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65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电机的转子(4)、具有第一曲轴(21)的第一压缩单元(2)以及具有第二曲轴(31)的第二压缩单元(3);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单元(2)位于所述转子(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曲轴(21)穿过所述转子(4)并固定于所述转子(4),所述第二压缩单元(3)位于所述转子(4)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曲轴(31)与所述第一曲轴(21)穿出所述转子(4)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能够提高转子稳定性、减少G音,而且该压缩机装配简单,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能效是衡量一款压缩机产品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当前各大厂商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提高能效,抢占技术制高点。传统旋转式压缩机通常通过优化电机以及部品结构提高能效,但当通过优化结构而造成压缩单元刚性减弱时,如增加曲轴段差等措施提高能效,部分产品将造成G音(即电机间隙音)不良率的升高。现有技术中,所述G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机转子与定子之间存在间隙,而通常的压缩机中,压缩单元通常位于电机的一端(即单缸压缩机),在压缩机运行时,转子带动曲轴转动,转子的远离压缩单元的一端容易与定子碰撞而产生所述G音。为了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压缩机的G音不良率,可以通过在不降低能效的同时提高压缩单元刚性,如采用强度高的材料加工部品或增厚轴承,但这将增加成本。此外,增加压缩单元刚性虽然可以降低压缩机的G音不良率,但是从根本上还是未能解决G音产生的问题。为此,目前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压缩单元的双缸压缩机,两个压缩单元分别位于转子的两端,通过大致对称的结构来增强转子的稳定性,避免或者减轻转子与定子碰撞产生的G音。但是,该种结构的压缩机,由于具有两个压缩单元,两个压缩单元与转子组装复杂,导致生产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压缩单元的压缩机曲轴与转子组装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电机的转子、具有第一曲轴的第一压缩单元以及具有第二曲轴的第二压缩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单元位于所述转子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曲轴穿过所述转子并固定于所述转子,所述第二压缩单元位于所述转子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曲轴穿出所述转子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曲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曲轴。优选地,所述转子与第一曲轴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中的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另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曲轴和所述第二曲轴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安装孔紧配合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凸台具有锥度。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凸台的锥度α≤10°。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方形孔,所述凸台为与所述方形孔配合的方形凸台。优选地,所述方形孔在轴的端面上的边长D1为:5mm≤D1≤15mm,深度L1为:5mm≤L1≤20mm;所述方形凸台顶端的边长D2为:5mm≤D2≤15mm,高度L2为:5mm≤L2≤20mm;其中,-0.5mm≤D1-D2≤0.5mm。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曲轴上的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压缩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曲轴上的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一偏心部和所述第二偏心部位于相反的径向方向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曲轴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偏心部所在径向方向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曲轴的顶端端面上设置有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偏心部所在径向方向的第二标识。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及所述壳体内的围绕所述转子的定子;所述第一压缩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缩单元分别包括用于支撑各自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压缩单元分别位于转子的两端,两个压缩单元的曲轴连接成整体由转子带动旋转,这样两个压缩单元对称运行,可对曲轴起到稳定作用,使压缩机运转平稳可靠,提高了电机效率,并且减轻了转子运转时与定子碰撞产生G音的问题。而且本技术中的第一压缩单元的第一曲轴固定于转子后,再将第二压缩单元的第二曲轴连接于第一曲轴,由此转子可带动两个压缩单元运转。本技术提供的两个压缩单元与转子的连接方式简单,利于提高压缩机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压缩单元具有第一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曲轴在安装孔处的横向剖切示意图;图4为第一曲轴端面示意图;图5为第二压缩单元具有第二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曲轴的端面示意图;图7为第一压缩单元的第一曲轴穿过转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第一压缩单元;21-第一曲轴;211-安装孔;212-第一标识;22-第一轴承;3-第二压缩单元;31-第二曲轴;311-凸台;312-第二标识;32-第二轴承;4-转子;5-定子。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装置或元件在实际应用中所处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如图1所示,该压缩机包括电机的转子4、具有第一曲轴21的第一压缩单元2以及具有第二曲轴31的第二压缩单元3;其中,第一压缩单元2位于转子4的一端,且第一曲轴21穿过所述转子4并固定于所述转子4,第二压缩单元3位于转子4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曲轴31与第一曲轴21穿出所述转子4的一端固定连接。通常地,第一曲轴21的长度大于第二曲轴31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单元和第二压缩单元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包括有轴承、偏心部以及滚子等部件的压缩机构,其具体的结构以及压缩原理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中两个压缩单元分别位于转子4的两端,两个压缩单元的曲轴相互连接成整体由转子4带动旋转,这样两个压缩单元在转子的两端对称运行,可对曲轴起到稳定作用,提高压缩机的整体刚性,使压缩机运转平稳可靠,从而提高电机效率,并且减轻了转子运转时与定子碰撞产生G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压缩单元2的第一曲轴21穿在转子4中,且第二压缩单元3的第二曲轴31连接于第一曲轴21,由此转子4可带动两个压缩单元运转。本技术提供的两个压缩单元的曲轴与转子4的连接方式简单,利于提高压缩机的装配效率。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压缩机包括壳体1及固定在壳体1内的围绕转子4的定子5;所述第一压缩单元2和第二压缩单元3分别包括用于支撑各自的第一曲轴21和第二曲轴31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壳体1上。如图1中第一压缩单元2的第一轴承22以及第二压缩单元3的第二轴承32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第一曲轴21和第二曲轴31的一端分别由相对于壳体1固定的轴承支撑,另一端彼此固定连接,连接起来的曲轴整体以及转子4的稳定性较好,使得压缩机能够平稳运转,噪音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转子4与第一曲轴21通过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具体可通过热套的方式使得转子4与第一曲轴21固定。为使得第一曲轴21和第二曲轴31连接,优选地,在第一曲轴21和第二曲轴31中的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211,另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台311,第一曲轴21和第二曲轴31通过凸台311与安装孔211紧配合固定在一起。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压缩单元2的第一曲轴21上设置有安装孔211,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压缩单元3的第二曲轴31上设置有凸台311。当然,也可做相反设置,即在第一曲轴21上设置凸台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电机的转子(4)、具有第一曲轴(21)的第一压缩单元(2)以及具有第二曲轴(31)的第二压缩单元(3);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单元(2)位于所述转子(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曲轴(21)穿过所述转子(4)并固定于所述转子(4),所述第二压缩单元(3)位于所述转子(4)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曲轴(31)与所述第一曲轴(21)穿出所述转子(4)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电机的转子(4)、具有第一曲轴(21)的第一压缩单元(2)以及具有第二曲轴(31)的第二压缩单元(3);其中,所述第一压缩单元(2)位于所述转子(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曲轴(21)穿过所述转子(4)并固定于所述转子(4),所述第二压缩单元(3)位于所述转子(4)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曲轴(31)与所述第一曲轴(21)穿出所述转子(4)的一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轴(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曲轴(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与第一曲轴(21)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轴(21)和所述第二曲轴(31)中的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孔(211),另一者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台(311),所述第一曲轴(21)和所述第二曲轴(31)通过所述凸台(311)与所述安装孔(211)紧配合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1)和所述凸台(311)具有锥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11)和所述凸台(311)的锥度α≤1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莹付清轩吴敬钦杨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