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氢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4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氢储罐,液氢储罐包括:内容器,包括内筒体以及设置在内筒体两端的内封头,内筒体的轴线沿横向延伸;外容器,围设在内容器的外周,外容器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在外筒体两端的外封头,外筒体的轴线沿横向延伸;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延伸的径向支撑件,多个径向支撑件沿内封头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内封头和外封头之间,径向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封头和外封头连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罐体支撑结构处漏热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氢储罐


技术介绍

1、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的应用趋势,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同时,对氢的储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氢气的运输根据氢气的状态分为气态氢气运输和液态氢气运输。但是,气氢的运输基于高压气氢长管拖车来进行,其运输量非常小,运输经济半径小,不适用于氢能的大规模运输。

2、在相关技术中,液氢的运输主要借鉴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技术,运输罐体包括内容器和外容器,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形成真空传热结构,同时,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设置支撑结构。

3、然而,由于液化天然气与液氢存在较大差别,在支撑结构处漏热量大,会导致外容器局部温度过低,会产生结露结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氢储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罐体支撑结构处漏热量大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氢储罐,液氢储罐包括:内容器,包括内筒体以及设置在内筒体两端的内封头,内筒体的轴线沿横向延伸;外容器,围设在内容器的外周,外容器包括外筒体以及设置在外筒体两端的外封头,外筒体的轴线沿横向延伸;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沿竖向延伸的径向支撑件,多个径向支撑件沿内封头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内封头和外封头之间,径向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封头和外封头连接。

3、进一步地,径向支撑件包括沿竖向延伸并支撑配合的径向支筒和支杆,径向支筒的下端与内封头相铰接,支杆的上端与外封头相铰接,支杆的下端穿设于径向支筒并能够相对径向支筒移动。

4、进一步地,径向支撑件还包括径向传力件,径向传力件设置在径向支筒和支杆之间,径向传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支杆和径向支筒相抵接。

5、进一步地,径向支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内翻边,支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外翻边,径向传力件为套设在支杆的外侧的径向支撑筒,径向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形内翻边以及第一环形外翻边相抵接。

6、进一步地,外封头具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径向支座,径向支座具有避让孔,支杆的上端插入避让孔并与径向支座相铰接。

7、进一步地,内封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耳座,径向支筒的下端与耳座相铰接;和/或,径向传力件采用非金属材质制作。

8、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轴向支撑件,轴向支撑件设置在内封头和外封头之间,轴向支撑件沿横向延伸,轴向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封头和外封头连接。

9、进一步地,轴向支撑件包括支撑配合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支筒和第二支筒,第一支筒的一端与内封头相连接,第二支筒的一端与外封头相连接,第二支筒穿设于第一支筒并能够相对第一支筒移动。

10、进一步地,轴向支撑件还包括轴向传力件,轴向传力件设置在第一支筒和第二支筒之间,轴向传力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筒以及第二支筒相抵接;第一支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内翻边,第二支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环形外翻边,轴向传力件包括套设在第二支筒的外侧的第一支撑筒,第一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形内翻边以及第二环形外翻边相抵接;轴向传力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筒,第二支撑筒设置在内封头和第二支筒之间,第二支撑筒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凸台,第二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凸台以及内封头相抵接。

11、进一步地,轴向支撑件还包括设置在内封头的外侧壁的轴向支座,第一支筒与轴向支座相连接;和/或,第二支筒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的封板,筒体沿横向延伸,筒体的一端与外封头连接,封板的外侧壁与外封头的外侧壁的形状相适配。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液氢储罐包括内容器、外容器以及支撑结构,由于将多个径向支撑件设置在内封头和外封头之间,径向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内封头和外封头连接,并将多个径向支撑件沿内封头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多个径向支撑件均沿竖向延伸,在满足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的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内封头和外封头之间的竖向间隔,进而能够布置多个径向支撑件,同时能够延长径向支撑件的长度,以延长其传热距离,以减小径向支撑件处的漏热量,从而减小内容器向外容器的散热,使得外容器不会产生结露结霜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氢储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31)包括沿竖向延伸并支撑配合的径向支筒(311)和支杆(312),所述径向支筒(311)的下端与所述内封头(12)相铰接,所述支杆(312)的上端与所述外封头(22)相铰接,所述支杆(312)的下端穿设于所述径向支筒(311)并能够相对所述径向支筒(31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31)还包括径向传力件(313),所述径向传力件(313)设置在所述径向支筒(311)和所述支杆(312)之间,所述径向传力件(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杆(312)和所述径向支筒(311)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筒(3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内翻边,所述支杆(3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外翻边,所述径向传力件(313)为套设在所述支杆(312)的外侧的径向支撑筒,所述径向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内翻边以及所述第一环形外翻边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头(22)具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径向支座(221),所述径向支座(221)具有避让孔,所述支杆(312)的上端插入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径向支座(221)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0)还包括轴向支撑件(32),所述轴向支撑件(32)设置在所述内封头(12)和所述外封头(22)之间,所述轴向支撑件(32)沿横向延伸,所述轴向支撑件(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封头(12)和所述外封头(2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32)包括支撑配合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支筒(321)和第二支筒(322),所述第一支筒(321)的一端与所述内封头(12)相连接,所述第二支筒(322)的一端与所述外封头(22)相连接,所述第二支筒(322)穿设于所述第一支筒(321)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筒(321)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氢储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31)包括沿竖向延伸并支撑配合的径向支筒(311)和支杆(312),所述径向支筒(311)的下端与所述内封头(12)相铰接,所述支杆(312)的上端与所述外封头(22)相铰接,所述支杆(312)的下端穿设于所述径向支筒(311)并能够相对所述径向支筒(31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件(31)还包括径向传力件(313),所述径向传力件(313)设置在所述径向支筒(311)和所述支杆(312)之间,所述径向传力件(3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杆(312)和所述径向支筒(311)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氢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筒(3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内翻边,所述支杆(3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环形外翻边,所述径向传力件(313)为套设在所述支杆(312)的外侧的径向支撑筒,所述径向支撑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内翻边以及所述第一环形外翻边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氢储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冲王程龙刘雨李斌斌田磊郭军杨爽李涛罗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