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煜珵专利>正文

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47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至少包括锅炉,汽轮机组,发电机组,锅炉本体中的过热器、再热器,锅炉本体上对应过热器、再热器的蒸汽进、出口联箱处的联箱连接区;连通锅炉与高压缸、中压缸(或第一中压缸和第二中压缸),用于输送高温高压蒸汽的管道;汽轮机组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外侧临近所述联箱连接区处,并且汽轮发电机组轴线垂直正对所述锅炉本体,即高位垂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汽轮机发电机组高位垂直布置,避免了管道系统对汽轮机设备接口产生扭转的推力,可在满足蒸汽管道许用应力及汽轮机推力要求的前提下,显著减小蒸汽管道系统的长度和管道系统的压降和散热损失,降低再热系统的储汽量和机组调节惯性。

A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 with high vertical arrang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 a high vertical layout, including at least a boiler,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uperheater and Reheater in boiler, superheater and reheater steam corresponding to the inlet and outlet header header at the connection area on the boiler body; connected boiler and high pressure cylinder and medium pressure cylinder (or the first intermediate pressure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for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team; steam turbine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boiler body near the collector connecting area, and the vertical axis turbine is opposite to the boiler body, namely high vertical arrang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team turbine generator set high vertical layout, avoid the pipeline system produce torsion thrust of the steam turbine equipment interface,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steam pipeline allowable stress and turbine thrust under the premise of pressure drop and heat loss of steam pipe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ength and pipe system, reduce reheat system storage steam volume and adjusting inert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发电
,尤其是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汽轮发电机组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设备,对火力发电厂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燃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汽轮发电机组的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提升汽轮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以及增加机组再热次数,从而提高机组循环效率,成为了汽轮发电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蒸汽参数提升方面,火电机组经历了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再到超超临界的发展过程。目前典型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以及再热蒸汽温度已经提升至25MPa/600℃/600℃等级。随着材料科学和火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10年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5MPa/700℃/725℃等级的水平。在增加再热次数方面,采用二次再热技术以提高机组效率是一项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应用的技术。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燃料成本低廉等因素的影响,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但近来年,随着国际上对燃煤火电机组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国内外发电企业和发电装备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开始重新重视二次再热技术,并将其作为火电机组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蒸汽参数的提升和再热次数的增加,都将导致一个共同的问题,蒸汽管道投资的大幅上升。如图1所示为采用现有技术的1000MW级塔式锅炉1与二次再热汽轮机组2的常规布置示意图。汽轮机组2的高压缸21、第一中压缸221、第二中压缸222和低压缸23单轴布置在汽轮机房内。一般地,从锅炉1的过热器11出口到高压缸21之间主蒸汽管道31单根约160米长;从一次再热器12出口至第一中压缸221的高温一次再热蒸汽管道32单根约190米长;从二次再热器13出口至第二中压缸222的高温二次再热蒸汽管道33单根约190米长。由于采用二次再热技术,使得系统中增加长约为190米的高温二次再热蒸汽管道33。该管道与主蒸汽管道31以及高温一次再热蒸汽管道32一样,均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600℃等级的耐高温合金钢。同时,随着未来火电机组蒸汽参数的不断提升,主蒸汽管道31、高温一次再热蒸汽管道32以及高温二次再热蒸汽管道33都将使用能够承受更高温度的合金钢。这还会导致火电机组蒸汽管道投资的进一步攀升。其中,中国专利“双轴汽轮发电机组”(专利号:ZL2011101563645)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汽轮发电机组布置方法。与常规的汽轮发电机组布置比较而言,该方法将双轴汽轮发电机布置在锅炉的过热器出口联箱的附近,使得锅炉和汽轮机的连接管道足够短。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汽轮机一轴包括高压缸21、第一中压缸221和发电机41,另一轴包括第二中压缸222、低压缸23和发电机42。锅炉和汽轮机之间的高温蒸汽连接管道有:主蒸汽管道31、一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2和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3。在如图2所示的双轴汽轮发电机系统中,虽然将双轴汽轮发电机布置在锅炉的过热器出口联箱的附近,但是,该系统中汽轮机与锅炉房为平行布置。