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1185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将一自体细胞客制化成一人工植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包含有一正压室、一自体细胞培养模块、一供料模块、一多轴成型模块以及一植体维持模块。自体细胞通过自体细胞培养模块培养后送至供料模块与高分子材料混合成混合自体细胞,多轴成型模块将混合自体细胞列印成人工植体并利用植体维持模块承载与保存。其中,上述的模块皆以密闭连通管连通并处于一气体压力大于外界气压的正压室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客制化人工植体并有效提升制备人工植体的良率。

Autogenous cell multidimensional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genous cell multidimensional forming device, which transforms an autologous cell into an artificial implant. The self cell multi-dimensional form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positive pressure chamber, an autologous cell culture module, a feeding module, a multi axis molding module and a implant maintenance module. Autologous cells were sent to the feeding module after the culture of autologous cell culture module and mixed with the polymer materials to form autologous cells. The multiaxial molding module mixed and autologous cells to print adult plants and used implant maintenance modules to carry and preserve them. Among them, the module are seal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a communicating pipe in a positive pressure chamber of the gas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outside air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can customize artificial expla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of artificial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成形装置,并且特别地,关于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人工植体如人工敷料与人造器官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工敷料常用于大范围烫伤或术后的患者,用以取代受损的皮肤,保护伤口免受污染物或细菌的感染及吸收自身渗液保持身体水分不致逃逸,并促进结缔组织的生长。人造器官如人工电子耳或人工血管,可用以模拟并取代原有器官的功能,或以半支援方式与原有器官共同维持身体机能。但是,人工植体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因异质物质造成人体产生排他性,产生额外的免疫互斥问题。故后期均采用自体细胞做为人工植体的基材。自体细胞组织的多维成形方法过去将成形用原料或细胞原料以装填方式装入料桶中,再置入多维成形装置原料区,由原料夹持器撷取后,进行人工植体的细胞及组织成形。过程中,往往因为人为的移动与器皿的更换等,使原料容易受到污染而导致植体成型良率不高。且多维成形装置皆处于开放空间,此种现有流程让人工植体的制造容易因人员或环境而造成污染,进而导致人工植体的产品良率不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成形用的细胞原料与成形过程中皆不被外界所污染的细胞组织的多维成形装置,实为目前急迫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技术仍有诸多缺陷,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将提出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以利有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范畴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用以将一自体细胞客制化(customized)成一人工植体,其包含有一正压室、一自体细胞培养模块、一供料模块、一多轴成型模块以及一植体维持模块。正压室用以通入一压力大于外界气压的气体。自体细胞培养模块设置于正压室内,其包含一培养器皿及一进料管道,培养器皿用以培养自体细胞成一培养后自体细胞,进料管道与培养器皿连接,并接收培养后自体细胞。供料模块设置于正压室内,其包含一蠕动式供料器与一出料管道,蠕动式供料器连接进料管道,用以接收培养后自体细胞并与一高分子材料混合成一混合自体细胞,而出料管道与蠕动式供料器连接,用以接收混合自体细胞。多轴成型模块设置于正压室内,多轴成型模块与出料管道连接,用以接收混合自体细胞并将混合自体细胞客制化列印成人工植体。植体维持模块设置于正压室内,置于多轴成型模块下方,用以承载与保存人工植体。其中,进料管道与出料管道均得为一密闭式输送管道。再者,进料管道与培养器皿的连接、蠕动式供料器与进料管道的连接、出料管道与蠕动式供料器的连接以及多轴成型模块与出料管道的连接均得为一密闭式连接。多轴成型模块包含一列印注料头、一图型接收元件及一六轴移动手臂。列印注料头与出料管道连接,用以输入混合自体细胞并列印人工植体。该图型接收元件用以接收一客制化图案,以及六轴移动手臂以电连接于图型接收元件,用以带动列印注料头的一客制化列印行程。其中,六轴移动手臂的移动方式得为三维空间加上角度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利用一正压室产生一不易被污染的生产环境,并利用密闭式连接方式将从自体细胞原料至人工植体成品的生产过程全程与外界做隔离,再利用六轴成型模块做一客制化自体细胞多维列印,以得到高良率的客制化人工植体,再者,亦可利用植体维持装置做一弹性时间与地点的人工植体的使用。