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贮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52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贮液器,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固定在筒体的顶部,进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外的第一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内的第一出气口,出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内的第二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外的第二出气口,出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筒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进气口相比第二出气口靠近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错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进入筒体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防止液体进入与卧式贮液器连接的压缩机,避免液体进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贮液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贮液器。
技术介绍
贮液器是制冷机组的重要配件,位于压缩机的吸气端,饱和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过程中,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贮液器分离进入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不断提出各种方案,国内外一些科研院所和公司也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专利号为201621015411.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名为用于汽车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的专利,通过设置带有回油孔和平衡孔的出气接管,使得液体逐步进入压缩机,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该专利中进气接管和出气管位于筒体内的端部位置靠近,且进气管的位置比出气管的位置高,容易导致气液混合物直接通过出气管流入压缩机,无法完全避免液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卧式贮液器,能够解决现有贮液器会对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卧式贮液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固定在筒体的顶部,进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外的第一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内的第一出气口,出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内的第二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外的第二出气口,所述出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1,筒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3,A1与A3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进气口相比第二出气口靠近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错开。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第一出气口的中心到第二进气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外径与第二进气口的外径之和。减少由进气管引入的气液混合物对出气管造成的撞击,降低气液混合物产生的撞击噪音。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朝向竖直向上,第二进气口的端面水平,第一出气口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二进气口。使得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在竖直方向上错开,避免第一出气口202中排出的液体流入出气管。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2,A2与A3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进气口相比第一出气口远离第二进气口。优选的,所述A1与A2平行,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分别位于A3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为弯管,第一出气口朝向水平方向,第一出气口的中心线不低于筒体的轴线。即使在筒体下半部分充满了液体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气体扰动液体造成的液体沸腾现象。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为U形弯管,出气管的底部设有过滤器,过滤器连通出气管管孔和筒体内腔。能够对进入出气管的液体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压缩机。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上靠近第二出气口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液的平衡孔,平衡孔连通出气管管孔和筒体内腔。当进入出气管中的液体过多时,通过平衡孔将液体排回筒体内,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优选的,所述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封闭端和第一开口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开口端和第二封闭端,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固定连接,进气管设在第一部分上,出气管设在第二部分上。便于筒体的安装、拆卸和维修,减少安装、拆卸和维修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本技术公开一种卧式贮液器,进气管和出气管在筒体内倾斜安装,进气管的第一出气口与出气管的第二进气口之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具有一定距离,一方面对进入筒体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防止液体进入与卧式贮液器连接的压缩机,避免液体进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现象,减少了压缩机收到的损伤,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寿命;另一方面,进气管的第一出气口与出气管的第二进气口位置靠近,能够在分离气液混合物的同时,第一时间收集气体,并将气体导入与卧式贮液器连接的压缩机,提高气体进入压缩机的速度,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透视);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透视);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筒体,2、进气管,201、第一进气口,202、第一出气口,3、出气管,301、第二进气口,302、第二出气口,303、过滤器,304、平衡孔,4、第一部分,401、第一封闭端,402、第一开口端,5、第二部分,501、第二开口端,502、第二封闭端,6、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卧式贮液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2和出气管3,进气管2用于向筒体1内通入气液混合物,出气管3用于排出气体,避免液体直接进入与出气管3连接的压缩机内,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损伤。进气管2包括焊接在筒体1顶部的第一进气口201和位于筒体1内的第一出气口202,出气管3包括位于筒体1内的第二进气口301和焊接筒体1顶部的第二出气口302,出气管3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1,筒体1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3,竖直平面A1与竖直平面A3之间具有夹角,使得第一出气口202与第二进气口301错开,避免第一出气口202中排出的液体直接流入出气管3,第二进气口301相比第二出气口302靠近第一出气口202,能够第一时间收集第一出气口202中排出的气体,并引导气体由第二出气口302排出。竖直平面A1与竖直平面A3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为3°、5°、17°、25°、32°、50°、75°、90°等。第一出气口202与第二进气口301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第一出气口202的中心到第二进气口3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大于第一出气口202的外径与第二进气口301的外径之和。减少由进气管2引入的气液混合物对出气管3造成的撞击,降低气液混合物产生的撞击噪音。第二进气口301的朝向竖直向上,第二进气口301的端面水平,第一出气口202的中心与第二进气口30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零,第一出气口202的中心低于第二进气口301的端面。防止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出气管3,避免气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压缩机。通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维度上使第一出气口202和第二进气口301错开,避免液体直接进入与出气管3连接的压缩机内,防止对压缩机造成损伤。进气管2为弯管,第一出气口202朝向水平方向,第一出气口202的中心线高于筒体1的轴线,从而第一出气口202位于筒体1的上半部分,即使在筒体1下半部分充满了液体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气体扰动液体造成的液体沸腾现象。出气管3为U形弯管,便于在出气管3的底部安装过滤器303,过滤器303连通出气管3管孔和筒体1内腔,对进入出气管3的液体进行过滤。出气管3上靠近第二出气口302的一端设有用于排液的平衡孔304,平衡孔304连通出气管3管孔和筒体1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卧式贮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贮液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固定在筒体的顶部,进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外的第一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内的第一出气口,出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内的第二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外的第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1,筒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3,A1与A3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进气口相比第二出气口靠近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贮液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均固定在筒体的顶部,进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外的第一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内的第一出气口,出气管包括位于筒体内的第二进气口和位于筒体外的第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1,筒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3,A1与A3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进气口相比第二出气口靠近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错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第一出气口的中心到第二进气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外径与第二进气口的外径之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朝向竖直向上,第二进气口的端面水平,第一出气口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二进气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郦飞达田鹏王飞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