这将导致汽轮机高压缸21、第一中压缸221和第二中压缸222的左、右两侧进汽管道相对汽轮机轴线不对称,会产生一个汽轮机设备可能无法接受的扭转推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主蒸汽管道31、一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2和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3设计时,需要将管道绕圈,才能满足管道许用应力及其与汽轮机接口推力的要求。但这必然会导致主蒸汽管道31、一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2和二次热再热蒸汽管道33变长,从而也使得该布置方案的效果大打折扣。总的来讲,随着火电机组蒸汽参数的不断提升以及再热次数的不断增加,连接锅炉和汽轮机之间的高温蒸汽管道投资将大幅上升。因此,如何真正有效地缩短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管道长度,从而促进火电机组管道投资成本的降低成为影响火电机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以避免汽轮机设备承受扭转推力,真正意义上的缩短高温高压蒸汽管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及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内的至少一级过热器、至少一级再热器;所述过热器、所述再热器分别具有蒸汽进、出口联箱,所述锅炉本体上对应所述蒸汽进、出口联箱处为联箱连接区,锅炉可以为塔式锅炉或Π型锅炉;汽轮机组,所述汽轮机组包括至少一高压缸和至少一中压缸,汽轮机组分为凝汽式汽轮机组和背压式汽轮机组两种类型。凝汽式汽轮机组包括至少一高压缸、至少一中压缸和至少一低压缸,背压式汽轮机组包括至少一高压缸、至少一中压缸,凝汽式汽轮机组和背压式汽轮机组可以为同轴布置,也可以为分轴布置;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至少一与所述汽轮机组连接的发电机;若所述汽轮机组为分轴布置,则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至少一与所述高压缸连接的第一发电机及至少一与所述低压缸连接的第二发电机;蒸汽管道系统,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进出口与所述过热器、所述再热器的所述蒸汽进出口联箱之间通过所述蒸汽管道系统连接;所述蒸汽管道系统至少包括所述锅炉与所述高压缸之间传输工质的管道,即主蒸汽管道;所述锅炉和所述中压缸之间传输工质的管道,即高温再热蒸汽管道;还可以包括所述高压缸与所述锅炉之间传输工质的管道,即一次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中压缸与所述锅炉之间传输工质的管道,即二次低温再热蒸汽管道;以及所述中压缸和所述低压缸之间的普通低温蒸汽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外侧临近所述联箱连接区处,并且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采用高位垂直方式布置,轴线垂直正对所述锅炉本体(汽轮机组轴线与锅炉左右墙方向轴线垂直正对)。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同轴布置,所述高压缸、所述中压缸与所述发电机布置在同一轴系中。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高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中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中压缸分为第一中压缸和第二中压缸,所述高压缸、所述第一中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第二中压缸、所述低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优选地,所述汽轮机组还包括至少一低压缸。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同轴布置,所述高压缸、所述中压缸、所述低压缸与所述发电机布置在同一轴系中。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高压缸、中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低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高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中压缸、所述低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中压缸分为第一中压缸和第二中压缸,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高压缸、所述第一中压缸与所述第一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及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内的至少一级过热器、至少一级再热器;所述过热器、所述再热器分别具有蒸汽进、出口联箱,所述锅炉本体上对应所述蒸汽进、出口联箱处为联箱连接区;汽轮机组,所述汽轮机组包括至少一高压缸和至少一中压缸;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至少一与所述汽轮机组连接的发电机;蒸汽管道系统,所述蒸汽管道系统至少包括连通所述锅炉与所述高压缸、连通所述锅炉与所述中压缸并用于输送高温高压蒸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外侧临近所述联箱连接区处,并且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采用高位垂直方式布置,轴线垂直正对所述锅炉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位垂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及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内的至少一级过热器、至少一级再热器;所述过热器、所述再热器分别具有蒸汽进、出口联箱,所述锅炉本体上对应所述蒸汽进、出口联箱处为联箱连接区;汽轮机组,所述汽轮机组包括至少一高压缸和至少一中压缸;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至少一与所述汽轮机组连接的发电机;蒸汽管道系统,所述蒸汽管道系统至少包括连通所述锅炉与所述高压缸、连通所述锅炉与所述中压缸并用于输送高温高压蒸汽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外侧临近所述联箱连接区处,并且汽轮机组、所述发电机组采用高位垂直方式布置,轴线垂直正对所述锅炉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同轴布置,所述高压缸、所述中压缸与所述发电机布置在同一轴系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高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中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为分轴布置,所述发电机分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所述中压缸分为第一中压缸和第二中压缸,所述高压缸、所述第一中压缸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组成第一轴系,所述第二中压缸与所述第二发电机组成第二轴系,所述第一轴系与所述第二轴系呈上下布置。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煜珵
申请(专利权)人:冯煜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