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324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机,包括第一转轴、传动轴、第二转轴和供线装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工件夹持位,供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用于向工件提供线料,传动轴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进行绕线,通过将工件夹持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工件夹持位,受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夹持定位的工件在绕线过程中避免了线料由工件与转轴的接触位置脱线的问题,并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旋转,使工件跟随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并通过供线装置在工件转动过程中提供线料,工件在转动时主动拉取线料,提高了工件上线料环绕的密实度。

A w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a first shaft, a transmission shaft, a second shaft and a wire supplying device, set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coaxially, workpiece clamping posi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the side wire supply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the lin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for the workpiece and the driv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drive, for driv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rotate winding, the workpiece is clamped between the first shaft and the second shaft clamping a workpiece,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of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to avoid the problem by the contact position of the workpiece off-line line material with the shaft in the winding process, and drives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s rotate synchronously through the drive shaft, the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following the first second, The wire feeder is provided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is actively drawn when the workpiece is rotated, which improves the compactness of the workpiece sur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绕线机。
技术介绍
绕线机,是一种将线状物体缠绕到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或棉纱线的缠绕。在电器产品中,不少产品需要绕制漆包铜线形成电感线圈进行使用,例如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磁阀等,还有用于绕制电热器的电热线,纺织业中也需要绕线机进行纱绽和线团的绕制。在现有技术中,工件通常固定于定位装置上,绕线机环绕工件进行绕线处理,而该绕线方式中绕线机需要环绕工件进行转动,绕线不够密实,且在较小工件的绕线过程中,线容易脱离绕线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绕线机,通过使用转轴夹持工件进行固定,防止绕线时由工件与转轴接触的两侧脱线,并采用工件环绕轴心转动的绕线方式,提高工件绕线区域的密实度。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绕线机,包括第一转轴、传动轴、第二转轴和供线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工件夹持位;所述供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用于向工件提供线料;所述传动轴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进行绕线。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工件夹持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工件夹持位,使工件被固定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受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夹持定位的工件在绕线过程中避免了线料由工件与转轴的接触位置脱线的问题,并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旋转,使工件跟随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并通过供线装置在工件转动过程中提供线料,工件在转动时主动拉取线料,提高了工件上线料环绕的密实度。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对工件进行夹持。通过设置定位装置,并通过第二转轴通过轴承与定位装置相连接,使得第二转轴可沿轴线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第一转轴。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轴装配板,所述第二转轴装配板与定位装置相连接,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转轴装配板,使得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二转轴装配板上,便于第二转轴跟随第二转轴装配板在定位装置的带动下进行移动。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定位装置上,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装配板相连接。通过在定位装置上设置定位杆,在定位装置带动第二转轴装配板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定位杆对第二转轴装配板进行进一步定位,提高第二转轴装配板移动过程中的准确性,防止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夹持工件的过程中,因第二转轴装配板偏移造成第二转轴偏移,影响工件的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工件压头,所述工件压头设置于第二转轴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用于在工件的一侧形成定位槽。通过在第二转轴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工件压头,在工件压头和工件的一侧之间形成定位槽,在对工件一侧进行绕线的过程中线料缠绕于定位槽形成的绕线区域内,提高绕线的精确性,并防止出现脱线。进一步地,还包括工件固定基座,所述工件固定基座设置于第一转轴朝向第二转轴的一端,工件设置于工件固定基座上。通过将工件设置于工件固定基座上,便于工件放入工件夹持位,并提高工件绕线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于工件承载平台上,并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垂直,用于带动工件沿第三转轴的轴线方向转动。通过在工件承载平台上设置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带动工件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进行转动,对工件进行转动,使得工件不同的边缘得以进行绕线加工。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离合地与第三转轴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与第三转轴可离合的驱动装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工件转动时,使第三转轴与驱动装置分离。进一步地,还包括滑轨,所述供线装置设置在滑轨上。通过将供线装置设置于滑轨上,便于对供线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进一步地,动力输出装置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通过将动力输出装置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使得第一转轴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二转轴进行同步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绕线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轴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工件压头的细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转轴;102、工件固定基座;103、第三转轴;201、传动轴;202、滑槽;301、第二转轴;302、第二转轴装配板;303、工件压头;304、伸缩电机;401、定位装置;402、定位杆;501、驱动装置;601、供线装置;602、滑轨;701、间距a。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绕线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第一转轴101的一端与动力输出装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工件固定基座102相连接,第三转轴103通过轴承设置于工件固定基座102上,并与第一转轴101的轴心相垂直,第三转轴103的一端形状与工件相适配,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第一转轴101通过皮带轮及皮带与传动轴201传动连接,第二转轴301通过轴承设置于第二转轴装配板302上,与第一转轴101同轴设置,并通过皮带轮及皮带与传动轴201传动连接,工件压头303设置于第二转轴301朝向第一转轴101的一端,伸缩电机304设置于第二转轴装配板302上,并与第二转轴301的另一端相连接,定位装置401与第二转轴装配板30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选用气缸,气缸与第二转轴装配板相连接以通过气缸的伸缩带动第二转轴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定位杆402的一端与定位装置401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转轴装配板302,定位杆402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装配板302相连接,驱动装置501通过升降电机连接于定位装置401上,并通过第三转轴103的定位凹槽与第三转轴103传动连接,供线装置601通过滑轨602安装于第二转轴装配板302上(本实施例中滑轨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滑轨相互垂直设置,其中一条滑轨水平设置于第二转轴装配板,另一条滑轨竖直设置于水平设置的滑轨上,供线装置设置于竖直设置的滑轨上,并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滑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移动),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轴的细部结构示意图,传动轴201的表面沿长度方向上设有滑槽202,与第二转轴301传动连接的皮带轮可滑动地设置于传动轴的滑槽202上,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工件压头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工件的侧边设有绕线区域,在工件压头303贴合工件时,工件压头303接触工件的绕线区域,工件的侧边与工件压头303之间的间距a701形成工件绕线区域的定位槽。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工件装配至工件固定基座的第三转轴上,作为定位装置的气缸启动,带动第二转轴装配板移动,第二转轴装配板带动第二转轴的一端向设置在工件固定基座上的工件方向移动,传动轴上用于与第二转轴皮带连接的皮带轮沿传动轴上的滑槽跟随第二转轴装配板移动,伸缩电机带动第二转轴移动,使设置在第二转轴一端的工件压头与工件侧边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工件压头和工件侧边之间的间距在工件的绕线区域两侧形成凹槽,在第二转轴装配板的移动过程中,定位杆通过轴承对第二转轴装配板的移动进行定位,防止第二转轴装配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绕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传动轴、第二转轴和供线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工件夹持位;所述供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用于向工件提供线料;所述传动轴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进行绕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传动轴、第二转轴和供线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工件夹持位;所述供线装置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侧面,用于向工件提供线料;所述传动轴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进行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沿轴线方向移动,并对工件进行夹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轴装配板,所述第二转轴装配板与定位装置相连接,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定位装置上,并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装配板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霖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可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