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8181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沿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采取处置措施后,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本方案可最大程度提高排水通道的排水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避免对行车造成影响,能够有效地疏干地下水或降低水压力,减少水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隧道工程防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水渗漏与大多数隧道病害密不可分,地下水会对围岩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造成隧道病害,例如衬砌裂损等会加剧水的渗漏,随着渗漏水的增多使得隧道结构内部钢筋更容易锈蚀,长期的渗水会严重破坏隧道结构的强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结构的裂损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而裂损程度越大渗漏水的量也越大。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旦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能发生隧道结构的失稳,产生衬砌成块脱落等现象,严重的可能发生塌方等事故。除此之外,由于渗漏水的影响,会导致隧道内部的用电设备损坏以及路面积水和冬季结冰等。因此,对于隧道病害的研究与治理,须先研究隧道本身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查清地下水来源及渗流通道之后,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排水治理,从而有效降低隧道水害发生。现有各种防排水措施:采用自流排水沟积水排水措施,也有利用排水孔或地表水井将水排至隧道洞外。为防止地表水冲刷洞口和洞口边、仰坡的水流入隧道,隧道、辅助通道的洞口及明洞应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措施对地下水的排水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对隧道基岩进行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能够有效疏干隧道基岩地下水减少水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包括: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沿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下入套管进行封孔止水,然后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进一步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在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之前,在排水通道内放置套管,此时,向排水通道内注入密封注剂以将套管与排水通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进一步地,排水通道的开口处的钻井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进一步地,排水通道的开口处的钻井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夹角为β,其中,2°≤β≤4°。进一步地,排水通道与隧道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L1,其中,2m≤L1≤3m。进一步地,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靠近隧道的富水区处。进一步地,隧道的富水区位于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进一步地,排水通道的中心线与隧道的中心线的距离恒定。进一步地,第一钻具为单管钻具,单管钻具的直径为Φ1,其中,Φ1≥168mm。进一步地,第二钻具为单管钻具,单管钻具的直径为Φ2,其中,Φ2≥108mm。进一步地,套管的直径为Φ3,其中,Φ3=168mm。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沿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本方案可最大程度提高排水通道的排水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能够有效地疏干地下水或降低水压力,减少水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水平定向孔真空负压抽排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隧道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沿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本方案可最大程度提高排水通道的排水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能够有效地疏干地下水或降低水压力,减少水害。进一步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在采用第二钻具沿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之前,在排水通道内放置套管,此时,向排水通道内注入密封注剂以将套管与排水通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在对排水通道钻井时,排水通道的开口处的钻井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优选地,夹角为β,其中,2°≤β≤4°。这样使得将水道内的积水排出更加简便。在对排水通道钻井时,排水通道与隧道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L1,其中,2m≤L1≤3m。这样能够有效地将隧道附近的地下积水排干净,有效地避免了隧道发生坍塌的危险。同时防止钻井对隧道的影响,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其中,在对在对排水通道钻井时,首先对遂址区进行勘察,并测量遂址区的富水区与隧道入口和出口的距离,并将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靠近隧道的富水区处,隧道的富水区位于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所述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所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下入套管进行封孔止水,然后采用第二钻具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所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所述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所述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基岩地下水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钻具在靠近隧道入口处钻井以开设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所述隧道延伸方向开设;所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下入套管进行封孔止水,然后采用第二钻具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直至所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停止钻井;对所述排水通道内进行抽气以使所述排水通道内形成负压,并使所述排水通道内的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的长度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在采用第二钻具沿所述排水通道的钻井方向继续钻井之前,在所述排水通道内放置所述套管,此时,向所述排水通道内注入密封注剂以将所述套管与所述排水通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开口处的钻井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开口处的钻井方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建军吴德山张顺峰李富荣董国伟朱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