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16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公开了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其中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隔板和第二气缸,隔板位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吸气通道及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连通第一吸气通道,隔板设置有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孔连通第一连通孔,第二气缸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第二吸气通道连通第二连通孔;泵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共振腔,第一共振腔设置于第一气缸和/或隔板,第一共振腔连通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共振腔吸收制冷剂气体中频率与第一共振腔频率相同的部分,减少吸气分流的压力波动,而且能够减少在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低压侧压力波动,有助于降低压缩机噪声,提升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压缩机是制冷设备中重要的动力部件,压缩机通常包括壳体、电机、泵体组件和储液器。压缩机的吸气结构由泵体组件的吸气口与储液器弯管进行密封连接形成,由于压缩机吸气过程的间歇性以及高压腔内冷媒的回流,使泵体组件的低压腔与分液器中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对于双缸单吸气结构的压缩机,两个吸气口轮流吸气会在吸气分流处产生更大的压力波动,一方面经由储液器向外界辐射噪声,另一方面增大压缩机的功耗,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泵体组件,通过设置共振腔,减少压力波动,降低压缩机的噪声并提升压缩机的性能。

2、本技术同时提出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压缩机。

3、本技术还提出采用上述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隔板和第二气缸,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吸气通道及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道,所述隔板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气缸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二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泵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或所述隔板,所述第一共振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泵体组件运行时,从第一吸气通道吸气,制冷剂气体在第一吸气通道与第二吸气通道中交替流动,第一共振腔吸收制冷剂气体中频率与第一共振腔频率相同的部分,通过共振消声,进而减少吸气分流的压力波动,而且能够减少在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低压侧形成的压力波动,有助于降低压缩机噪声,并且提升压缩机的性能。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围绕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至少包括两种容积规格。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置孔和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一导气槽。

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置孔贯穿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的两端。

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容置孔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孔和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隔板封盖所述第二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导气槽。

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组件还设置有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二共振腔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共振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围绕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容置孔和第三导气槽,所述第三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三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三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所述隔板封盖所述第三容置孔和所述第三导气槽。

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和/或,所述第二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

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泵体组件。

17、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围绕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至少包括两种容积规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置孔和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一导气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孔贯穿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容置孔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孔和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隔板封盖所述第二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导气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设置有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二共振腔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共振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围绕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容置孔和第三导气槽,所述第三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三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三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所述隔板封盖所述第三容置孔和所述第三导气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和/或,所述第二共振腔为圆形孔或腰形孔。

11.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12.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围绕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至少包括两种容积规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置孔和第一导气槽,所述第一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一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一导气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孔贯穿所述隔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封盖所述第一容置孔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容置孔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二容置孔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二导气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容置孔和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隔板封盖所述第二容置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元彬刘宇琪黄英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