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选专利>正文

一种惯性测量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003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惯性测量模块,包括电路板主体、设于电路板主体上的至少八个焊盘、集成于电路板主体上的控制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通过电路板主体的内部线路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通过电路板主体的内部线路分别与多个焊盘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一个控制单元及三个测量单元集成于一电路板上构成,集成度高,每个单元由一芯片以及少数的电子元件构成,电路设计简单,使其体积小且功耗低,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An inertial measuremen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ertial measurement module includes a circuit board arranged on the circuit board on the main body, at least eight pads, integrated in a circuit board on the main control unit, the first measuring unit, second measuring unit and third measuring unit, the first measuring unit, second measuring unit and third measuring unit through the internal circuit plate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unit, a control unit and a first measuring unit, second measuring unit and third measuring unit through the internal circuit board main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pa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control unit and a measuring unit composed of three integrated on a circuit board, high integration degree, each unit is composed of a chip and a few electronic components, simple circuit design,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volum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惯性测量模块
本技术涉及惯性导航
,具体地,涉及一种惯性测量模块。
技术介绍
惯性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等惯性敏感元件和电子计算机,实时测量运载体相对于地面运动的加速度,以确定运载体的位置和地球重力场参数的技术,其被广泛运用到工业、医疗、汽车、无人机、通讯等行业中。但是目前大多数运用了惯性测试技术的惯性导航设备中,惯性测量单元产品一般由多个加速计和多个陀螺仪构成,设计复杂,由多个组件构成,存在体积大和功耗高的缺陷,使惯性测量技术的推广存在阻碍,使其很难推广至民用的消费场合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集成度高且功耗小的惯性测量模块。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惯性测量模块,包括:电路板主体、设于电路板主体上的至少八个焊盘、集成于电路板主体上的控制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通过电路板主体的内部线路分别与焊盘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路板主体的边端设有八个焊盘,其包括:VCC端焊盘、GND端焊盘、SCL端焊盘、SDA端焊盘、SDO端焊盘、D0输入端焊盘、D1输入端焊盘以及D2输入端焊盘;VCC端焊盘、GND端焊盘、SCL端焊盘、SDA端焊盘、SDO端焊盘、D0输入端焊盘、D1输入端焊盘以及D2输入端焊盘通过电路板主体的内部线路分别与控制单元、第一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以及第三测量单元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以及控制芯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控制芯片的VCC端和CL端同时连接VCC焊盘;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的DataIN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EN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GND端焊盘;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D2输入端焊盘;第三电阻连接D2输入端焊盘,其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VCC端焊盘,其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Q0端同时连接第一测量单元;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Q1端同时连接第二测量单元;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阻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Q2端同时连接第三测量单元;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以及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的C输入端以及GND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控制芯片的A输入端连接D0输入端焊盘,其B输入端连接D1输入端焊盘。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测量单元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一测量芯片;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测量芯片的SDA端,其另一端连接SDA端焊盘;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测量芯片的SLC端,其另一端连接SCL端焊盘;第十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测量芯片的SD0端,其另一端连接SDO端焊盘;第二电容连接第一测量芯片的C1端,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测量芯片的RES端以及GND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一测量芯片的VDD端以及VDD_IO端同时连接VCC端焊盘;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第一测量芯片的CS端连接控制芯片的Q0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测量单元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二测量芯片;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测量芯片的SLC端,其另一端连接SCL端焊盘;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测量芯片的SDA端,其另一端连接SDA端焊盘;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测量芯片的DEN端,其另一端连接GND端焊盘;第十六电阻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二测试芯片的SDO端,其另一端连接SDO端焊盘;第五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测量芯片的VDD_IO端同时连接VCC端焊盘,其另一端连接GND端焊盘;第六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测量芯片的VDD端同时连接VCC端焊盘,其另一端连接GND端焊盘;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测量芯片的PLLFILT端,其另一端与第二测量芯片的RES6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