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482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布置在隧道内壁的初期支护层上的拱墙防水装置,包括施加到所述初期支护层上的自粘布、施加到自粘布上的粘接带和施加到粘接带上的防排水板;布置在隧道接缝处的接缝防水装置,包括背贴式自粘止水带或中埋式自粘止水带;布置在隧道底部的隧底排水装置,所述隧底排水装置构造成预制件;以及喷涂在隧道洞室处的防水涂层。上述排水系统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整个隧道提供了良好的整体防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防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隧道的防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隧道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铁路隧道为例,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到铁路隧道建设的成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目前,在铁路隧道中普遍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排水系统,其不仅存在施工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而且浇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导致排水管路堵塞。另外,在排水系统投入正常使用之后,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排水沟及混凝土检查井易开裂,导致水进入隧底,从而引起翻浆冒泥等病害。此外,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铁路隧道的排水系统来说,一旦发生排水系统的堵塞,没有任何有效的维护措施,从而其维护性极差,无法保证排水系统长期有效使用。尤其是,对于铁路隧道来说,存在着多处可能的漏水位置。不同的漏水位置因不同的条件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排水措施。如何全面地解决这些漏水隐患,实现针对整个隧道的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是本领域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其包括针对不同漏水位置的不同的防排水装置,它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整个隧道提供了良好的整体防排水效果。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布置在隧道内壁的初期支护层上的拱墙防水装置,包括施加到所述初期支护层上的自粘布、施加到自粘布上的粘接带,以及施加到粘接带上的防排水板;布置在隧道接缝处的接缝防水装置,包括背贴式自粘止水带或中埋式自粘止水带;布置在隧道底部的隧底排水装置,所述隧底排水装置构造成预制件;以及喷涂在隧道洞室处的防水涂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排水板的处于隧道拱脚区域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U形容纳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U形容纳部内设有沿隧道纵向延伸的拱脚排水盲管,所述拱脚排水盲管通过第一导水管与隧道侧沟相连,并且在所述拱脚排水盲管的外周上侧区域设有开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隧底排水装置包括沿隧道纵向延伸的主排水组件,所述主排水组件通过第二导水管与所述隧道侧沟相连。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水组件是沿隧道纵向间隔开布置的检查井,以及将所述检查井彼此连接的沿隧道纵向延伸的中心排水管;或者,所述排水组件是沿隧道纵向延伸的方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水管和所述第二导水管均在横向上由外至内倾斜地布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隧底排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隧道底座中的沿隧道纵向延伸的仰拱底排水盲管,其通过第三导水管与所述检查井或所述方沟连通,并且在所述拱底排水盲管的外周上侧区域设有开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水管沿纵向交错地布置在所述方沟的两侧,并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方沟两侧的所述拱底排水盲管相连。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水管的顶端设有仅允许水流入所述主排水组件的单向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导水管以及所述拱脚排水盲管和拱底排水盲管均采用双壁波纹管,在所述双壁波纹管的内壁上喷涂有防结晶材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隧道防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利用自粘式防排水板来进行拱墙防水的结构。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利用自粘式防水板来进行拱墙防水的结构。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接缝防水的背粘式止水带;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用于接缝防水的中埋式止水带;图6显示了用于隧底的防排水预制件。