两者只能独立拆卸,受空间所限,连接衬套只能采用切割等暴力手段拆除,拆卸不便,且易造成连接柱的损坏。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衬套和交叉连杆之间采用圆柱形面形成过盈配合,使两者之间的紧固度大于连接衬套和连接柱之间采用圆锥形面形成的锥型配合,拆卸时,可以先将交叉连杆与橡胶锥套一并拆离连接柱,然后再将连接衬套拆离交叉连杆,相比
技术介绍
而言便于拆卸,且规避了拆卸过程中损坏连接柱的风险。可选地,所述连接衬套的顶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状凸台,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底面抵触所述交叉连杆的顶面。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调整垫板,所述调整垫板固定于所述交叉连杆,所述调整垫板的顶端设置台阶面,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底面抵触所述台阶面。可选地,所述连接柱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环状凸台,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底面抵触所述侧架的顶面。可选地,所述第二环状凸台的底端设置焊接坡口,所述第二环状凸台通过所述焊接坡口焊接于所述侧架的顶面。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栓的头部直径;所述螺栓的头部抵压所述压板,使所述压板抵压所述连接衬套的顶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交叉连杆,所述交叉连杆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与所述侧架相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所述侧架开设有三角孔;所述交叉连杆的端部伸入所述三角孔内,且承插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端部;承插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三角孔的底部;使所述连接装置位于所述三角孔内。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均竖向延伸。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置交叉连杆的转向架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交叉连杆与连接座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如下:01交叉连杆,02侧架,03连接座,04销钉,05螺母,06垫圈,07压盖,08连接衬套,09连接柱。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侧架的三角孔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1交叉连杆,111连接孔,12侧架,121安装孔,122三角孔,123安装凸台;13连接柱,131螺纹内孔,132第二环状凸台,133焊接坡口,14连接衬套,141第一环状凸台,15螺栓,16调整垫板,17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连杆11与侧架12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13、连接衬套14与螺栓15。所述侧架12设有安装孔121,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121。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配置为圆柱形端,该圆柱形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21的孔径,使所述连接柱13通过该圆柱形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121。并且,所述交叉连杆11设有连接孔111,所述连接孔自交叉连杆11的顶面贯穿至其底面。所述连接衬套14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111中。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11配置为圆柱形孔,所述连接衬套14的外周面配置为圆柱形面,该圆柱形面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111的孔径,使所述连接衬套14通过其外周面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111中。同时,所述连接衬套14连同所述交叉连杆11一起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衬套14的内周面配置为圆锥形面,同时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配置为圆锥形端,所述圆锥形面与所述圆锥形端的锥度一致,使所述连接衬套14与所述连接柱13间形成锥型配合。并且,所述连接柱13设有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头部沿轴向抵压所述连接衬套14的顶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内孔131贯穿所述连接柱13,即自连接柱13的顶端端面延伸至连接柱13的底端端面,以保证足够的螺纹连接长度,当然设置为非贯穿状态也是可以的。当然,上述连接衬套14的外周面、连接衬套14的内周面以及上述连接柱13的顶端、连接柱13的底端也可以配置为其他形面和其他形端,比如方柱形面/端或者椭圆柱形面/端也都是可以的,但是相比而言,圆柱形面/端更便于实施。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衬套14的顶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状凸台141,连接到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环状凸台141的底面抵触所述交叉连杆11的顶面。具体的,所述第一环状凸台141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转向架及其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13)、连接衬套(14)与螺栓(15);所述交叉连杆(11)设有连接孔(111);所述连接衬套(14)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111),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所述侧架(12)设有安装孔(121),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121);所述连接柱(13)设有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头部沿轴向抵压所述连接衬套(14)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连杆与侧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13)、连接衬套(14)与螺栓(15);所述交叉连杆(11)设有连接孔(111);所述连接衬套(14)过盈压装于所述连接孔(111),且套设于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所述侧架(12)设有安装孔(121),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过盈压装于所述安装孔(121);所述连接柱(13)设有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螺纹部连接于所述螺纹内孔(131),所述螺栓(15)的头部沿轴向抵压所述连接衬套(14)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的顶端配置为圆锥形端,所述连接衬套(14)的内周面配置为圆锥形面,所述圆锥形面与所述圆锥形端的锥度一致;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配置为圆柱形端,所述安装孔(121)配置为圆柱形孔;所述连接衬套(14)的外周面配置为圆柱形面,所述连接孔(111)配置为圆柱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衬套(14)的顶端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状凸台(141),所述第一环状凸台(141)的底面抵触所述交叉连杆(11)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调整垫板(16),所述调整垫板(16)固定于所述交叉连杆(11),所述调整垫板(16)的顶端设置台阶面,所述第一环状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东徐世锋刘振明邵文东许善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