第二测量芯片的DRDY端连接GND端焊盘;第二测量芯片的GND端、RES1端、RES2端、RES3端以及RES4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的第二测试芯片的CS端连接控制芯片的Q1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测量单元包括: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八电容以及第三测量芯片;第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测量芯片的SLC端,其另一端连接SCL端焊盘;第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测量芯片的SDA端,其另一端连接SDA端焊盘;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测量芯片的SDO端,其另一端连接SDO端焊盘;第八电容的一端与第三测量芯片的VDD端及VDD_IO端同时连接VCC端焊盘,其另一端与第三测量芯片的两GND端同时连接GND端焊盘;第三测量芯片的RES端连接GND端焊盘;第三测量芯片的CS端连接控制芯片的Q2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控制芯片的型号为M74HC259YRM13TR、M74HC259RM13TR、M74HC259TTR和M74HC259YTTR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测量芯片的型号为LIS3MDL和LIS3MDLTR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测量芯片的型号为LSM6DS3、LSM6DS33TR和LSM6DS33HTR中的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测量芯片的型号为LPS22HB。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三个测量单元集成于一电路板上构成,集成度高,电路设计简单,同时每个测量单元由一测量芯片以及少数的电子元件构成,使其体积小且功耗低,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惯性测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测量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测量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三测量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实施例中惯性测量模块的外部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路板主体;2、焊盘;3、控制单元;4、第一测量单元;5、第二测量单元;6、第三测量单元;21、VCC端焊盘;22、GND端焊盘;23、SCL端焊盘;24、SDA端焊盘;25、SDO端焊盘;26、D0输入端焊盘;27、D1输入端焊盘;28、D2输入端焊盘;29、RX端焊盘;30、TX端焊盘;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惯性测量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惯性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主体(1)、集成于电路板主体(1)上的控制单元(3)、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第三测量单元(6)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主体(1)上的至少八个焊盘(2);所述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以及第三测量单元(6)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3)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以及第三测量单元(6)通过所述电路板主体(1)的内部线路分别与所述焊盘(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惯性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主体(1)、集成于电路板主体(1)上的控制单元(3)、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第三测量单元(6)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主体(1)上的至少八个焊盘(2);所述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以及第三测量单元(6)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3)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以及第三测量单元(6)通过所述电路板主体(1)的内部线路分别与所述焊盘(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主体(1)的边端设有八个焊盘(2),其包括:VCC端焊盘(21)、GND端焊盘(22)、SCL端焊盘(23)、SDA端焊盘(24)、SDO端焊盘(25)、D0输入端焊盘(26)、D1输入端焊盘(27)以及D2输入端焊盘(28);所述VCC端焊盘(21)、GND端焊盘(22)、SCL端焊盘(23)、SDA端焊盘(24)、SDO端焊盘(25)、D0输入端焊盘(26)、D1输入端焊盘(27)以及D2输入端焊盘(28)通过所述电路板主体(1)的内部线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3)、第一测量单元(4)、第二测量单元(5)以及第三测量单元(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以及控制芯片(U100);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VCC端和CL端同时连接所述VCC端焊盘(21);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DataIN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EN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所述GND端焊盘(22);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D2输入端焊盘(28);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D2输入端焊盘(28),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VCC端焊盘(21),其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Q0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测量单元(4);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Q1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测量单元(5);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Q2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三测量单元(6);所述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以及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C输入端以及GND端同时连接所述GND端焊盘(22);所述控制芯片(U100)的A输入端连接所述D0输入端焊盘(26),其B输入端连接所述D1输入端焊盘(2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惯性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单元(4)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以及第一测量芯片(U110);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量芯片(U110)的SDA端,其另一端连接所述SDA端焊盘(24);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量芯片(U110)的SLC端,其另一端连接所述SCL端焊盘(23);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量芯片(U110)的SD0端,其另一端连接SDO端焊盘(25);所述第二电容(C2)连接所述第一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选
申请(专利权)人:张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