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制剂、菌泥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627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包括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M18、唾液链球菌K12。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破坏的牙槽骨再生,同时能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抑制牙周病,解决现代人牙齿不健康的问题。

A probiotic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mud and 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biotic composition, including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reptococcus saliva M18, and Streptococcus Sialum K12. The in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regeneration of damaged alveolar bone, and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prevent and treat periodontitis, effectively inhibit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unhealthy teeth of modern peo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制剂、菌泥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制剂、菌泥和用途。
技术介绍
医学上将围绕并覆盖在牙齿周围的软组织称为牙龈,发生于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称为牙龈炎(gingivitis)。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产生牙周炎,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治疗牙部疾病的药物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组合物,该益生菌组合物有利于破坏的牙槽骨再生,同时能抑制牙周致病菌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能够有效抑制牙周病,解决现代人牙齿不健康的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制剂、菌泥和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包括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M18、唾液链球菌K12。以菌落数计,嗜酸乳杆菌为10-30%,唾液链球菌M18为10-50%,唾液链球菌K12为20-80%。以菌落数计,由嗜酸乳杆菌为10%,唾液链球菌M18为10%,唾液链球菌K12为80%组成。一种益生菌制剂,由前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制成。益生菌制剂,为益生菌凝胶剂或者益生菌口颊片。一种益生菌菌泥,由前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经培养离心洗涤制得。益生菌制剂为益生菌凝胶剂时,由前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制备成菌泥后或经培养后离心洗涤制得的菌泥与凝胶基质混合制得。凝胶基质为高分子凝胶材料、生物粘附材料、保湿剂、蒸馏水组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为卡波姆、泊洛沙姆、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钠、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生物粘附材料为透明质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益生菌制剂为益生菌口颊片时,将前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制备得益生菌组合物冻干粉,再将辅料与益生菌冻干粉混合后直接压片制得。一种如前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牙周炎或牙周病药物上的用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混合益生菌相互之间的激发和抑制作用给予了牙齿健康生存的口腔环境,混合益生菌在抑制有害菌的同时,还赋予各个益生菌成员之间正向激励的作用,使得牙齿生长的口腔健康环境得以平衡,激发和促进人本体的口腔免疫功能,对牙周病和牙龈炎均有防治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比实验结果小鼠牙槽骨丧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厌氧菌计数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嗜酸乳杆菌为4×108CFU,唾液链球菌M18为4×108CFU,唾液链球菌K12为2×108CFU。实施例2嗜酸乳杆菌为1×108CFU,唾液链球菌M18为1×108CFU,唾液链球菌K12为8×108CFU。由实施例1-2的益生菌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制成益生菌制剂。实施例1-2中的益生菌组合物的单位不局限于108CFU,在107CFU~1010CFU。如一种实施为益生菌凝胶剂,另一种实施为益生菌口颊片。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专利技术人特意做了几组对比实验。对比内容如下:用以下对比例作为对比组。对比例1嗜酸乳杆菌1×108CFU对比例2唾液链球菌K12为8×108CFU对比例3唾液链球菌M18为1×108CFU对比例4嗜酸乳杆菌3.5×108CFU、唾液链球菌M18为5.5×108CFU、唾液链球菌K12为1×108CFU。实验内容如下:1、实验材料1.1实验设备和器械厌养菌培养箱、台式离心机、光学显微镜、显微照相系统型、牙科专用手术器械一套。1.2实验试剂厌氧血琼脂平板、PBS磷酸盐缓冲剂、4%多聚甲醛溶液、亚甲蓝染色剂。1.3实验方法1.3.1动物实验及分组将SPF级C57BL/6雄性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即:空白组(未处理组),模型组(结扎牙线后给予溶剂组)及给药组1-6(结扎牙线后给予益生菌组;给药组1对应对比例1,给药组2对应对比例2,给药组3对应对比例3,给药组4对应实施例1,给药组5对应实施例2,给药组6对应对比例4。各组小鼠均用4%水合氯醛(0.1ml/10g,腹腔注射)麻醉,正常对照组不作干预待其苏醒,其余7组均采用丝线围绕左上第二磨牙结扎。从实验当天起空白组喂食水不做其他处理;模型组给予溶剂0.07ml/次,一天两次;1.3.2结扎定位小鼠用丝线结扎上颌左侧第二磨牙,同时相对一侧不做处理,作为骨高度测量基线,且保持实验全程丝线不脱落。每周检查一次丝线,失去丝线的小鼠进行标记并重新结扎,所有小鼠共观察4周,在第4周处死小鼠,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并取丝线培养细菌。1.3.3骨丧失观察将小鼠处死,取其上颚并于显微镜下去其软组织后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后,牙齿于1%亚甲蓝中染色。在尼康SMZ800显微镜40×光镜下观察骨丧失情况,即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同时照片记录小鼠上颌骨骨丧失情况。1.3.4细菌测定将实验小鼠处死,取下丝线用PBS磷酸盐缓冲液冲洗掉食物残渣后,加入1mlPBS离心。再将细菌提取液稀释几倍后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中,37℃厌氧环境下培养7d,记录下CFU数据,通过丝线对应长度计算CFU/mm。1.3.5数据分析方法应用InStat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法,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骨吸收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结果2.1牙槽骨骨吸收结果图1显示,空白组大鼠牙周组织正常,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非常低,而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第二磨牙牙槽骨骨吸收明显高于基线水平。给药组1、2、3、6其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与模型组相比有一定降低,给药组4、5与模型组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大大减少。给药组1、2、3与给药4、5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明显增加,给药组6与给药组4、5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增加很多,说明第一:实施例1和2给出的益生菌组合物相对于单个组份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第二,非本专利技术配比范围的组合物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单组份的效果,因为给药组6与给药组2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有所增加。2.2细菌计数由图2,给药组1-6厌氧菌数量较低,其中给药组1、3、6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组2、4、5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给药组4、5抑菌效果最佳,给药组均显示出较强的牙周厌氧致病菌抑制作用。由以上的对比实验总结可知,牙周炎是细菌菌斑生物膜导致的一种以骨吸收、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牙齿拔除。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制剂、菌泥和用途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M18、唾液链球菌K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M18、唾液链球菌K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菌落数计,嗜酸乳杆菌为10-30%,唾液链球菌M18为10-50%,唾液链球菌K12为20-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菌落数计,由嗜酸乳杆菌为10%,唾液链球菌M18为10%,唾液链球菌K12为80%组成。4.一种益生菌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制剂,其特征在于,为益生菌凝胶剂或者益生菌口颊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制剂,其特征在于,益生菌制剂为益生菌凝胶剂时,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制备成菌泥后或经培养后离心洗涤制得的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蓉胡英杨雪琴黎慧谈增薛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