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以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培养器皿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1411:培养皿盖12:正压室1411A:细胞培养空间14:自体细胞培养模块模块1411B:垫圈16:供料模块模块1412:培养皿座18: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412A:连通道I19:植体维持模块模块1412B:通气道141:培养器皿1413:传动轴142:进料管道1413A:连通道II143:马达1414:轴承组161:蠕动式供料器1415:固定盖组162:出料管道1416:传动齿轮181:列印注料头1417:回转接头182:图案接收元件1417A:连通道III183:六轴移动手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1包含有一正压室12、一自体细胞培养模块模块14、一供料模块模块16、一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8以及一植体维持模块模块19。正压室12用以通入一压力大于外界气压的气体。自体细胞培养模块模块14设置于正压室12内,其包含一培养器皿141及一进料管道142,培养器皿141用以培养自体细胞成一培养后自体细胞,进料管道142与培养器皿141连接,并接收培养后自体细胞。供料模块模块16设置于正压室12内,其包含一蠕动式供料器161与一出料管道162,蠕动式供料器161连接进料管道142,用以接收培养后自体细胞并与一高分子材料混合成一混合自体细胞,而出料管道162与蠕动式供料器161连接,用以接收混合自体细胞。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8设置于正压室12内,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8与出料管道162连接,用以接收混合自体细胞并将混合自体细胞客制化列印成人工植体。植体维持模块模块19设置于正压室12内,置于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8下方,用以承载与保存人工植体。其中,进料管道142与出料管道162均得为一密闭式输送管道。再者,进料管道142与培养器皿141的连接、蠕动式供料器161与进料管道142的连接、出料管道162与蠕动式供料器161的连接以及多轴成型模块模块18与出料管道162的连接均得为一密闭式连接。其中,正压室12通入的气体得为一适合培养自体细胞的气体。自体细胞培养模块模块14还包含一马达143,马达143连接于培养器皿141,用以带动培养器皿141使培养器皿141产生一离心旋转。于实际应用中,适当的气体与离心旋转方式可促进自体细胞加速成长与分离该培养后自体细胞。请参阅图3,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培养器皿141的示意图。培养皿盖1411与培养皿座1412相结合以形成一细胞培养空间1411A,两者间通过一垫圈1411B形成密合状态。培养皿座1412底部与传动轴1413结合,两者更以连通道I(1412A)与连通道II(1413A)相通,使培养后自体细胞得以送出培养器皿141。当培养后自体细胞送出细胞培养空间1411A时,通气道1412B用以让细胞培养空间1411A保持压力平衡。传动轴1413的适当部位安置一轴承组1414与固定盖组1415,用以使传动轴1413得以转动,进而使培养器皿141中的自体细胞获得无重力环境,以利自体细胞得以快速成长。传动轴1413更与传动齿轮1416结合,以获得转动所需的动力。传动轴1413尾端与一回转接头1417相连接,两者间利用连通道II(1413A)与连通道III(14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用以将一自体细胞客制化成一人工植体,其包含有:一正压室,用以通入一压力大于外界气压的气体;一自体细胞培养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其包含一培养器皿及一进料管道,该培养器皿用以培养该自体细胞成一培养后自体细胞,该进料管道与该培养器皿连接,并接收该培养后自体细胞;一供料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其包含一蠕动式供料器与一出料管道,该蠕动式供料器连接该进料管道,用以接收该培养后自体细胞并与一高分子材料混合成一混合自体细胞,而该出料管道与该蠕动式供料器连接,用以接收该混合自体细胞;一多轴成型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该多轴成型模块与该出料管道连接,用以接收该混合自体细胞并将该混合自体细胞客制化列印成该人工植体;以及一植体维持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置于该多轴成型模块下方,用以承载与保存该人工植体;其中,该进料管道与该出料管道均得为一密闭式输送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3 TW 1051298101.一种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用以将一自体细胞客制化成一人工植体,其包含有:一正压室,用以通入一压力大于外界气压的气体;一自体细胞培养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其包含一培养器皿及一进料管道,该培养器皿用以培养该自体细胞成一培养后自体细胞,该进料管道与该培养器皿连接,并接收该培养后自体细胞;一供料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其包含一蠕动式供料器与一出料管道,该蠕动式供料器连接该进料管道,用以接收该培养后自体细胞并与一高分子材料混合成一混合自体细胞,而该出料管道与该蠕动式供料器连接,用以接收该混合自体细胞;一多轴成型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该多轴成型模块与该出料管道连接,用以接收该混合自体细胞并将该混合自体细胞客制化列印成该人工植体;以及一植体维持模块,设置于该正压室内,置于该多轴成型模块下方,用以承载与保存该人工植体;其中,该进料管道与该出料管道均得为一密闭式输送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细胞多维成形装置,其中该进料管道与该培养器皿的连接、该蠕动式供料器与该进料管道的连接、该出料管道与该蠕动式供料器的连接以及该多轴成型模块与该出料管道的连接均得为一密闭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耿良詹育豪洪千惠
申请(专利权)人: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