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及工程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675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及工程车辆,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竖梁,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架配合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的顶端比安装板的顶端高;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主副车架连接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可使主车架与副车架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主车架和副车架同时受力,减少主车架上表面的接触应力,提高车辆的平稳性。

A kind of main and auxiliary frame connection device and engineering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device and a main vehicle engineering sub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frame, the first connecting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late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both ends of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vertical beam,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hole; also includes first connecting frame with the second the connecting frame, the second connecting bracket comprises a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second support plate fixed plate, the supporting plate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fixing h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fixing hol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support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econd vertical beams, the top second vertical beams the ratio of top of the mounting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frame and a connecting frame second through fasteners connected to form the main sub frame connecting device. By adopting the main and auxiliary frame connec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 certain clearance between the main frame and the secondary frame can be maintained, so that the main frame and sub frame can be simultaneously stressed, and the contact stress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in frame can be reduced, so as to improve the vehicle's smooth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及工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属于工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大吨位随车吊作为专用设备,在底盘的主车架的基础上需再制造一个副车架。图1为副车架及及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副车架7与连接板8上端焊接,连接板8下端与主车架通过螺栓连接,这种结构将造成两种问题:1、副车架下表面直接接触在主车架上,增大了主车架的上表面预应力,对主车架受力变形时,造成不利影响;2、由于生产过程中的误差与不可预期的变形,将导致副车架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使得主副车架之间同时受力,以减少了主车架上表面的接触应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竖梁,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架配合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的顶端比安装板的顶端高;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板的长度与两根第二竖梁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主副车架连接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装配好时,第一支撑板搁置在第二支撑板上方,而第二竖梁的顶端高出安装板的顶端,第一支撑板搁置点实际为第二竖梁的顶端,且使得主副车架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存在,给主车架的受力变形留出了空间,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板的长度与两根第二竖梁的厚度之和,装配完成后,第二竖梁夹在两根第一竖梁之间,可以限制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梁的顶端比安装板的顶端高8~15mm,优先为10~12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为与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与第二支撑板宽度方向平行的第二腰型孔,方便对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以顺利完成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内,第一竖梁与第二竖梁相对的方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前后方向间隙大小的第一螺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内,第一竖梁与安装板相对的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该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左右方向间隙大小的第二螺栓。通过螺纹孔及相应螺栓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对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之间各方向的间隙进行调节,并将间隙大小保持在特定值,方便装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梁的下端设有倒立的L形缺口,这样装配时,第一竖梁可与安装板配合,使得两者的右表面处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三螺栓和与第三螺栓配套的螺母,方便拆、装。基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副车架通过多个如上所述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固定于主车架上方,所述副车架与主车架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的大小为8~1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与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与主车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可使主车架与副车架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不再直接接触,将主车架以上机械部分的重量完全传递到主车架立板上,使得主车架和副车架同时受力,减少了主车架上表面的接触应力;(2)在主车架与副车架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腰型孔、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调节主、副车架前后、左右方向的间隙大小,保证装配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主车架和副车架的传统连接形式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与主副车架的装配示意图及传统连接形式的主副车架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图1至图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本专利技术中“前后”、“左右”、“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的爆炸图。具体地,该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5,所述第一连接架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01,第一支撑板5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竖梁502,所述第一支撑板50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503;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架5配合的第二连接架6,所述第二连接架6包括安装板601,所述安装板60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503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梁602,所述第二竖梁602的顶端比安装板601的顶端高10mm;所述第一支撑板50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板604的长度与两根第二竖梁602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架5和第二连接架6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503为与第一支撑板501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固定孔604为与第二支撑板603宽度方向平行的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竖梁502内,第一竖梁502与第二竖梁602相对的方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前后方向间隙大小的第一螺栓1。所述第一竖梁502内,第一竖梁502与安装板601相对的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该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左右方向间隙大小的第二螺栓2。所述第一竖梁的下端设有倒立的L形缺口。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三螺栓4和与第三螺栓4配套的螺母3。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主车架9和副车架7,所述副车架7通过多个如上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固定于主车架9上方,所述副车架7与主车架9之间留有10mm间隙。其中,第一连接架5的第一竖梁502的上半部分焊接在副车架7侧面,第二连接架6通过螺栓固定于主车架9的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架5与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6与主车架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及工程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架(5),所述第一连接架(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01),第一支撑板(5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竖梁(502),所述第一支撑板(50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503);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架(5)配合的第二连接架(6),所述第二连接架(6)包括安装板(601),所述安装板(60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503)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梁(602),所述第二竖梁(602)的顶端比安装板(601)的顶端高;所述第一支撑板(50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板(604)的长度与两根第二竖梁(602)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架(5)和第二连接架(6)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主副车架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架(5),所述第一连接架(5)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01),第一支撑板(5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竖梁(502),所述第一支撑板(50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503);还包括与第一连接架(5)配合的第二连接架(6),所述第二连接架(6)包括安装板(601),所述安装板(60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板(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503)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604);所述第二支撑板(60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竖梁(602),所述第二竖梁(602)的顶端比安装板(601)的顶端高;所述第一支撑板(501)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板(604)的长度与两根第二竖梁(602)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连接架(5)和第二连接架(6)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主副车架连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梁(602)的顶端比安装板(601)的顶端高8~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车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503)为与第一支撑板(501)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固定孔(604)为与第二支撑板(603)宽度方向平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方云谢术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双达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