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09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线分别保持间隙且具有高度差的下位输送线和上位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通过过渡输送线与所述下位输送线或上位输送线无间隙配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可以摆动的过渡输送线,能够有效的实现输送线与另外两个具有高度差的输送线的无间隙对接,由于过渡输送线弥补了输送线之前的间隙,改善了不同输送线之间的配合度,能够有效的防止物料卡止在间隙处导致输送补偿,甚至导致物料或设备损坏的问题。

No gap logistics sorting conveyor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
本技术涉及物流分拣设备连续,尤其是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
技术介绍
自动分拣机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计算机指令对物品进行分拣,并将分检出的物品送达指定位置的机械。随着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分拣机在物流中的使用日益普遍。而在物流分拣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条输送线上的物品输送到不同的输送线或分拣口进行分流,常规的方式是在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多条并排的输送通道来连接不通的输送线或分拣口,并由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将一条输送线上的物品分配到不同的输送通道上实现分流,这种结构,输送线在水平方向分布,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场地的要求高,不利于产线的布局,同时多条通道的结构也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线分别保持间隙且具有高度差的下位输送线和上位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通过一过渡输送线与所述下位输送线或上位输送线无间隙配接。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所述过渡输送线至少包括一组转辊,所述转辊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辊支架上,所述转辊支架的一端枢轴连接于机架上,所述转辊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枢轴连接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转辊支架绕其与所述机架的枢轴连接点旋转;当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轴缩回时,所述过渡输送线与下位输送线无间隙配接;当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轴伸出时,所述过渡输送线与上位输送线无间隙配接。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所述转辊形成的输送面的翻转角度不超过45°。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所述第一输送线为爬坡输送线,所述上位输送线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面在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所述上位输送线可绕其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一端转动。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所述上位输送线转动的角度不大于30°。优选的,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中:还包括可与所述上位输送线无间隙配接的第二输送线,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输送线通过所述过渡输送线与所述下位输送线配接,所述上位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配接;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输送线通过所述过渡输送线与所述上位输送线配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可以摆动的过渡输送线,能够有效的实现输送线与另外两个具有高度差的输送线的无间隙对接,由于过渡输送线弥补了输送线之前的间隙,改善了不同输送线之间的配合度,能够有效的防止物料卡止在间隙处导致输送补偿,甚至导致物料或设备损坏的问题。本方案的结构应用灵活性好,适用性强,设备整体沿竖向分布,占用的水平空间少,能够降低对场地的要求,同时不需要多条单独的输送通道,简化了设备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由于上位输送线具有旋转摆动的结构,因此能够通过在上位输送线摆动轨迹上增加更多的输送线来实现多合一或一分多分拣的要求,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竖向空间,避免增加水平方向占用空间。本方案的结构形成有三条输送通道,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物料多方向的分拣要求,有利于提高分拣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如附图1所示,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线1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分别保持间隙4且具有高度差的下位输送线2和上位输送线3,所述第一输送线1通过过渡输送线5与所述下位输送线2或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其中,本实施中优选所述第一输送线1为爬坡输送线,即物料从所述第一输送线1输送到所述下位输送线2或上位输送线3上,并且,所述下位输送线2与上位输送线3可以为平行设置,也可以是成一定夹角状态,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上位输送线3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输送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位输送线2的输送面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输送面形成一定的夹角。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过渡输送线5至少包括一组转辊51,所述转辊51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辊支架52上,所述转辊支架52的一端枢轴连接于机架53上,所述机架53优选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输出端位置,所述转辊支架5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54,所述连接件54枢轴连接驱动气缸55,所述驱动气缸55通过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上,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驱动气缸55驱动所述转辊支架52绕其与所述机架53的枢轴连接点旋转,从而改变所述转辊51形成的输送面的位置,并且,所述转辊51形成的输送面的翻转角度不超过45°。具体来说,当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缩回时,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下位输送线2无间隙配接;当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伸出时,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另外,所述上位输送线3优选为可绕其远离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一端转动的结构,所述上位输送线3转动的角度不大于30°,当其摆动到最低点时,其输送面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的输送面平齐;当其摆动到最高点时,其与下述的第二输送线6无间隙配接。同时,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还包括可与所述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的第二输送线6,所述第二输送线6用于在与所述上位输送线3配接时将其上的物料输送到上位输送线3上。本技术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工作时,具有两种状态:如附图2所示,第一状态下,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缩回,所述第一输送线1通过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所述下位输送线2配接,并将物料输送到下位输送线2上;而所述上位输送线3与所述第二输送线6配接或与第一输送线1保持间隙,当与第二输送线6配接时,第二输送线6向所述上位输送线3输送物料;如附图3所示,第二状态下,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缩伸出,所述第一输送线1通过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所述上位输送线3配接,第一输送线1将物料输送到上位输送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位输送线3上的物料输送到第一输送线1或第二输送线2上,以及下位输送线2上的物料输送到第一输送线1上,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

【技术保护点】
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线(1)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分别保持间隙(4)且具有高度差的下位输送线(2)和上位输送线(3),所述第一输送线(1)通过一过渡输送线(5)与所述下位输送线(2)或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线(1)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分别保持间隙(4)且具有高度差的下位输送线(2)和上位输送线(3),所述第一输送线(1)通过一过渡输送线(5)与所述下位输送线(2)或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物流分拣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输送线(5)至少包括一组转辊(51),所述转辊(51)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辊支架(52)上,所述转辊支架(52)的一端枢轴连接于机架(53)上,所述转辊支架(5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件(54),所述连接件(54)枢轴连接驱动气缸(55),所述驱动气缸(55)驱动所述转辊支架(52)绕其与所述机架(53)的枢轴连接点旋转;当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缩回时,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下位输送线(2)无间隙配接;当所述驱动气缸(55)的伸缩轴伸出时,所述过渡输送线(5)与上位输送线(3)无间隙配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熙王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峰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