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466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高频传输线间的串扰的光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模块至少具备一组:光口;光处理电路,光学连接于光口;电光转换元件,光学连接于光处理电路;两根以上的高频传输线,连接于电光转换元件;以及电口,连接于高频传输线,在高频传输线上具备以覆盖高频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并接地的导电性的盖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高频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传递以及信号处理的光模块,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模块内的立体的接地构造来减少了高频串扰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在通信需求剧增的背景下,面向通信网的大容量化的研究正被大力推进。现有的光调制格式的主流的方式是对一个信道的光分配一个信道的高频电信号的振幅调制(ASK:AmplitudeShiftKeying)方式。然而,ASK方式只能对某一频带赋予一比特的信号。因此,近年来,盛行对四相相移调制(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方式、以及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并实现了实用化。为了生成QPSK信号或QAM信号,通常采用对复数标记了光之后的实轴和虚轴单独进行振幅调制的IQ调制器的方式。IQ调制器能通过与实轴和虚轴对应的两个信道的高频电信号来调制一个信道的光。此外,一般还会较多采用对光的X偏光和光的Y偏光赋予不同的信号并进行传输的偏振复用方式。在为了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以便实现通信容量的大容量化,而一并使用IQ调制和偏振复用的情况下,能通过四个信道的高频电信号来调制一个信道的光。除了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来谋求通信容量增大之外,还进行了通过信号收发设备的小型化来增大单位体积的传输容量的工作。通过以不改变每个设备的传输容量的方式进行小型化,能增加搭载于传输装置的设备的数量,增大传输装置的传输容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当进行相对于一个信道的光的高频电信号的多信道化、光信号收发模块的小型化时,传输电信号的高频传输线间的距离变短,高频传输线间的串扰变大(例如专利文献1)。图1A和图1B是表示现有的光模块100的结构的图。图1A表示光模块100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B表示图1A的1B-1B处的剖面图。图1A和图1B的光模块100配置于外壳101底部,并由盖110覆盖。在此,图1A为光模块100的卸下了盖110的状态的图,图1B为光模块100的安装有盖110的状态的图。光模块100中,光处理电路103、连接于光处理电路103的电光转换元件104、以及下部基板109配置于外壳101底部。在下部基板109上,形成有下部地线108,在下部地线108上形成有高频基板107。在高频基板107上形成有连接于电光转换元件104的四根高频传输线105,四根高频传输线105构成了微带线。在外壳101,设有一个光口102和四个电口106,光口102连接于光处理电路103,四个电口106分别连接于高频传输线105。上述的结构是光模块普遍适用的实施方式,由光口102、光处理电路103、电光转换元件104、高频传输线105、以及电口106构成光信号发送或光信号接收模块。在此,以光信号发送模块为例对信号的传输过程进行说明。高频电信号从光模块100的电口106输入。高频电信号经过高频传输线105,并被电光转换元件104转换为光信号,在光处理电路103内被合波,再从光口102作为波分复用光信号被输出。一般而言,高频电信号作为向高频传输线的周围发散的电磁场被传输,因此,容易产生与邻接信道的干渉所导致的串扰。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当缩小外壳101的尺寸时,高频传输线105密集而间隔变窄,因此高频传输线间的串扰变大,对传输的信号特性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高频传输线间的串扰的光模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46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光模块,其至少具备一组:光口、光处理电路,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口;电光转换元件,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处理电路;两根以上的高频传输线,连接于所述电光转换元件;以及电口,连接于所述高频传输线,所述光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高频传输线上具备以覆盖所述高频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并接地的导电性的盖板。本专利技术对于光模块内的多个密集的高频传输线而言起到了减少传输线间的串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现有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B是图1A的1B-1B处的剖面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2B是图2A的2B-2B处的剖面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3B是图3A的3B-3B处的剖面图。图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4B是图4A的4B-4B处的剖面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5B是图5A的5B-5B处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串扰抑制效果的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7B表示图7A的7B-7B处的剖面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8B是图8A的8B-8B处的剖面图。图8C是图8A的8B-8B处的剖面图。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9B是图9A的9B-9B处的剖面图。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0B表示图10A的10B-10B处的剖面图。图1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1B是图11A的11B-11B处的剖面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2B是图12A的12B-12B处的剖面图。图1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3B表示图13A的13B-13B处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串扰抑制效果的图。图1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5B是图15A的15B-15B处的剖面图。图1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6B是图16A的16B-16B处的剖面图。图1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7B是图17A的17B-17B处的剖面图。图1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8B是图18A的18B-18B处的剖面图。图1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上表面透视图。图19B是图19A的19B-19B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2A和图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200的结构的图。图2A表示光模块200的上表面透视图,图2B表示图2A的2B-2B处的剖面图。图2A和图2B的光模块200配置于外壳201的底部,并由盖214覆盖。在此,图2A为光模块200的卸下了盖214的状态的图,图2B为光模块200的安装有盖214的状态的图。光模块200中,光处理电路203、连接于光处理电路203的电光转换元件204、以及下部基板213配置于外壳201底部。在下部基板213上,形成有下部地线208,在下部地线208上形成有高频基板207。在高频基板207上,形成有连接于电光转换元件204的四根高频传输线205,四根高频传输线205构成了微带线。在外壳201,设有一个光口202和四个电口206,光口202连接于光处理电路203,四个电口206分别连接于高频传输线205。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模块,至少具备一组:光口;光处理电路,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口;电光转换元件,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处理电路;两根以上的高频传输线,连接于所述电光转换元件;以及电口,连接于所述高频传输线,所述光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高频传输线上具备以覆盖所述高频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并接地的导电性的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28 JP 2015-1489451.一种光模块,至少具备一组:光口;光处理电路,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口;电光转换元件,光学连接于所述光处理电路;两根以上的高频传输线,连接于所述电光转换元件;以及电口,连接于所述高频传输线,所述光模块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高频传输线上具备以覆盖所述高频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并接地的导电性的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并列配置构成光信号发送模块的所述一组光模块和构成光信号接收模块的所述一组光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并列配置构成光信号发送模块的所述一组光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并列配置构成光信号接收模块的所述一组光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发送模块的光处理电路以及电光转换元件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光处理电路以及电光转换元件集成于一个芯片。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光转换元件与所述高频传输线之间,插入有I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池清史福田浩才田隆志龟井新都筑健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