图7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隧道防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左”、“右”、“内”、“外”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在本技术的范畴内,“防排水”“防水”、“排水”这三个术语可以通用。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隧道防排水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该隧道防排水系统1尤其是可用于铁路隧道的防排水。根据本技术,隧道防排水系统1包括拱墙防水装置100。在隧道施工中,通常会在隧道的内壁上通常设置有初期支护层10,其通常由混凝土形成。然后,在初期支护层10施加根据本技术的拱墙防水装置100。可选地,可以在拱墙防水装置100上设置二次模筑衬砌层20。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拱墙防水装置100。如图2所示,该拱墙防水装置100包括施加到初期支护层10(图2未示出)上的自粘布110、施加到自粘布110上的粘接带120,以及施加到粘接带120上的凸壳式防排水板130。在图示实施例中,防排水板130可以是由PE制成的卷材,其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空腔状的凸起131。在相邻两个凸起131之间形成有通道132,各个通道132彼此相连通。这样,拱墙防水装置100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水,还可以通过彼此连通的通道132进行排水,实现了“面排水”的效果。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拱墙防水装置100’。如图3所示,该拱墙防水装置100’与图2所示的拱墙防水装置10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其未使用凸壳式防排水板130,而是采用了普通平板式的防水板140。该防水板140为大致平坦的,其表面未设置凸起。因此,它只能起到防水的作用。为了实现排水的效果,粘接带120仅布置在自粘布110和防水板140之间的局部区域内。这样,相邻粘接带120的间隙也能够起到引导排水的效果,即“线排水”的效果。通过根据本技术的拱墙防水装置,能够有效地对隧道拱墙进行防排水。在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通常很长,并且横向(也称为环向)上的尺寸也很大,因此通常都是分段进行施工。因此,在各段拱墙防水装置100的防排水板(或防水板)之间的连接处不可避免会形成接缝,这便存在着漏水的隐患。为此,根据本技术的隧道防排水系统1还包括接缝防水装置200。该接缝防水装置200可以采用背贴式自粘止水带210,也可以采用中埋式自粘止水带260。图4显示了背贴式自粘止水带210的结构。如图所示,背贴式自粘止水带210包括板体205,其例如可由橡胶、塑料或钢板制成。板体205的第一表面(图4中的底面)是平坦的,而在第二表面(图4中的顶面)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板体205延伸的凸肋240。在内侧的一对凸肋240之间形成为变形部220,而在变形部的外侧形成为锚固部215。在变形部220的中部设成大致U形的排水部230。该排水部230沿着与凸肋240相同的方向从板体205的第二表面上伸出,其在第一表面处形成断口(即U形结构的开口),从而形成排水通道。在锚固部215内,在相邻两个凸肋240之间设有止水部245,其例如由隔离膜和高分子自粘胶层构成。背贴式自粘止水带210例如可以通过冷粘工艺粘在拱墙防水装置100的防排水板(或防水板)上,从而防止相邻两个防排水板(或防水板)之间的接缝处漏水。图5显示了中埋式自粘止水带260的结构。与背贴式自粘止水带210类似,中埋式自粘止水带260也包括板体265、从板体205的两个表面延伸出的凸肋290、形成于内侧的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道防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布置在隧道内壁的初期支护层上的拱墙防水装置,包括施加到所述初期支护层上的自粘布、施加到自粘布上的粘接带,以及施加到粘接带上的防排水板;布置在隧道接缝处的接缝防水装置,包括背贴式自粘止水带或中埋式自粘止水带;布置在隧道底部的隧底排水装置,所述隧底排水装置构造成预制件;和喷涂在隧道洞室处的防水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布置在隧道内壁的初期支护层上的拱墙防水装置,包括施加到所述初期支护层上的自粘布、施加到自粘布上的粘接带,以及施加到粘接带上的防排水板;布置在隧道接缝处的接缝防水装置,包括背贴式自粘止水带或中埋式自粘止水带;布置在隧道底部的隧底排水装置,所述隧底排水装置构造成预制件;和喷涂在隧道洞室处的防水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板的处于隧道拱脚区域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U形容纳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形容纳部内设有沿隧道纵向延伸的拱脚排水盲管,所述拱脚排水盲管通过第一导水管与隧道侧沟相连,并且在所述拱脚排水盲管的外周上侧区域设有开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底排水装置包括沿隧道纵向延伸的主排水组件,所述主排水组件通过第二导水管与所述隧道侧沟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组件是沿隧道纵向间隔开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自力赵勇倪光斌马伟斌林传年唐国荣田四明马荣田郭小雄马超锋安哲立霍建勋付兵先王志伟邹文浩李尧张文达常凯柴金飞许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